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激励式心理干预对初产妇负面情绪、产程情况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初产妇患者100例展开分析,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5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施行激励式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果展开分析。结果对两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展开分析,实验组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初产妇患者实施激励式心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分娩结局,有利于负面情绪的调整,值得推广。
关键词:激励式心理护理;初产妇;分娩结局;负面情绪
在女性的自然生理过程中,妊娠和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大部分的初产妇患者会成神很多的不良情绪,会延长患者的产程,具有感染的风险,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采用剖宫产的患者比较多,应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1]。本文对初产妇利用激励式心理干预后的负面情绪、产程情况以及分娩分结局展开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初产妇患者100例展开分析,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为36岁,平均年龄为(25.36±0.36)岁,患者的孕周为36~43周,平均孕周为(39.33±1.03)周。在实验组的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为35岁,患者的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8.23±0.14)周。两组初产妇之间的年龄、孕周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内容:详细的记录产妇的病史,给患者讲解治疗环境的制度和区域,进行健康知识的指导,保持治疗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1.2.2 实验组患者以对照组为基础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有以下内容:(1)患者在入院以后,和产妇进行交流,充分的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及时的实施心理辅导,讲解生产的基础知识,让初产妇做好心理准备,正确看待分娩过程,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2)产妇在实际的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进行陪护,利用语言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支持,比如,和患者进行握手,从而起到鼓励的作用,在分娩是促使产妇的腹部进行用力,指导产妇的呼吸频率,有利于缓解宫缩的疼痛[2]。(3)在实际的分娩过程中,可以给产妇说一些暗示的语言进行安慰比如:告诉产妇胎儿的出生程度以及宫口的扩张的程度等,促使产妇以积极的心态进行生产[3]。
1.3 观察指标
1.3.1 对两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分娩、剖宫产以及钳产助产等。
1.3.2 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展开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的时间。
1.3.3 对两组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之间用t检验进行比较,定性资料用2检验进行比较,当差异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2.2 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展开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2.3 两组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在初产妇患者中剖宫产的比重越来越高,剖宫产的患者在分娩后,自身的机体功能恢复比较缓慢,而且会产生很多的并发症,不利于产妇的恢复和治疗。利用剖宫产手术出生的婴儿呼吸能力比自然分娩的婴儿差,自然分娩分产妇在实际的分娩过程中,不需要进行麻醉,新生儿在出生后能够立即吮吸母乳,对于产妇的损伤也比较小,对产妇的康复有很大的益处[4]。大部分的产妇在分娩时,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和恐惧、紧张的心理,就会导致产妇出现呼吸困难,宫口扩张慢的现象,不利于产妇的自然分娩。护理人员应该在产妇分娩之前,讲解相关的分娩知识,避免或减少产妇的坏情绪,从而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在初产妇患者中,实施激励式心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正确的认识分娩过程,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进行生产。实施心理辅导在初产妇患者中进行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缓解了产妇分娩的疼痛[5]。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对两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36%,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为58%,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展开分析,实验组三段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4%,实验组为9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患者实施激励式心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分娩结局,有利于负面情绪的调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宁. 激励式心理护理在自然分娩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6):147-148.
[2]韩丽莎, 李玲. 自然分娩护理中激励式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外医疗, 2017, 36(8):173-175.
[3]陈玲珍. 激励式心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妇产程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 261(9):154-155.
[4]王霞. 激励式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19, 26(02):125-126.
[5]杨文辉, 周志梅, 熊爱华. 激励式护理干预应用于自然分娩的临床观察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17):2632-2633.
论文作者:黄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初产妇论文; 实验组论文; 产妇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