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论文_张君华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论文_张君华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解放军二五三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要】目的 剖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整体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和社会医院三方面,相应采取干预措施。结论 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强化护理人员法制意识,改善医院的环境,加强其管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可以减少不安全因素和医疗护理纠纷。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70-01

心血管内科因其老年患者多,病情变化快,预后不可预见性大,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1]。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加之媒体对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疗纠纷有明显上升趋势。为了规避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本文对我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20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45—78岁,其中高血压病50例,冠心病40例,心衰30例。

1.2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120例患者分析,发现临床工作中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护理人员本身,患者及家属和社会医院等因素。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本身因素(1)低年资护理人员偏多,护理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2)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未能熟练掌握。(3)护理工作量大,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容易产生厌烦,焦躁情绪,导致服务态度下降。(4)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不能做到对患者护理的全面告知义务,不能在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医疗方法不理解,对治疗结果不满意时,给予耐心合理的解释和疏导。(5)护理文书书写欠规范,欠及时,对问题的预见性差[2]。(6)执行制度有时打折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患者及家属的因素(1)患者无视医院的规定,违背医院制度,不假外出,请假不销假,甚至擅自离院,脱离医院和科室的管控。(2)患者遵从医嘱的力度不够,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能严格绝对卧床休息,介入手术后不能按要求卧床。血压高的患者拒绝监测血压,有的患者不能按时按量服药,甚至自行撤减停用药物。(3)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护理治疗期望值过高,由于专业知识的不对等,患者及家属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理解病情的恶化和加重,在康复过程中,稍有不满将全部责任归咎于医护人员,从而对治疗,护理方法产生质疑,引发矛盾和冲突。

3.3医院社会方面的因素(1)医院和社会对护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重医轻护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的工作得不到合理正确的评价,护理人员的地位低、福利待遇低,升迁及深造的机会少,严重挫伤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专业自尊心[2]。(2)近年,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床位不断扩张,医务人员的增长相对滞后,加之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人力不足情况突显,从而造成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护理服务不周全,工作不细心、耐心。(3)医院休养条件差,面积小,床位多,隔音差,缺少温馨舒适的环境。

3.4 干预措施

3.4.1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专科技能 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技术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首先把好新护士入职关,对新人要经过严格的审核,苛刻的筛选,把热爱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优秀人员吸收到科室。其次,要把好岗前培训关。新护士要在示教室进行严格规范训练基础护理操作项目,专科疾病健康教育,经考核合格后上岗。第三是把好在岗继续教育培训关,科室针对以新护士为主体的护理工作,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又由于科室专业性强的特点,故加强专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尤为重要。结合专科特点制定本科室业务训练计划,增强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判断能力,采取到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轮训,以老带新,外派到三甲以上医院如解放军总医院专科进修,使科室整体护理水平提高。

3.4.2加强护患沟通,纠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不信任的状况 患者及家属对院方给予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不能正确充分的理解,甚至认为病情只能好转,不能恶化,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沟通不到位的原因。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任何一项护理技术操作之前,不仅要解释操作目的,而且要求反复耐心的沟通,对患者和家属不理解的问题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必要时请求医生或上级,直到患者及家属理解为止,得到患者的支持和信任.杜绝执行医嘱护嘱不坚决不彻底现象,同时把“医患沟通学”作为医院人员的必修课,认真组织培训和学习,掌握沟通技巧和方法,通过沟通化解矛盾。

3.4.3强化法规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观念 认真组织学习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护理规范,核心制度等,工作中执行制度不打折扣,做好各项评估、正确使用警示标示,履行告知义务,及时准确记录和规范书写护理文书。认识到医疗文件的法律意义,使每一个护理人员做到依法行医,以规行护。

3.4.4加强医院管理,改善住院环境 科室和护理部共同倡议医院领导,利用各种机会,如5.12国际护士节,大力宣传护理工作的神圣和重要性,表彰先进事迹和人物,尽可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制定高级进修计划并实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增强护理人员对职业的热爱,增强自尊心和责任感,关注心血管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疏导和维护。严格按国家卫生部规定,配制病床和护士比例,改善病床不断扩张,护理人员相对不足,造成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的现状,严格落实每床占面积比,加强医院工作的秩序、卫生、探视、陪护的管理,优化住院环境。

总之,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本身、患者及家属和医院管理环境三个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桂琴.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王兆琴.提高护士沟通技巧的训练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6—47.

论文作者:张君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论文_张君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