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症状的临床诊断分析论文_崔福全

精神症状的临床诊断分析论文_崔福全

崔福全

黑龙江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154007

摘要:目的 探究精神症状的临床诊断。方法 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经观察、分析、评价,均作出明确诊断,其中抑郁症16例,强迫症8例,癔症6例,精神分裂症10例,均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疗效满意。结论 观察、分析精神症状,为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明确的诊断有助于对精神障碍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精神症状;精神障碍;诊断

精神症状是精神障碍诊断的主要依据,正确观察和识别精神症状至关重要,以减少精神障碍患者的误诊及漏诊率。现抽选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精神症状的诊断。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2.5±2.3)岁。

2精神症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1诊断

2.1.1精神症状信息的主要来源及应用

2.1.1.1患者及其知情人提供的病史和患者的文字资料

患者及其知情人包括患者的监护人、近亲属、邻居、同学、老师、同事、朋友、单位领导等。

(1)患者提供的病史和病中体验基本上是可靠的,尽管有时受提供病史当时思想、情绪或症状的影响可能反映的情况不正确。

(2)知情人对精神症状的观察和识别是要从正常的精神活动背景中区分出异常精神现象则不那么真实、可靠。知情人能够观察到的大多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患者明显的言语、行为异常表现,大多是片段的、零散的;而且对一些言行是否异常的判断常会受其情感或文化背景的影响而有差异。

2.1.1.2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直接观察

系统的观察则需要临床医师进行正规的精神检查,而医护人员在经常与患者接触时的观察则可以作为补充。从患者和知情人提供的病史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而医师的系统观察则可以了解患者当前精神病理学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疾病进展阶段。

2.1.2精神症状的定量分析

2.1.2.1定量分析的意义及应用

精神症状的“有”与“无”是定性概念;而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长短和出现频度则是定量概念。精神症状的定量分析是为了满足临床诊断和评估治疗反应的需要,而在临床研究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1]。对观察到的精神异常现象进行定量分析,一般说来,先要把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主观病理体验如认知、思维和情感转换为等位的文字,并将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出现频度用数字表达出来,然后采用设计好的工具进行测量。

2.1.2.2诊断性工具

(1)标准化诊断工具

主要包括: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ComD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定表(Schedules for Clinical Assessment in Neuropsychiatry,SCAN)、DSM-lV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Axis I Diseases,SCID-I)、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y Interview,MINI)[2]。

(2)智力测验工具

主要包括:韦克斯勒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s,WIS)、斯坦福一比奈智力测验(Stanford-Binet Intelligent Test,SB)[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人格评定工具

主要包括:Eysenck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Inventory,MMPI)、Cattell的16种人格因素问卷(Cattell’sl6Personality Factors Questionnaire,16 PF)[4]。

2.1.3精神症状的诊断价值

精神症状的诊断价值是指对精神障碍的诊断能够提供支持和依据的程度。最具诊断价值的精神症状是指在精神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能起关键作用的症状,包括一些精神障碍的基本症状或核心症状,如意识清晰时的思维破裂、心境高涨时的思维奔逸、惊恐发作、强迫观念;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原发症状,如原发性妄想、原发性心境低落、老年人的原发性认知障碍;在疾病的临床相中的典型症状和比较恒定的症状,如紧张性木僵、强迫性清洗。具有相对诊断价值的症状是指仅见于少数几种精神障碍中的症状,如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综合征。多种疾病共同具有的症状,如心烦、头昏、入睡困难、全身疼痛等一般、非特异性症状,则无重要诊断价值。单个症状往往难以确定诊断,多个症状组成的综合征其诊断价值则明显增加。

2.2鉴别诊断

2.2.1精神正常与精神异常的鉴别

区别精神正常现象和精神异常现象有时会遇到困难,例如精神发育障碍;因为精神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发育是否异常,缺乏明确的分界。而且,患者的言行是否异常,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其言行异常的标准可以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患病前后言行的巨大差别,特别是其言行是否导致患者出现社会功能障碍,可供区别精神正常与异常的参考。

2.2.2精神症状与神经症状的鉴别

神经症状是脑器质性损害的征象,疏于失察,易导致误诊、误治。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缺陷是常见的精神病理现象应注意器质性原因的探寻。癫痫发作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不仅其全面发作与癔症的抽搐样发作需要仔细鉴别;其复杂部分发作呈现的精神症状同样需要认真辨认[5]。失语和形形色色的肢体抽动、痉挛容易与精神症状混淆,应注意区分。有些脑器质性病变早期出现精神症状,可能误诊为精神病性障碍;应重视病史追溯,并仔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往往能发现脑内病变。

2.2.3精神障碍性疾病间的鉴别

精神障碍的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例如,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可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而误诊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疑似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现和临床随访是避免漏诊或误诊的重要措施。

3结果

40例患者经观察、分析、评价,均作出明确诊断,其中抑郁症16例,强迫症8例,癔症6例,精神分裂症10例,均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疗效满意。

4讨论

尽管标准化诊断程序存在诸多优点,在科学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医师仍然习惯于凭直觉和临床逻辑思维对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或主观因素影响,诊断失误几乎难以避免。临床诊断失误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方面:(1)资料不全:家属提供的病史不正确或有重要遗漏;医师收集的病史不全面。(2)家属或患者误导:对起病进行错误归因或对诊断带有某种偏向。(3)疾病早期症状还未充分显露,片面强调心因,医师任意推导,对精神症状或神经体征不能识别[6]。

本研究通过对40例精神异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观察、分析精神症状,为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明确的诊断有助于对精神障碍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所秀艳.慢性精神分裂症52例抑郁症状的临床调查[J].智慧健康,2017,3(9).

[2]冯彩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诊治[J].人人健康,2017,(4).

[3]刘杰.周期性精神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3,(36):254.

[4]康忠明.46例精神分裂症合并脑炎的临床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462-463.

[5]张建华.周期性精神病误诊为精神分裂症一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8):331.

[6]章浩明,亢明.抑郁症48例门诊误诊分析[J].浙江医学,2013(9):811-812.

论文作者:崔福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  ;  ;  ;  ;  ;  ;  ;  

精神症状的临床诊断分析论文_崔福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