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拖带“泰鑫1号”轮两次断缆的原因分析论文_黄世明

南海救助局 广东广州市 510168

摘要:在风大、浪高、流急、恶劣海况下,特别是拖带受风面积特别大、船头四方平板阻力特别大的特种船舶,如何防止船舶拖带过程中的断缆事故,及断缆后的应急处理。本文通过作者参与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得到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今后的此类接拖、救助中防止断缆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拖带;断缆;应急预案;救助;特种船舶;恶劣天气

如何防止大风浪在拖带过程中断缆,断缆后应果断采取什么措施,一直以来始终困拢着全休救捞职工,笔者就去年年中在大风浪拖带特种船舶“泰鑫1号”轮发生两次崩断主拖缆的案例经历与大家一起分析和探讨。不当之处望业内同仁指正。

案例回顾如下:

2016年10月17日、18日“南海救115”轮在拖带“泰鑫1号”采矿船中,现场海域受21号强台风“莎莉嘉”影响,吹NE风,风力9-10级,浪高6-8米,发生两次断缆事故。因断缆造成“泰鑫1号”轮处入失控状态,最后造成其触礁、搁浅在湛江港硇洲岛正南方向的西钳礁上的事故。

一、被拖船船舶资料

船舶资料:

船名:泰鑫1号 船旗:中国 全长:122.2米,型宽:25米,型深:5.2米

总吨:不详 特点:“泰鑫1”号是国内第一条海上开采选矿船 船上有五六个特 别大的选矿池,船头四方平板型,船尾有把大绞刀

二、现场概况:

“南海救115”轮于2016年10年16日0100时抵达海域φ18°48.′693″N,λ110°29.′105"E开始接拖泰鑫1号,接拖方案如下:两条φ44mm×25m链条作龙须链连接“泰鑫1号”轮船头的两个斯密特拖架,一个三角板和三个150T的卸扣分别连接龙须链条和φ72mm×220M高强度主拖缆,再接“南海救115”轮主拖缆,0200时接好拖,并开始起拖。

(第一次接拖示意图如下)

0600时主拖缆松至600米,加车至6.5节,双车负荷达80%往湛江港方向航行。17日1130时抵达湛江港1#锚地,慢车收短主拖缆至150米。1230时接局值班室指令,令我轮从斗龙村航道进湛江港2#锚地避风防台,同时向湛江交管申请,交管同意我轮进港避风。1300时沿标进港,涌浪较大,主拖缆松至220米。1330时航行至湛江港5#标时船位:φ21°00.′968″N,λ110°36.′684"E在主拖缆约70米左右发生断缆事故。当时气象如下:NE风5-6级,东北涌浪3-4米。“南海救115”轮立即采取断缆应急预案,1335时放左舷救助艇至水面,由于现场涌流太大,小艇无法接近“泰鑫1号”轮。1400时回收救助艇,1410时“南海救115”轮船长经风险评估后,决定强靠“泰鑫1号”轮,过人再次接拖。1430时“南海救115”轮水手长和“泰鑫1号”轮二管被送上“泰鑫1号”轮,1440时令“泰鑫1号”轮抛右锚四节下水后,“南海救115”轮再次进行接拖。1600时接拖完毕,1730时主拖缆加上高强度缆松至420米,通知“泰鑫1号”轮起锚。因其锚链闸刀变形卡死,无法打开,1810时“南海救115”轮动车多次协助其起锚未果。此时风力达7-8级,2104时“泰鑫1号”轮船长通知可以切割锚链,弃锚。2220时锚链切割完毕,“南海救115”轮主拖缆松至250米,上好拖缆夹,开始起拖,顶风往东北方向大放鸡岛海域拖带。此次接拖如下:φ44mm×5m链条+φ72mm×400m高强度缆+φ64mm×250m主拖缆。

(第二次应急接拖示意图如下)

2400时,发现拖缆夹滑动,减车重新上紧。18日0500时,受21号强台风“莎莉嘉”影响,现场吹NE风,风力增大至8-9级,气压低至1003HPa,大雨。0700时风力增大至9-10级,浪高6-8米,“南海救115”轮果断采取顶风滞航。1025时“南海救115”轮船首向065°,速度0.8节,于船位φ21°00.′020″N,λ110°48.′287"E,在船尾约15米处再次发现断缆事故。1030时“泰鑫1号”轮以3-4节的速度向SW方向漂移。同时,17日2200时局值班室通知“南海救116”轮从珠江口桂山12#锚地开过来增援,“南海救116”轮于18日1312时抵达现场,现场海况如下:吹NE9-10级,浪高6-8米,“南海救116”轮第一次尝试靠近“泰鑫1号”捞起浮水高强度缆进行接拖未果,1320时,现场风浪太大,海况极度恶劣,“南海救116”轮无法靠近“泰鑫1号”。1335时继续尝试强靠接拖未果,只能尾随守护。1430时“泰鑫1号”的船位φ20°57.′805″N,λ110°37.′115"E,以2.3节的速度向西南方向漂移。1500时φ20°51.′467″N,λ110°36.′284"E,以以1.8节的速度向西南方向漂移,1520时“泰鑫1号”于硇洲岛正南的西钳礁搁浅,搁浅船位φ20°51.′343″N,λ110°35.′488"E,左倾2-3度,1805时局值班室通知“南海救115”轮返航广州安装主拖缆,现场由“南海救116”轮守护。2024时“南海救116”轮于船位φ20°50.′745″N,λ110°34.′622"E抛左锚7节甲板,现场守护。2220时VHF联系“泰鑫1号”船员,获知其左倾达10度,左舷主甲板已贴近海面,发电机不能发电,情况危险。19日0711时南一飞救助直升机抵达现场接走“泰鑫1号”轮上的两名船员。

三、断缆原因分析及对策:

此次任务“南海救115”轮发生了两次崩断主拖缆的事故,具体原因值的我们救助人分析。

断缆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1-1表是国际上大型移动装置断缆原因及断缆部位分析

表1-1

1、主拖缆质量是否过关。两次断缆均为φ64mm主拖缆。第一次断缆时气象

NE风5-6级,东北涌浪3-4米,“南海救115”轮拖速速度为6.6节,主拖缆约70米左右发生断缆,第二次断缆是气象NE风,风力9-10级,浪高6-8米,“南海救115”轮以船首向065°顶风滞航,速度0.8节,在船尾约15米处再次发现断缆事故,两次接拖完毕后,“115”轮均做好防磨措施,上好拖缆夹,主拖缆摩擦接触部位均上足黄油,每班均认真检查主拖缆接触部位,如拖缆质量过关的话,主拖缆是不会那么容易崩断的。2、被拖船阻力太大。因“泰鑫1号”轮是我国第一条从事海上开采选矿的船舶,船上装备好几个大的选矿池,一个大绞刀,几个大抓力锚,受风面积巨大,同时其船头是属于平板四方型的,无疑增大了水阻力中的摩擦阻力和平板阻力。3、受恶劣天气影响。受21号强台风“莎莉嘉”影响,现场海况吹NE风,风力达9-10级,浪高6-8米,虽然“南海救115”轮第二次果断采取滞航措施,1025时还是在船尾约15米处发生了第二次断缆事故。此次拖带高强度缆加上主拖缆长度达650米,缆绳长度可能仍不合适,再加上两船在波峰波谷因纵摇周期不同而产生突发应力,拖缆和“泰鑫1号”轮剧烈的上下颠簸跳动,造成拖缆的张弛运动而产生的张力,拖缆应力与张力过大而造成断缆。4、主拖缆、拖缆夹、卸扣等拖具日常保养是否到位。笔者在打捞局见习时,每一次回收主拖缆操作流程如下:通知机舱开消防泵抽取压载淡水在船尾冲淡,两个水手用破布在船尾中部擦干主拖缆,其余两三个水手在拖缆机前(救助舱盖位置)上油,上油时直接用手拿着拖缆油撸在主拖缆四周,使其四周上油均匀。而救捞分家后,很多救助船改变此种上拖缆油方法。直接用小水管过淡后,等主拖缆回收至拖缆机滚筒里面时,再用拖把浇拖缆油统一上油。此方法上拖缆油过淡不彻底,上油不均匀,特别是主拖缆左右两边及底部几乎粘不到拖缆油。5、每班检查拖缆不够仔细,新手缺乏检查拖缆经验,在恶劣天气海况下应该增加熟练人员检查拖缆的次数。6、新拖缆安装好后应该尽快放气,至少放主拖缆总长度的4/5出去,使其受重力重新再排一次。如果没有放气,不受重力重新排过,在使用过程中绳气易集中一处形成松股现象,受到阵力时容易崩断。7、当主拖缆受力太大时,在拖缆机上的第一层拖缆容易陷入下一层拖缆中,造成主拖缆压伤、变形。可以在船上预先切割好几块轮胎垫片,或者在麻布袋里装些旧缆绳,在第一层主拖缆受力下方垫住并绑紧。

经上述分析,我们在大风浪中拖带、救助大型船舶时,应该做到:

1、认真做好拖航、救助计划和方案,航线上要标明哪里是风浪区,哪里是浅水区,流的方向和中途可以避风的锚地、港湾。做航行计划时要充分参考航路指南和气象预报及出现断缆后的应急预案。

2、在大风浪中,要适当放长主拖缆,应保持足够的拖缆悬垂量,以减轻拖缆的应力及张力。并密切注意水深,切不可让拖缆拖底。根据平时海上拖带的实际经验,估算出的拖缆长度和悬垂量已经不适用。

3、被拖船要做适当的尾倾,尽量消除自由液面的影响。大型船舶的吃水差应大于2-4米。可以有效地抑制被拖船偏荡,以减轻主拖缆的受力。

参考文献:

[1]《海上救助实用指导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2]《防止船舶拖航断缆暨应急救抢险技术论文汇编》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2009

论文作者:黄世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浅谈拖带“泰鑫1号”轮两次断缆的原因分析论文_黄世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