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_李利娟

(广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目的:研究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的1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予以长效干扰素,对照组予以普通干扰素,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时肝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6和50周后,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HBsAg阴转率均显著高于相应时期的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中未发现明显不适。结论:长效干扰素较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更理想。

【关键词】长效干扰素;普通干扰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013-02

Clinical case-control study of PEG-IFN and common interferon in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LiLijuan

Guang'an People’s Hospital Infections DepartmentGuang'anSichuan 638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PEG-IFN and common interferon in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Methods: 160 case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80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PEG-IFN and 8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mmon interferon. Record and compare the liver function and virology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of 26, 50 weeks’ treatment, ALTnormalizing rate, HBeAgnegative-transferring rate, HBeAg anti HBeseroconversion rate, HBV-DNAnegative-transferring rate, HBsAgnegative-transferring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 05), 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PEG-IFN is better than common interferon in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Key words】 PEG-IFN; Common interferon; Chronic hepatitis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 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1]。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少年,随着社会的发展,HBV的感染率逐年增加[2],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我国乙肝感染者已超过9300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亟待医学人员的广泛重视和研究[3]。HBV在治疗上并未找到好的治疗方案,人们在医疗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干扰素是控制HBV的重要因素,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已研究出不同类型的干扰素为研究不同种干扰素的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本文研究了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6年2月的1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纳入标准:a.根据患者病情和辅助检查确诊为HBV;b.无感染其他疾病如甲型、免疫缺陷病毒(HIV)c.患者知晓病情;d.无严重肾功能不全的内科疾病。排除标准:a.非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b.近3个月来未接受抗病毒、免疫调节等相关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40.5±19.8)岁,给予长效干扰素。对照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1~59岁,平均(38.3±19.5)岁,给予普通干扰素。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活环境、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皮下注射长效干扰素注射液(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030033,规格为135μg/mL×1瓶)进行治疗,每次130~180μg,每周1次。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短效干扰素(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规格为30μg:1ml,国药准字 S20020007),每次30μg,隔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50周。治疗同时还可给予相关退黄,降胆红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26周及50周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指标主要包括:肝功能、HBV-DNA、血常规乙肝三系等相关检查,HBV-DNA 使用 PCR 方法进行检测,乙肝三系则用免疫发光法。比较两组患者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sAg阴转率、HBV-DNA 转阴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AST复常率等。

1.4统计学分析

全部实验数据经均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以ɑ=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过25周及50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疗程,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sAg阴转率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AST复常率明显比普通干扰素高,结果如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了5例不适,其中2例体重减轻,发热、肌痛、头痛各1例,对照组出现7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发热,3例体重减轻,头痛和情绪激动各1例,停药后不良反应自动缓解,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干扰素(IFN)是近几年中运用治疗HBV最多的药物之一,临床上也大力主张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干扰素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其类型分为三类,α-(白细胞)型、β-(成纤维细胞)型,γ-(淋巴细胞)型;干扰素可以增强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在很多种疾病中都主要作用,可以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消解肝脏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阻止或延缓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恶化,最大程度地防止或减少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肝细胞癌、肝脏失代偿、肝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努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等,是现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总体目标。

临床上,抗病毒被认为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应用较普遍的干扰素分为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两种。普通干扰素又称短效干扰素,其缺点是需要注射给药,故对无应用禁忌者,且临床上使用时间较长,短效干扰素具有分子小、疗效稳定、价格相对便宜的特点,但临床部分患者使用后病情复发或无应答的现象[6]。长效干扰素具有分子大、药效持续时间长、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持久的优势[7]。本问研究了研究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在治疗26、50周后,观察组HBV-DNA 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AST复常率,HBsAg阴转率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了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干扰素,对抗病毒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长效干扰素比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更佳,但其价格较贵,在不考虑外在条件下,临床可优先应用长效干扰素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的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易建华,李伟,熊英,等.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1):57-59.

[2]阎双缓,曹志宸.干扰素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水平的变化[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11):828-830.

[3] Chen JD,Yang HI,Iloeje UH,et al.Carriers of inactive hepatitis B virus are still at risk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liver-related death.[J].Gastroenterology, 2010,138(5):1747-54.

[4]李文莉,吴茂盛,刘细玲,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3表达与干扰素α疗效的关系[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21-1923.

[5]程书权,胡金华,倪辉,等.不同基因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α干扰素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10,25(20):1749-1754.

[6]范志平,邓朗明.拉米夫定和干扰素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24(3):337-338.

[7]倪慧慧,尹蔚华,朱艳芳.胸腺肽α1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7):56-57.

[8]王慧芬,李强,兰培.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评价[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7,21(2):165-167.

论文作者:李利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  ;  ;  ;  ;  ;  ;  ;  

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_李利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