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幕墙检测中常见问题及分析论文_ 张玉玲

建筑幕墙检测中常见问题及分析论文_ 张玉玲

张玉玲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幕墙作为建筑工程中新型的墙体,成功地将建筑功能和使用功能相结合,本文探讨了幕墙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幕墙;检测技术;常见问题;

1建筑幕墙概述

1.1建筑幕墙定义

建筑幕墙指的是由幕墙面板、支撑结构体系,锚固紧固件等组成的外围护墙。相对于整个建筑结构而言,其具有一定的位移和变形能力,并且该结构并不承担主体结构的作用力,是建筑物中典型的外围护结构。

1.2建筑幕墙分类

建筑幕墙根据支撑结构形式可以分成构件式幕墙、单元式幕墙、点支承玻璃幕墙、全坡幕墙和双层幕墙;根据面板材料来分,又可以分成玻璃幕墙、金属板幕墙、石材幕墙、人造板材幕墙等;根据密闭形式来分,又可以分成封闭式幕墙和开放式幕墙,目前双层通风幕墙和玻璃幕墙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形式。

2建筑幕墙检测中常见的问题

2.1气密性能方面常见的问题及分析

建筑幕墙在气密性能上问题集中在开启部分。开启部分检测结果级别较低甚至不合格。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开启部分空气渗透的发生?通过大量的检测发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开启部分安装不到位,开启扇与主框没有完全闭合,有连续缝隙,空气直接从缝隙进入,导致气密性能检测达不到要求:其次开启部分的密封胶条安装不合理。有许多试件在开启部分安装胶条时很大意,胶条有多处断点,开启扇闭合后形成孔洞,空气沿着孔洞进入,自然降低了气密性能。要提高气密性能就要阻断空气的流通路径,设法在开启扇的安装上下功大,让开启扇密封条四面紧贴主框,无缝隙,胶条接头处用密封胶封堵,检测时性能就会大大提高。隐框玻璃幕墙固定部分水平和垂直接缝用泡沫条填充深层缝隙,表面由耐候胶密封。只要打胶施工规范不应出现空气渗透,只有当耐候胶不均匀有气泡或漏打时,才有可能出现渗气的情况。明框幕墙的气密性能比隐框要差一些,主要在主框与玻璃连接部位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空气渗透。应在主框边缘接缝处均匀打上密封胶,防止空气沿主框边的缝隙渗入。

2.2幕墙抗风压性能的问题及分析

抗风压性能是幕墙检测中最重要的项目。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中,面板和受力杆件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检测中,抗风压的检测结果是以挠度值最大的面板或者是杆件最不利者为主。当我们不能确定检测结果时,要分析不同类型的幕墙结构,选取最不利者作为检测结果。但是不合格现象总是在检测中出现,这主要是因为选择的铝合金立柱材料跨度过大,从而导致在检测中不符合设计规定,甚至达不到国家最低的标准要求。随着幕墙相关规范的不断完善及计算机软件的逐渐成熟,检测过程中要注意两点:①要特别注意安装试件中立柱和实验静压箱是否连接牢固,以免发生整体移位的情况;②静压箱突然卸压,要实时检查试件出现功能障碍,一是要检查开启窗,其次检查固定部分有无开裂现象。

2.3水密性能方面常见的问题及分析

建筑幕墙在水密性能上问题仍然集中在开启部分。有些幕墙试件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受雨水喷淋后,开启部位就出现漏水现象,压力稍有上升就出现严重渗漏。开启部分的防水关键在两条:第一,五金件的安装,第二,密封胶条的安装。做到这两点也就解决空气渗透及雨水渗漏两个问题。首先,铰链的安装,在开启窗主框内侧恰当的位置处开孔,用机制螺丝固定滑撑,再把滑撑和开启窗连起来仔细检查开启窗的密闭情况,如密闭不严实就要调整滑撑的固定位置,使开启扇处于最佳密闭状态。安装执手加强闭合接触时胶条与铝框接触面积增大,增强效果。胶条的安装比较简单,只要在接头处用密封胶点接,防止漏水、漏气、在转角处略为留有伸缩余量,不宜过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开启部分与主体结构连接部位四周应用密封胶封堵细微缝隙,避免水从细缝渗入造成漏水,必要时可在开启窗上方安装雨水披,减少雨水从开启扇上口直接流向开启缝。在底部设法引流。如果结构上易造成底部积水,应采取开孔导流,阻止水流的积蓄就有效的防止了水流直接漏入,达到防水的目的。隐框玻璃幕墙固定部分不易出现漏水现象,明框幕墙的水密性较差,主要是明框幕墙在结构上玻璃四周有缝隙,外表面不像隐框幕墙平整,使雨水有沉积的时间,此时如果风压较大,会将水往低压处压,导致渗漏。解决的方法有:使用的胶条必须选合格的产品,胶条必须连续不应有断点,如有断点要打耐候胶使之连接充分密封,在封盖外侧应打耐候胶使封盖完全密闭状态,端头断开部分使用密封胶闭合以防止检测时水注入,造成漏水的产生。单元式幕墙的防水方法较复杂,以前用疏导方式,先引水入等压腔内,再引水出墙体,或者说等压原理的防水方法,经过多次实验证明存在一些问题,实际上,在内外压力差作用下等压理论往往被打破,特别当压力相差较大时。因此单元式幕墙在防水方面还应改进结构,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2.4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

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是指幕墙在楼层反复变位作用下保持其墙体及连接部位不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破坏的平面内变形能力。用平面内层间位移角度量。检测时利用反力架作为支撑,通过千斤顶、电机等设备,对幕墙试件施加荷,强制幕墙进行低周反复动力。其检测是否成功决定因素有以下几点:①面板材料为脆性材料时,幕墙的抗变形能力就越差。②楼层高度是计算层间位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层间位移量越大,其检测难度亦相应增大。③主体结构形式也是计算层间位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结构类型,其主体结构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取值不一样,其层间位移量也不相同。

3建筑幕墙质量常见问题

3.1设计原因

1)随着经济发展,建设项目骤增,目前有一些工程没有经过设计计算,也不出施工图纸,对风压值的计算不了解,凭承包商随意选用材料施工,出现不少质量问题,如有的型材不能满足风压变形要求,有的在竖框间不留或不留足伸缩缝位置,造成骨架变形,玻璃破裂。2)设计时只关注立柱、横梁、面板的强度、刚度,对其他受力、传力节点没有予以计算、校核,造成测试时试件出现功能障碍与损坏如固定压板的螺栓被拉断或拔出,镶板脱落等。3)细部防水设计中并未真正在幕墙室内与室外建立等压腔,曾有幕墙检测时窗扇部分未发现漏水,窗扇下横固定缝却出现连续渗漏,说明雨水已进入窗结构,又从框拼缝流向窗扇下横固定部分,而固定部分与窗构造相连处密封措施不足。

3.2材料质量

按标准要求幕墙试件各组成部分应为生产厂家检验合格的产品,但实际工程中材料质量仍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型材壁厚太薄,不符合规范要求;有的五金配件如开启窗的执手、窗撑质量不过关,在风压变形检测时执手、窗撑受拉或受剪破坏引起玻璃破碎;有的用普通镀膜玻璃替代钢化玻璃等。

3.3检测施工设计图

任何工程施工前都应科学地绘制施工图,幕墙施工也不例外。但现实施工中,幕墙施工很少有施工图纸,或图纸设计不够合理、细致,存在可有可无的现象。也就是说,幕墙施工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为此,应在施工前监管部门严格检查施工图纸,认真分析图纸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时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并监督其修改。从设计源头上控制幕墙施工质量,确保幕墙性能的安全可靠。

总结:随着幕墙技术的发展进步,需要幕墙的检测技术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幕墙设计以及施工人员要认真面对检测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幕墙的使用性能,从而发挥建筑幕墙最大的作用,将建筑幕墙的检测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对城市建筑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中良.试析高层建筑幕墙施工技术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1).

[2]黄欢迎.向晖.建筑幕墙水密性能设计与检测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5(23).

[3]孙华清.建筑幕墙性能检测中常见的几点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3).

论文作者: 张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建筑幕墙检测中常见问题及分析论文_ 张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