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砥砺奋进的凉州教育-武威市凉州区教育事业发展纪实论文

70年砥砺奋进的凉州教育-武威市凉州区教育事业发展纪实论文

70年砥砺奋进的凉州教育
——武威市凉州区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特约记者 叶祥元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编者按

表1是根据色泽、外观及香气、口感和滋味等感官特性制作的感官评定标准,为薏米鸡肉饼进行感官评定分析作为依据,成品分别给10位同学品尝,然后对成品进行打分,最后取其平均分为总感官评分。

厂房尺寸的确定是由流道尺寸、安装场长度、安装高程、吊车跨度、吊件最大高度、副厂房布置、设计水位及水工建筑物结构要求等因素决定。经布置后,厂房上、下游总长度为110.80m,厂房底部总宽度为31.00m,上部总宽度31.0m,最大高度61.00m。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史诗。

义务教育长足发展。1949年,凉州区(原武威县)有初中1所,小学225所,学龄儿童入学率14.3%。1985年,凉州区普及了初等教育。1995年,凉州区“两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2016年,凉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截至2018年底,凉州区有初中64所,小学170所,适龄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9.97%。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凉州区充分发挥联片教研组“研究、指导、培训、服务”的职能,深入持久地开展联片教研活动,让联片教研组成为全区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心、教育科研的指导中心、教改信息的情报服务中心,让联片教研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凉州区教育局充分发挥中心学校、中心教研组引领的作用,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授课评课、竞赛比武、教学反思、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所有学校共同发展。

在胎儿娩出母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子宫肌肉强有力的收缩,还需要母亲全身各个器官的配合,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体力和适度的情绪控制都有助于帮助产妇顺利度过分娩全程。

凉州区具有崇文尚德、尊师重教的传统。长期以来,一直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区”这一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改革,突破发展瓶颈,着力精准施策,全面落实提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彰显教育特色。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凝心聚力,同舟共济,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区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成绩斐然。

统筹协调,各类教育和谐发展

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凉州区按照“两为主”的原则(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扎实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助学政策,广泛资助家庭贫困学生,构建起了集“免、奖、助、贷、补”为一体、涵盖从幼儿到研究生的学生资助体系。同时,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截至2018年底,全区有48000多名学生享受到了营养餐。

(3)该模式的应用为电网整体规划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首先,对于分布式电源而言,其安装点较为灵活,同时提供的电能也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其次,对于分布式电源而言,其持续性不佳,这一特性提高了相关规划工作(如变电站的实际选址等)的难度系数。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生动展现70年来我省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本期起,我们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题。通过记者的一线调研采访等形式,挖掘报道全省各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措施、成效和经验做法,以典型引领教育改革发展,营造共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浓厚氛围。

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不会充分考虑恋爱对象的意见,有恋情“毕业死”现象。对待恋爱的态度,只有9%的在校大学生不赞成“大学生恋爱”,有67%的学生“完全赞成”。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恋爱非常重要。

着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发展的同时,凉州区大力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稳步提高高考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高考录取人数稳步上升。1978年,凉州考区高考报名人数3316人,大学本科录取人数149人,大专以上录取率4.49%;2019年,凉州区高考报名人数9988人,大学本科录取人数4346人,本科以上录取率43.51%,本科录取率是1978年9.69倍。2016年,投资2亿多元实施凉州区职业中专异地迁建项目,学校成功晋升为全国1000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兴宇职校、科技中专等一批民办职业学校快速发展,全区职业教育形成了以职业中专为引领,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21%,比2009年的85.8%提高了8.41个百分点。

精细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保障。一直以来,凉州区坚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1949年,凉州区(原武威县)中小学教师共有448人;1978年,有7857人,其中公办教师2583人,民办教师527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仅为23%;2019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9.85%。从2013年开始,凉州区通过引进人才、公开招录等形式补充教师610人,从农村学校公开选调642名教师到城区学校,并通过挂职、跨校走教等形式,逐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有效解决了区域内教师余缺不均的问题。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了区、镇、校教师三级培训体系,年培训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积极开展支教、“送教下乡”及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等活动,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严格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2014年,凉州区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聘请责任督学46名,对各中小学进行挂牌督导。中小学、幼儿园统一设立“十项严格规范”社会监督台,广泛接受社会监督。2017年,撤销了乡镇学区教育管理服务站,将教育局直属管理的中小学、幼儿园中层干部和农村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的选拔任用及管理权限下放到学校。各中小学高度重视“三个文本”(学校管理的计划文本、制度文本、评价文本)建设,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切实加强过程管理,突出抓好小规模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持续打造了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三小”学校。

凉州区教育局坚持与教育管理体制相适应、管党建管业务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区乡镇中小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全部收归教育局直属机关党委,理顺了学校党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建工作制度12项,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积极实施“双培养”工程,全区中小学教师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党组织和党员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凉州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2002年至2018年,全区共调整撤并农村中小学校388所。其中,撤销241所,改制147所。通过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结构更为合理,经费投入相对集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办学条件基本达标,形成了以九年制学校为中心,辐射管理周边小学或教学点的教育管理机制,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发展迅速。1953年,凉州区(原武威县)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71人。1978年,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458人。截至2018年底,凉州区建成公办幼儿园47所,实现了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与此同时,凉州区还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由1988年的14所增至2018年的119所,全区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主导、民办幼儿园为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附设幼儿园(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体系,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人知人晓工程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开设学校道德讲堂,引导广大师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社团活动,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近三年来,全区有4000多名中小学生在市级以上声乐、器乐、舞蹈、书画、球类、航模、机器人等比赛中获奖,有500多名中小学生被评为区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有230多所中小学被评为省、市级示范学校。

联片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以联片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跨区域教研活动。近年来,凉州区先后组织11所区直小学与杭州市三墩小学结成联盟学校,开展远程视频研讨、异地同课异构等教学交流活动;组织区内部分小学与兰州实验小学、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等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与甘州区、肃州区开展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跨区域联合教研活动。成立凉州区教育局家庭教育导师团,向各联片组选派了家庭教育指导员,配合校内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开展专题讲座、家校互动等家庭教育培训工作,助推学校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武威市凉州区是人口大区,也是教育大区。截至2018年底,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55所,在校学生122167人,中小学教职工10492人,有各类幼儿园169所,在园幼儿34522人,幼儿园教职工3656人。

联片教科研活动是多年来凉州区教育发展形成的一个优质品牌,更是凉州教育的一张名片,《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甘肃教育》对此相继做过专题报道。

在抓好联片教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凉州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试行)》。截至2018年底,全区共成立31个名师工作室,覆盖了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形成了跨片区、跨学校的教师培训网络。各名师工作室结合全区教育教学实际,定期组织集体研修活动,并利用QQ群、微信群等形式,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名师工作室创新了优秀教育人才成长培养机制,成为狠抓教师培训的突破口,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研究共同体和人才成长共同体,达到了树立一个名师、带动一门学科、带出一支队伍、产生一批成果的工作目标。

特色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自2008年开始,凉州区以构建凉州特色教育品牌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特色学校创建,着力打造了一批教育理念先进,管理模式科学,教师素质优良,学生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办学特色鲜明,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国家和省市区级特色学校,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全区大部分学校形成“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和“校校有品牌,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发展局面。

2008年至2018年,凉州区共申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1所,省级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25所,省级快乐校园示范学校18所,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7所,市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15所,市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20所,省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99所,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所,市级家庭教育示范学校6所,市级健康校园2所,市区级法治教育示范学校13所,建设乡村少年宫37个,创建沙雕文化特色示范学校5所,创建省市区级文明校园150所。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凉州区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导向,以挖掘学校资源为依托,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支撑,按照“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通过组织动员、专家讲座、专题培训、制订实施方案等措施,深入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全区各学校立足本校实际,积极挖掘学校资源优势,准确选择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打造学校特色项目,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学校内涵式发展。特色学校建设已成为凉州区推动学校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引擎。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武威市凉州区在机遇和挑战中与时俱进、砥砺前行,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近年来,凉州区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区),区教育局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凉州区教育局被评为“甘肃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凉州区教育局获得“甘肃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6年,凉州区赢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荣誉称号;2017年,凉州区教育局获得“甘肃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凉州区教育局被评为“全省教育宣传先进集体”。

2018年3月21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文对外公布。此前,方案中涉及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内容已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也已公布。

编辑:孟 刚

标签:;  ;  ;  ;  ;  ;  

70年砥砺奋进的凉州教育-武威市凉州区教育事业发展纪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