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论文_ 李东建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论文_ 李东建

李东建

会东县统计局 四川凉山 615200

摘要:发展是硬道理,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本文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新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建议;

1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要求新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蕴含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思想和文化建设思想,也对推进我国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经济建设道路,不断激发中华文化的创新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经济强国建设。其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经济建设必须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为人民提供精神文化服务。再次,把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积极歌颂爱国主义传统、事迹和新风尚,积极歌颂新时代人民、新时代社会风尚,促进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最后,发展文化经济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区别于单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企业发展逻辑。但是,新时代文化经济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是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亟待解决加强。数据显示,传统文化制造、文化旅游、文化信息传输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业模式的冲击,必须尽快转型升级。二是概念性文化企业将面临较大市场冲击。单纯的文化概念或创意已经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优质的概念创意需与企业自身资源有机结合并催生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三是文化企业国际化进入关键性战略攻坚期。从文化贸易看,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但2015年、2016年我国文化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均出现了负增长,并且下降幅度较大,说明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亟待全面提升。

2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的对策

2.1顺应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趋势,打造供给侧改革升级版

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是一场悄然兴起的革命。产业互联网是以金融资本为依托,以互联网为平台,在金融资本顶层设计下,通过商业模式、运营模式、赢利模式的整体创新设计,把现有的碎片资源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化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产业链与价值链,实现特色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转型升级。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真实要义。供给侧改革不是对单个企业而言的,而是对行业而言的,因为单个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空间有限,要素整合的余地很小。只有产业集群才能为供给侧改革提供足够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要素整合空间。

2.2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聚焦关键领域,集合精锐力量,尽早取得重大突破,使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加快四川科创中心建设,是四川在新的历史时代,赢得发展机遇的关键。例如加强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建设,支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万亿级高科技园区和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大力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进德阳、攀枝花等国家高新区加快发展,组建省内国家高新区联盟。以欠发达地区和川东北区域为重点,加强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布局和建设,支持资阳市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支持成都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四川这几年来抓住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机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已成为国内外科技创新投资的热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激活创新潜力,营造创新环境

善于利用我国创新主体众多、创新模式多样、创新领域广泛、创新推广快速的优势,使我国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创新中心。人多地广的规模优势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对创新来说,也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多,创新主体就多;地方大,创新模式就丰富。我国在创新主体、创新模式、创新领域和创新推广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中国创新不竭的源泉,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要充分利用我国人才资源大国优势,加快建立创新回报机制、创新补偿机制、创新容错机制、创新引导机制等制度体系,打造激励创新的氛围和环境。

2.4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要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制定一系列投资、人才、资金等制度创新政策,促进科技要素按市场配置自由流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加速、进中向好、进中提质,实现了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经济发展。2008年,会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2亿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7.2:41.1:21.7。2017年会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8万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7:40.4:28.9。9年的时间里,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还多,增长幅度却缩减了一半,同时经济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县域经济进入一条良性发展的经济轨道,正处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过程中。

2.5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振兴实体经济,关键在于制造业的提质增效。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化解产能过剩和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处置“僵尸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和工艺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组织合理化水平。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受制于国外的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制造的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实施“双高”培育工程,大力培育“独角兽”“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筑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促进传统优势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及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2.6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是重点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二是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地方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加快存量政府债务置换步伐,坚决堵住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三是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总结:发展不是口号,事业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必须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真正“紧”起来,时刻保持高效率、快节奏,精神上绷紧,时间上抓紧。

参考文献:

[1]赵晓雷,李永盛,张祥建.上海发展实体经济的“短板”分析及对策[J].科学发展.2018(1).

[2]牛犁,着力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纵横.2018(2).

[3]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要点通知.川科政〔2018〕3号

[4]会东县统计年鉴2008.2017

论文作者: 李东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论文_ 李东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