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卫红

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卫红

刘卫红 陕西省商洛市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中学 726000

【摘要】基于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本文对思维导图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分为三点进行分析:在课前准备阶段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质量;在课中应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后复习应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道德与法治;初中;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045-01

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涉及教学内容较多,由于学生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在学习中,无法有效的掌握学习内容,建立完善知识结构。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看可以完善学生学习内容,同时有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知识系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进行分析。

1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英国基金会总裁、“心智文化概念”的创始人东尼.博赞提出,在创建思维导图过程中,他认为人类思维具有发散特点,人脑中储存的信息可以进行延伸和完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一个知识点作为中心,然后进行延伸和拓展,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思维导图,被称为心智导图、思维地图。其利用关键词,通过多种不同辅助方式进行记忆和绘画,在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具有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特点,通过多种文字和图案结合,将分散的内容,总结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1]。这种方式,有利于记忆和学习,对学生而言,具有创新精神培养作用。

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确定主题。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将教学主题作为关键词。其中主题一般是课程的框题。如网络改变世界、诚实守信、生活需要法律等等。第二,确定分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单元标题、课题、框体、目题。一般来讲,我们会将单元标题作为主题,将下面的框题和目题作为分支,然后进行拓展和完善。第三,确定关键词。当确定主题和分支部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关键词,如“网络改变世界”,其中“网络”就是关键词;“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中“国家利益”就是关键词。

2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人生观[2]。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道德、高尚品质的人。但是由于初中生思维能力较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有效吸收教学内容,而将思维导图应用其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利用思维导图主要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以此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2.1在课前准备阶段应用思维导图

2.1.1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内容

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XMind制图软件,进行制图,完善教学思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确定教学主题。也就是教师主要讲解内容。然后用彩色和特殊符号将主题标记出来。第二,确定分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当确定主题后,教师可以围绕主题确定分支,根据教学要求,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等体现出来,在确定分支过程中,用不同于主题颜色或者符号,进行标记。第三,确定关键词。在分支与主题中,将关于主题的关键词用彩笔标记。然后理清思路,设计教学环节。

2.1.2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预习,提高学习质量

在学习中,预习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重要措施。如何做好课前预习活动,是学生目前面临的问题,也是教师教学重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中心内容。因此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将预习内容熟读,确定文章主题。第二,确定分支。分支主要就是学生将自身对于文章理解进行描述,其中包括可以理解内容,无法理解内容等等。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2在课中应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2.1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堂活动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教学,以此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学习《敬畏生命》这一内容时,教师节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生命的脆弱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正视生命。其次,在明确生命的脆弱后,引导学生学会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最后,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了解生命无价,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直接清晰的传递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

2.2.2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记录笔记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课堂笔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3]。在课堂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有效记录在笔记中,同时有利于理清学生学习思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方式将教学内容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将重点、难点在课堂中突显出来,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和理解。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2.3课后复习应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课后复习阶段利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学习内容,同时有利于理清学习思路。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学生可以直接进行复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认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学习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思维导图应用,利用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艳.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青年教师生理学集体备课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8(20):82-83.

[2]郭雪梅.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 2018(17):167.

[3]卢光时.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 2016(09):148.

论文作者:刘卫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卫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