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外伤伤口清创缝合时机选择及技巧论文_刘涛

(射阳县千秋镇卫生院;江苏盐城224352)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外伤伤口清创缝合时机选择及技巧。方法:选取我乡镇卫生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感染性外伤伤口患者中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口清创缝合方法及换药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清创缝合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早期清创缝合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伤口愈合情况、伤口痂皮损伤及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使用早期清创缝合方法治疗,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在换药时痂皮损伤和感染情况也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感染性外伤伤口临床治疗中,使用早期清创缝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并可以有效降低换药时伤口痂皮损伤情况发生几率,应当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外伤;伤口缝合;时机;选择;技巧

感染性外伤伤口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其感染性外伤伤口愈合时间与进行清创缝合手术治疗方法、时间及术后首次换药时间有着极大的关联性[1]。患者感染性外伤伤口发生后,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清创缝合治疗,对感染性伤口,有时需要切开引流、换药,然后等待时机进行第二阶段的缝合,此种方法时间长,费用高,患者还要受手术带来的二次创伤,伤口切口扩开换药时,患者疼痛强,部分患者耐受性较低致使治疗工作进行不顺利,对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影响较大[2]。基于上述因素,我院在对感染性外伤伤口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早期清创缝合方法及改进伤口换药时间及频率,取得理想效果,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乡镇卫生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感染性外伤伤口患者中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口清创缝合方法和换药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纳入标准:患者伤口因外伤原因所致,伤口有胀痛和跳痛感,切口发红发痒、有脓性分泌物。对照组患者13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8~60岁,平均年龄(36.5±12.5)岁;研究组患者12例,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10~62岁,平均年龄(39.5±10.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清创缝合方法治疗后,按照常规换药时间及方法进行辅助治疗[3]。首先将给患者感染性外伤伤口进行切口而后扩开,伤口内局部使用消毒纱布进行填塞后进行引流,引流完毕后换药。将整个切口场面清洁干净后在为患者进行第二阶段的缝合治疗。清除缝合完毕后,为患者每间隔1天进行一次换药,换药时间持续到患者伤口拆线时停止。

1.2.2研究组患者使用早期清创缝合方法治疗后,使用改进的换药时间及方法进行辅助治疗[4]。针对感染性外伤伤口面中等标准的患者使用局部麻醉,感染性外伤伤口面积大的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5]。首先将伤口周围边缘的坏死组织进行清除,使用双氧水和碘酒对伤口进行杀菌消毒处理。而后使用生理盐水对伤口创面进行冲洗。伤口创面杀菌消毒完毕后,进行缝合手术。手术完毕后,使用浓度75%的酒精纱布对伤口进行包扎,而后加绷带进行包扎。患者术后换药步骤如下,第一,将敷料揭除。将伤口创面外层敷料取下,伤口创面内层敷料先用生理盐水进行浸湿,再用镊子取下,如果患创伤口有轻微渗血情况发生,使用棉签进行片刻压迫。第二,伤口创面的清理。使用浓度75%酒精或者是浓度0.5%碘酒棉球由伤口创面内向外进行环形消毒后,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棉球进行伤口的清洗,动作要轻微。第三,覆盖敷料:伤口用浓度75%两层酒精小方纱进行覆盖,最后盖上无菌敷料、胶布或绷带固定,头部用弹力网帽固定。患者清除缝合手术后的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进行第一次换药和第二次换药,然后每间隔3天进行一次换药,到患者拆线为止。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清创缝合治疗后伤口愈合情况及换药时伤口痂皮损伤情况,并进行对比。清创缝合治疗后伤口愈合标准: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患者换药时伤口创面敷料干燥,容易揭除,伤口内新生的肉芽组织无渗血情况、无损伤情况发生,伤口创面未出现红肿[6]。患者伤口愈合差;患者换药时伤口创面敷料不易揭除,伤口内新生的肉芽组织有渗血情况发生,伤口创面周围出现红肿情况,伤口有分泌物。患者换药时痂皮损伤判断标准:以伤口因痂皮撕脱而出血或渗血为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8.0进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X2检验(%)和t检测,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使用早期清创缝合方法治疗,患者伤口愈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1。

3结论

目前,感染性外伤伤口清创缝合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清创缝合治疗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7]。临床治疗患者感染性外伤伤口,要考虑到患者的适应症、治疗的耐受性及患者自己的主观意愿等,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最适合患者的清创缝合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清创缝合的时间选择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清创缝合的治疗效果。我院在外伤感染性伤口临床治疗中使用早期清创缝合方法,该种清创缝合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对医院硬件设备要求低、对患者的创伤小,且费用较低,患者容易接受都优点。我院近年来开始对外伤后感染性伤口的清创缝合治疗方法开始研究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对患者进行有效进行清创缝合治疗同时,降低治疗风险,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及尽可能的缩短伤口愈合时间[8]。通过此次的研究证明,感染性外伤伤口的治疗处理中,使用早期清创缝合和改进换药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伤口愈合情况上要明显的优于使用传统的清创缝合治疗方法(P<0.05),而且在伤口愈合时间上对比,将常规规定的伤口换药时间进行合理变更之后,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也要明显的缩短(P<0.05)。在换药后,患者伤口痂皮损伤及伤口感染方面,使用早期清创缝合治疗方法联合变更换药时间及方法,其效果也名优于传统的清创治疗方法和常规用药方法及时间的辅助治疗效果[9]。

清创缝合术后患者使用不同换药间隔时间及方法对伤口愈合情况也有很大的影响。外伤感染性伤口换药工作是基层外科医师常见内容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并掌握患者清创缝合治疗后伤口恢复情况,进行的清除伤口创面分泌物质、坏死的肌肉及肉芽组织和异位,保证药物引流的通畅性,将局部感染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促使伤口内肉芽组织加速健康成长,促进伤口愈合。清创缝合临床手术治疗中,患者的伤口都会多多少少的出现渗血情况,这些渗出的血液如若在伤口创面长时间的存留,就会在伤口创面滋生大量的细菌繁殖,同时如有活动出血时,也无法及时观察,造成伤口长时间浸泡在血液中,不利于组织修复,并提供了感染的条件,从而影响了伤口的愈合[10]。

综上所述,患者因外伤出现的感染性伤口,临床治疗中使用早期清创缝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并可以有效降低换药时伤口痂皮损伤情况发生几率,应当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苏平. 门诊清创缝合术后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影响的研究[J]. 护理与康复, 2014, 10(5):390-391.

[2] 王东霞, 韩涛. 超8小时伤口清创缝合并抗生素局部外用疗效观察[J]. 临床急诊杂志, 2014, 8(4):245-245.

[3] Zhang Xiuping.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yncop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debridement suture [J]. community medicine journal, 2016, 4 (4): 41-42.

[4] 杨玉科. 对几种常见外伤作首诊清创缝合处理的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06(6):232-233.

[5] 罗维肖, 张群华. 电休克后外伤清创缝合4例[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7, 17(2):101-101.

[6] 陈骏. 整形外科清创缝合术在急诊面部外伤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1)11-12.

[7] Wei Shugang. Application of debridement and suture of plastic surgery in emergency facial trauma [J]. medical and health Abstract: 2016 (2): 00066-00066.

[8] Wu Chunyan. Emergency trauma nursing points clear sutured analysis [J]. everyone health magazine, 2015,3 (17): 214-215.

[9] 厉兵, 陈丹, 童创建,等. 急诊美容缝合术与普通急诊清创缝合术治疗面部外伤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28(9):1196-1197.

[10] 王燕生, WANGYansheng. 外科门诊中外伤缝合的临床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25):88-89.

论文作者:刘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感染性外伤伤口清创缝合时机选择及技巧论文_刘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