《共产党宣言》的精神意蕴与新时代精神传承
陈亚敏
摘 要: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这三大精神贯穿整部著作,阐释了阶级斗争的动力作用——阶级斗争促成了工人阶级的联合,从理论角度对传统观念、从实践角度对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批判。《共产党宣言》论述了革命理想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革命战略是无产者联合起来,革命重心是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伟大”理论与《共产党宣言》的三大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生命力。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四个伟大”理论
2018年 4 月 23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高度评价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为《宣言》),认为这“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 [1],提出要把《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四个伟大”实践中去。“四个伟大”理论与《共产党宣言》的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生命力,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法宝”。
一、《宣言》蕴含的斗争精神
(一)《宣言》深刻阐述了阶级斗争的动力作用
《宣言》十分强调阶级斗争,阶级存在和阶级斗争贯穿整部著作始终。“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2]27阶级斗争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但是,阶级斗争理论并非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在马克思之前就有很多学者对阶级斗争有过研究。1852年,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就指出,阶级存在和阶级斗争,都不是他的功劳。他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主要体现在用历史唯物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起源、历史发展和消亡条件进行了研究。从《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比较中可以看出,虽然恩格斯一再强调《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的,但是恩格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对《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也做了与时俱进的修改。从“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修改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到“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修改为“一劳永逸地摆脱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宣言》阐明了阶级斗争本质上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人类社会历史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去认识,这体现在社会关系上就是阶级运动或阶级斗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反对旧的生产关系的斗争就不会停止,同样的,阶级运动或者阶级斗争也就不会停止。这种运动或者斗争的结果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使新的生产关系地位逐步稳固,进而变革上层建筑,完善社会形态发展。这种不断发展的阶级运动或者阶级斗争,是“共产党人改造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根本依据”[3],体现着马克思阶级斗争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宣言》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2]28,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是从市民中发展出来的,是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变革的产物。“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2]30在反对封建社会斗争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天然的同盟军,但是一个曾经先进的阶级,伴随着“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2]33,现在却成为被革命的对象。“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2]34资产阶级时代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28,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变成了对立阶级,“资产阶级也是一个历史的暂时的现象”[4],这是历史的必然。《宣言》阐释的这一基本思想,在后来的《资本论》得到了系统论述。无产阶级一经存在,时代赋予他的使命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便开始反对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无情斗争,直至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阶级的斗争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从斗争的主体来讲,由单个人的反抗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有组织的斗争;从斗争的手段来讲,由捣毁机器、烧毁工厂的暴力运动到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工具本身;从斗争的对象来讲,从同“自己敌人的敌人作斗争”到反对资产阶级。这个时候的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2]33,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资本主义无法克服它本身所固有的矛盾。
由于F1中黑体(aa)占1/64,据哈迪-温伯格定律可得F1中a的基因频率为1/8,故A的基因频率为1-1/8=7/8。亲代中A、a的基因频率也是如此。设亲代灰体菜粉蝶中AA占的比例为x,则Aa占的比例为1-x。根据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得,x+1/2(1-x)=7/8,解得x=3/4。即所求答案为3/4。
图画书是优质的儿童教育资源,首先在于阅读图画书能够“连接并有效激发”儿童的视听阅读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综合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这可能是儿童阅读图画书的客观功效,但儿童自身并不会主要为了这种功效而阅读。我们用图画书作为教育资源时,要注意到他们阅读的主观愿望,他们希望通过阅读图画书满足的各种需求,包括追求娱乐、游戏及情节的乐趣。我们不能把学校所有的图画书阅读都变成学习性、训练性的课程或过程,哪怕在课堂上,我们也应尽可能尝试让儿童进行有别于普通学校阅读教育的“快乐的、自主的、适合于他们个人的图画书阅读”。
(三)《宣言》科学预测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促进工人阶级的联合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无产阶级结合成更为庞大的集体,并且日益壮大自己的力量。最后,无产者开始建立反对资产者的经常性团体,使无产者组织成为一个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比各个阶级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认为中间等级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流氓无产阶级甘心被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2]38。现代无产者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他们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因此,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不断形成阶级意识。阶级意识的形成必然是越来越扩大的联合,无产阶级成为斗争中最为先进的阶级、最为革命的阶级,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这样的阶级地位赋予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即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最终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差别,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
《宣言》对旧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进行批判,一方面从理论上同“传统的观念”进行最彻底的决裂,包括批判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种种责难和攻击等;另一方面从实践上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里的传统所有制不是指“一般的所有制”,而是特指资产阶级生产资料所有制。“‘两个决裂’既指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又指思想上的革命。”[6]其所蕴含的批判精神就是否定之否定的精神,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阶级对立背景下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和新事物的期许。
二、《宣言》蕴含的批判精神
种籽衣作为松仁加工产品副产物因含有活性成分和具有生物活性而被加入到食品中,赵梦雅等[13]将松仁种籽衣应用于酸奶中并研究其对酸奶理化性质的影响,Н.Н.Типсина等[14]将松籽衣添加到面包制品中。松籽常被用来烘焙后食用,Schlörmann等[15]研究证明将榛子、杏仁和夏威夷果在低中温(120~160 ℃)条件下烘焙具有更好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而烘焙处理对红松种籽衣中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产生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一)理论上的批判:同欧洲旧势力散布的“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政治上,马克思、恩格斯承认资产阶级积极的历史性作用,但同时认为,现代资产阶级私有制的根源仍是建立在剥削和占有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共产主义的最终任务是废除资产阶级生产资料所有制,“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2]40。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发挥先锋主动作用,暴力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2]6
从10 000个人中抽取1%等于要抽取100个人,为10 000个人制作10 000个签显然不太现实,即使制作出来了也很难进行均匀搅拌,随机数法的工作量也比较大.10 000个人做编号是必要的,否则无从抽取,问题是编号后如何抽取?学生所能想到的多半是根据编号的某种特征进行抽取,例如号码的奇偶性等.但由于每个人的编号已经确定了,根据编号的奇偶性抽样并非真正的随机抽样,而是一种有选择的抽样.
(二)实践上的批判:共产主义社会运动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实践上的批判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机制体制,变革现存的社会制度,消灭“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2]39,其目的是无限制地追求剩余价值。“资产阶级遵循的是资本主义的市场逻辑”[8],资产阶级革命不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和人类解放,只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财产贪欲和本能的政治需求,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39。
理论上的批判就是不断修正错误,发展真理。当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时,旧欧洲的一切势力联合起来对共产主义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犀利的语言和幽默的笔调,对资产阶级散布的种种谬论及其对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攻击污蔑,进行了一一驳斥。他们明确了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帮助共产党人澄清认识,坚决同错误思潮进行斗争,“揭露这些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险恶用心”[7],科学地提出了“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48, 从而使这种批判既尖锐深刻,又使人心悦诚服。
(2)数据选择、计算、判定过程自动化。根据故障或缺陷模型计算的过程、分析推理、判定的过程由计算机完成,无需操作人员中间交互操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论述了“四个伟大”的理论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伟大”理论是对《宣言》所蕴含的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传承,同时掌握、运用“四个伟大”理论是《宣言》所蕴含的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实践。
完善的工作制度是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不完善,将会极大制约思想政治功用,最终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2]。对现阶段国有企业实际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做出分析可知,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不完善,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依据和连续性。导致不少企业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将重点集中在说和讲方面,对员工做与干并不加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导致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存在不足,不能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给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宣言》蕴含的革命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是人类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们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们1848年合著的《宣言》是一部革命著作。《宣言》要求全世界无产者必须联合起来,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目的,把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他们终身奋斗的目标,通篇洋溢着革命精神。
(一)宣传的革命理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宣言》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的角度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将人类发展的理想社会描绘为共产主义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51。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为他们终身为之奋斗的人类解放事业的价值理想,也是他们全部学说的核心价值目标”[9],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共产主义运动追求的最高革命理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要求无产阶级必须不间断地进行革命。在未来的社会主义里,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消失,公共的权力失去政治性质,暴力组织已经全部不存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无产阶级通过革命上升为统治阶级,并且以统治阶级的资格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灭阶级对立,消灭阶级本身,从而进入无阶级社会。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最崇高的目标。人的自由发展“既是崇高目标,也是一个发展过程”[10]。首先,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历史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历史是具体的、现实的。其次,它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分不开,是一个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生产力没有充分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满足程度和自由程度也无法充分展现,只有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1894年1月,恩格斯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题词,用来描述未来社会主义纪元,他一字不漏地引用了《宣言》的这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话,认为“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了”[11],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崇高革命理想。
(二)确立的革命战略: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
1.无产阶级革命要求近期目标与终极目标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分析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即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41。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完成,通过斗争夺取政权的目的是统治国家,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利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手中,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生产力集中在无产阶级手中,为无产阶级变革提供了实质的力量,最终实现消灭阶级、消灭阶级差别、消灭私有制的目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消灭私有制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无产阶级革命近期目标与终极目标的有机统一要求各国共产党人不断革命,最终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产主义。
2.全世界无产者联合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战略意义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产关系,而且建立了一条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要同传统观念和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在生产方式上和生产关系上对旧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和代替: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剥削的雇佣劳动被联合劳动取而代之,“自由人联合体”成为新的共同体形式。这种新的共同体不但要求联合本国的进步党派,而且要求同国外各民主党派一致,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宣言》第四部分论述了共产党人以革命家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对各种反对党派的不同态度所应采取的不同策略。但是在所有的这些运动中,所有制问题是基本问题,共产党人反对旧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2]65。无产者的联合不仅在自己的国家内,而且要求全世界一切同盟者结成统一战线。然而,“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的条件,“无产阶级群众自己却并不能提供,而需要由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来提供”[12]。无产阶级要发挥革命的主动性,从自在阶级转为自觉阶级,坚决消除形形色色的错误流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并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5]。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指出,资产阶级时代一方面产生了“工业和科学的神奇力量”,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即“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的无限贪欲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发展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先是夺取政权,而后是进行社会建设;但这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推进。因此,在斗争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力量对比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动,阶级斗争对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至关重要。
3.领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是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三)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和归宿:以人民为中心
无产阶级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是本着人民的立场、为着人民利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39,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同以往任何运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一是无产阶级在社会革命中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二是运动具有群众性、广泛性基础。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因此革命是最彻底的。同时,无产阶级还代表广大受剥削、受压迫的群众,包括中间等级,即农民、手工业者、小工商业者等的利益,体现了阶级的群众基础和广泛性。
“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他们在取得领导权以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2]39,资产阶级体现了旧的革命运动的阶级本质。他们的革命运动是为了一己私欲。“为绝大多数人”是共产党人领导革命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41,共产党是代表绝大多数人并且为了绝大多数人。在《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指出:“可是,当我们写这个《宣言》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2]12《宣言》中的“绝大多数人”主要是指以工人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他们与共产主义运动休戚与共,成为运动的主体力量和依靠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心里始终装着人民,为人类谋幸福,因此运动目的和最终成果要与人民共享。
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实践为例,通过专家访谈、网络交流等途径深入调研学科用户的资源与服务需求,汇总分析“双一流”背景下不同学科对文献资源的评估与建议,结合当前资源采购模式与现状,重点探讨“高峰”“高原”学科资源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及资源建设的实施策略。
四、新时代“四个伟大”理论对《宣言》精神的传承
经济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私有制的起源这些原理、过程和社会本质,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消灭私有制绝不是世上哪个改革家所发明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2]4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驳斥了资产阶级所谓的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个人劳动所得、消灭私有制就会是一切活动停止的谬论,阐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现代化社会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处于被奴役的位置,生产关系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共产主义就是要剥夺这种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因此,《宣言》以最响亮的语言向世人宣告:消灭私有制。
(一)“四个伟大”理论是对《宣言》所蕴含的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传承
“伟大斗争”继承《宣言》的斗争精神。《宣言》运用了矛盾分析方法,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时代的中国,阶级斗争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否认矛盾、否认斗争或者忽视矛盾、忽视斗争。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新时代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秉承了《宣言》为追求美好生活、人类幸福而斗争的思想。
“伟大工程”丰富《宣言》关于政党的自我革命思想。《宣言》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立场、观点、基本纲领,强调共产党人坚持“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伟大工程”丰富了《宣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思想。一是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使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顺利过渡。二是锻造党的革命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革命性锻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天然基因”。要有勇于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既要执政又要革命。三是保持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必须坚守初心和使命,坚决消除各种侵蚀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危险,勇于自我革命,加强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伟大梦想”坚定了《宣言》的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描述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质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体,因此,实现“伟大梦想”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当作社会发展的量角器。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点,体现了共产主义的革命思想,“伟大梦想”与《宣言》强调的无产阶级的目的和归宿是一脉相承的。
“伟大事业”构筑《宣言》的未来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在《宣言》中构筑了未来的社会建设。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是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宣言》批判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中建立起来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宣言》的“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构成了新时代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论基石[13]。
传统的CLIQUE算法在处理问题空间时,根据给定的划分参数将问题空间每一维等分为若干分,然后使用 MDL(Minimum Description Length)[10]算法对划分后的网格单元进行剪枝,剔除网格密度低于给定的密度阈值的网格单元。但是当给定的划分参数不恰当时,会导致算法忽略稠密区域的边界甚至整个稠密区域,使得聚类结果呈锯齿状或丢失聚类,降低聚类结果的准确性。图1(a)和图1(b)分别展示了采用固定宽度划分问题空间的缺陷。
(二)掌握、运用“四个伟大”理论是《宣言》蕴含的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实践
“伟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种精神状态。《宣言》蕴含的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在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采取暴力革命形式的反抗剥削、反抗压迫、反抗不自由、反抗不公平,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而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存在本质的区别,三大精神的表现自然不同。斗争已经不是血淋林的拼斗,“伟大斗争”体现的是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面对困难、面对矛盾,离不开以《宣言》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的历史,既要有“伟大斗争”的智慧和本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斗争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要害,制定详细的方案;又要自觉践行“伟大斗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斗争效果的根本标准;同时,更应该充分认识到“伟大斗争”之所以伟大,除了具有伟大意义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因为“实现《宣言》的目标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必然面临这样那样的斗争”[14],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伟大工程”是永葆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宣言》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伟大工程”事关国之根本,实践了《宣言》的政党理论思想。新时代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确保共产党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15],形成了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全面从严治党方略,这是永葆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伟大梦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实现‘伟大梦想’属于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问题。”[1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矢志不渝、接力奋斗。人民群众是实现“伟大梦想”的主力军和受益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扬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同时,“伟大梦想”要为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氛围。
“伟大事业”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通过了自主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际话语权逐渐提升,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逐渐被认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努力向强国迈进,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8-04-25(1).
[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 谭玉敏,梅荣政.“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源头——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J].红旗文稿,2018(4):4-8.
[4] 冉育彭.十九大报告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解读——基于《共产党宣言》的视角[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3):1-8.
[5] 曾瑞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论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3):76-84.
[6] 严书翰.《共产党宣言》的精神真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4):4-11.
[7] 董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从《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谈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52-56.
[8] 王永灿.挣脱生态牢笼的路径探幽——《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生态思想解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4):10-16.
[9] 杨振闻.《共产党宣言》中的价值哲学[J].求索,2018(3):36-44.
[10]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编写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5.
[1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6.
[12] 邓斌,苏伟.《共产党宣言》的价值逻辑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体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0):26-36.
[13] 张艳涛,吴美川.《共产党宣言》是“四个伟大”的重要思想来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9):86-95.
[14] 张全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指路明灯——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J].世界社会主义,2018(3):4-7.
[1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16] 韩庆祥,王海滨.从《共产党宣言》到“四个伟大”[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02-27(5).
The Spiritual Implication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and the Spiritual Inheritance in the New Era
Chen Yamin
Abstract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is a classic work full of “the fighting, critical and revolutionary spirits”. The three spirits spread through the whole work, explaining the dynamic role of class struggle,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un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and it carries out the most thorough criticism of traditional concepts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ownership relation from the 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states that the revolutionary ideal is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the revolutionary strategy is the uniting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revolutionary focus is taking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The “four great”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Xi Jinping in the new era is in the same line with the three spirits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 which fully demonstrates the vitality of the time of Marxist theory.
Keywords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 fighting spirit; critical spirit; revolutionary spirit; the “four great” theory
作者简介: 陈亚敏,泉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构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体系”(JZ170224);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网络话语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研究”(FJJKCG18-125)。
中图分类号: D2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2095-042X.2019.04.001
(收稿日期 :2019-04-19;责任编辑:晏小敏)
标签:《共产党宣言》论文; 斗争精神论文; 批判精神论文; 革命精神论文; “四个伟大”理论论文; 泉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