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中小企业融资经验_萧山论文

萧山中小企业融资经验_萧山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的萧山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验论文,中小企业融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杭州萧山,彼此熟知的中小企业主共同入股成立“会员制、封闭型”的担保公司,将自身的融资需求、政府信誉和银行赢利愿望连成一条融资回路,为自己的发展谋得了“血脉畅通”。

他们是如何想的?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的经验能否复制?

方仁恩是杭州萧山区新街镇新盛村一个经营小五金作坊的小老板,一直在锤鸣砧响的“锵锵”声中挣着微薄的铜板,到2001年,还差2年就满50 岁的他几乎尽知了自己的“天命”——当然并不精彩。

但从这年开始,方仁恩开始演绎属于他的财富传奇,低矮简陋的作坊转眼间变成了气宇轩昂的现代化工厂,身家也从不足百万飙升到2000多万元。

勤奋、精明、长于捕捉商机,与大多数浙江商人一样,方仁恩有着良好的创富“基本面”。但是2005年6月8日,他见到记者时,执意要把这个财富传奇的起点归因于新街镇担保有限公司。

和大多数中国的个体商户、中小企业主一样,方仁恩一度饱受资金短缺之苦。在几次贷款碰壁之后,他认定外表富丽堂皇的银行只是一个嫌贫爱富的冷血动物。

新街镇担保公司的出现,让方仁恩觉得银行开始亲切起来。

不一样的担保

2001年,新街镇担保公司和萧山区的其他镇的类似担保公司几乎同时成立。与一般的担保公司不同,各镇担保公司实行“会员制、封闭型”运作——企业要想获得担保,就必须“入会”,出资5万到20万元不等,成为担保公司的股东。根据出资额,企业在向萧山农村合作银行申请贷款时,担保公司将提供最高5 倍于出资额的担保。

除了5万元的最低出资额限定之外,企业是不是有发展后劲, 在镇上“名声”如何,企业主是不是“不嫖不赌”,这些条件也左右着企业能不能入股担保公司。

2001年,方仁恩加入新街担保公司时颇有些戏剧性。当时他的企业注册资金只有8.5万元,根据相关规定,他只能出资注册资金的一半,达不到最低5万元的出资标准。因为他在镇上的口碑颇佳,在萧山农村合作银行的账户记录和纳税记录不错,镇政府特地网开一面,让他破格入会。

出了5万元之后,方仁恩可以向银行贷款25万元,但必须与担保公司签订25 万元的反担保协议,他就以自己多年积蓄买的一辆本田小轿车作抵。反担保协议在加入时一次签订,平时贷款时不再签订,但会员企业增资后需要增加反担保金额。

方仁恩加入不久,就从萧山市农村合作银行借了一笔10万元的流动资金,所需时间不过几天。虽然方仁恩要付给担保公司1‰的手续费, 但贷款的成本并没有增加,因为对有担保的贷款,萧山农村合作银行给予20%的利率优惠。

如果不加入担保公司,诸如方仁恩的天恩金属制品公司这样的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往往只能走上借高利贷的险路。

解决了融资问题,再加上外部机遇惠顾,方仁恩的企业开始乘风而起。

从2001年开始,他开始给一些在萧山投资的台湾家具企业做配套。每年6 月是订单旺季,每次缺钱买原材料时,方都找担保公司帮忙。

“以前是‘养鸡生蛋’,现在是‘借鸡生蛋’,得到的蛋当然就多了。”方仁恩说。2003年,他在村里的开发区买了一块32亩的土地,盖起了新厂房,2004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从新街担保公司获益的当然不止天恩一家企业:2001年以前,33家会员企业没有一家销售额达到500万元,而今天,已有22家企业的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

从2002年开始,方仁恩逐年将自己在新街担保公司的股份增加到50万元,一方面,他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担保公司的发展。

而担保公司的发展也的确“神速”:4年内3次增资扩股,会员从2001年的9 家发展为现在的33家,注册资本金从88万元变为1080万元,为企业累计提供了441笔、2.08亿元的贷款担保,不仅没有发生一笔坏账,甚至没有一家企业申请过延期还款。

随着事业越来越精彩,方仁恩现在成了银行竞相追逐的“香饽饽”,萧山农村合作银行为了留住这个优质客户,去年主动给了他1000万元的授信贷款,而那些从前压根不理睬方仁恩的商业银行也纷纷抛来“媚眼”。

“我现在是两条腿走路,”方仁恩笑眯眯地说,“既从农村合作银行贷款,也从其他商业银行贷款。”他解释说,农村合作银行几年来帮助他起步,他不好意思一下子就去别的银行贷款,但从融资成本考虑,今后势必要往利率更低的商业银行走。

实际上,这正是新街镇担保公司的一个优越之处,企业做大之后,逐步脱离担保公司,保证了担保公司能持续瞄准中小企业。

用乡土对抗风险

给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收益小,萧山农村合作银行哪里来的动力?而且,仔细琢磨,担保公司的制度也并非那么周全。比如,虽然担保公司与每家会员企业签订了反担保协议,并且规定会员之间互相担保,一家企业贷款出问题,其余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这固然增加了抗风险的能力,但反过来看,一家企业出了问题,可能殃及全部企业,增加发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

另外,企业在反担保协议中用不是很规范的抵押物往往也能得到贷款。这是对现有《担保法》的一种突破,但对担保公司和银行就意味着不小的风险。

“我们不担心风险。”萧山农村合作银行信贷部总经理戴建兴说。

他介绍,担保公司不论是在设立之初,还是在后来的增资扩股过程中,银行都始终参与,对企业的存款、老板的素质、家庭的情况、产业的前景都进行了事先调查,并且在这些过程中,银行还有一票否决权,银行不放心的企业,就不能加入担保公司。

由于贴近社区,萧山农村合作银行可以把信息不对称降到最低程度。比如,萧山农村合作银行新街分行的7个信贷员就每人分管两三个村。6月9日下午,负责新街镇新盛村的信贷员马崇恩陪同记者前往方仁恩的工厂时,边开车边介绍路边经过的企业情况,谁交了新生意伙伴,谁新买了飞机,谁家业务旺季到了等等,马崇恩都了如指掌。

贷款发放之后,会员企业每个月的报表都通过担保公司汇总给银行,使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十分透明。一家企业遇到了困难,其他企业也可以帮助。“33家企业都会去找关系,施加压力,有时在管理上点拨点拨。”萧山农村合作银行新街支行的副行长蒋鉴妙说。

乡里乡亲加政府支持,还有银行的监督,都使企业的老板特别注意维护自己的信誉。方仁恩说:“搞企业的人要面子,贷款到期了,拼死拼活都要将钱还给银行,不能丢人。”

担保公司为什么能在萧山区这么普遍地发展起来?直接原因是萧山区政府的推动。一直参与担保公司创建的萧山区发改局副局长陈继新,向记者讲述了担保公司的来龙去脉。

1999年时,萧山民营企业非常活跃,其中70%是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发展,都面临尖锐的融资难题。于是,萧山区开始考虑建立“民间为主、政府适当扶持”的信用担保公司。经过一番考察后,最终一种“封闭式、会员制、非赢利”的金融担保制度雏形浮出水面,后来又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加入反担保的环节,使整个制度更加完善。

有趣的是,中小企业刚开始时对此将信将疑,并不买账。比如在新街镇,当初只有8家企业愿意“试试看”,如今,要求入股的企业越来越多, 甚至出现排队的现象。

萧山区政府为鼓励担保公司的发展,现在还采取了奖励措施,比如每个镇成立的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一旦超过80万元,就奖励10万元风险基金,超过500万元, 就奖励30万元,超过1000万元,再奖励30万元。

陈继新总结萧山通过成立担保公司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认为之所以没有发生一笔坏账,主要原因在于:成功地将政府信誉和银行的市场行为捆绑在一起,封闭的会员制以及贴近乡土降低了信息不透明,以及严格的会员准入。

现在的模式当然并非尽善尽美。萧山区政府正在思考如何扩大担保贷款的覆盖范围,完善担保运作环节,寻找更多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作为“媒人”,萧山区政府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完全退出,让市场自己发挥作用。

编后语

中小企业找银行贷款,往往你把胸脯拍得“嘭嘭”响,信誓旦旦承诺按期还款,对方却总是无动于衷。原因很简单,你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信用也不够,人家担心贷款“肉包子打狗”。

一个企业的信用不够,多个企业的信用加在一起够不够?而萧山经验的妙处恰在于,在政府的推动下,各镇知根知底的企业之间入股组建担保公司,把各个公司分散的信用“捆绑”在一起,不仅降低了担保公司各股东的担保风险,而且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这种具有“萧山特色”的经验,对于其他地方应该也具有借鉴意义。当然,其他地方未必也要以镇为单位组建担保公司,一个地方的同行企业、一个开发区内的“邻里”企业,甚至一个街道、一幢写字楼里相互熟知的企业,都可以成立“会员制、封闭型”担保公司。

要为信用做“加法”,前提是相互知根知底,否则,各股东彼此以邻为壑,费心成立起来的担保公司只能是让大家一起玩完的炸药桶。

其实,只要能降低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进而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中小企业就能“血脉畅通”,并不总要政府这个“媒人”前来捧场。

标签:;  ;  ;  ;  ;  ;  ;  

萧山中小企业融资经验_萧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