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期刊的主动服务与期刊工作的现代化--兼论清华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的现代化_清华大学图书馆论文

论期刊的主动服务与期刊工作的现代化--兼论清华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的现代化_清华大学图书馆论文

谈期刊的主动服务和期刊工作现代化——兼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刊论文,工作论文,清华论文,大学图书馆论文,主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期刊文献是图书馆重要的文献,历来被视为十大信息源之首,文献服务的实践说明,在图书馆众多类型文献中,80%的文献信息来自中外文期刊,期刊成为图书馆最活跃的文献因素,由于期刊这样的作用和地位,所以期刊信息的服务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从服务角度看,期刊文献最能符合信息工作“快、准、精、高”的要求,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文献检索工作、专题服务工作、定题服务工作、定题跟踪服务工作、检索教育工作、查新工作以及馆际互借服务等,都是以期刊作为主要信息源和工作对象的,期刊文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因而做好期刊工作对图书馆的整体工作和发展十分重要。

一、今后期刊工作面对的新形势

1.期刊工作将面对全新的读者

全新的读者就是要面对全社会的劳动者这个庞大的读者,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或团体的读者,都可以“进入”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任何一个图书馆,成为这些图书馆(或信息中心)的用户。这种利用不是传统服务中的徒步进入、手工检索、携出印刷型文献的概念,一定是通过高速传递的信息网络、一定是利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工具、所获取的信息也一定是被数字化了的、经过现代设备进行加工处理的、具有国际标准要求的、能在任何国家、地区和家庭极其方便、快捷地检索和利用的信息。

2.期刊工作将要提供全方位的信息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读者要求全方位的信息。他们不是满足于个别馆的部分资源的提供,而是要求能集中全人类最先进的技术、理论、智慧、发明创造等,这种要求又绝对不是个别的图书馆(或信息中心)所能满足的,它必须是由全社会的各类图书馆信息中心共同提供,那就是网络化服务。

3.期刊工作将面对全新的文献载体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献信息多形式、多载体,多元化文献并存的时代。除了我们熟悉的印刷型文献外,还有多种非印刷型文献,如光盘、磁盘、多媒体、音像资料、缩微资料等;还有不断出现的各种网上文献,以及将要出现的各种难以预测的高新技术载体。

4.期刊工作将面对全新概念的馆藏

现代图书馆的馆藏概念与传统概念不同,馆藏文献不但包括本馆的印刷型文献资源,还应该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型信息资源、知识库型信息资源;不但包括本馆文献信息资源,还应该包括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从他馆、他国、乃至全世界获得的信息资源。期刊文献自然也一样。这个概念在国外和港台图书馆早已建立,如香港科技大学说到他们的期刊种类时这样说:订购期刊2200种,通过网络得到的电子期刊34500种;又如:美国的大学都可以从INTERNET网上获得9000多个网络中心的信息,这也是他们学校能提供的信息量。在已联网的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上的“本馆信息服务”一栏中有八个项目,第6条“电子期刊和电子会议录”中就提供了多种电子期刊,从馆藏的新概念来看,这部分当然是我馆的期刊文献。这些网上的期刊和将要不断汇入网络的期刊信息(清华大学已与CERNET、INTERNET相连,是国际网上的一个节点),都是期刊部门主管的文献,期刊人员都应该熟悉这些文献并随时能服务于读者。

二、新的工作环境要求期刊工作必须改革

1.组织机构的改革

北京的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单设期刊部,实行期刊工作“一条龙”管理:即,集中了期刊的采访分编、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以至复印装订等工作。北京许多高校图书馆都设有“一条龙”管理的期刊部,所以期刊工作“一条龙”管理的优点早已被总结过许多,那实际上是一个以文献为中心的管理,核心是对本馆订购与收藏的期刊做到买好、管好、用好。所有的好只不过是以文献为中心的好,是被动服务的好。

不论“一条龙”管理好不好,都可以改革、改进,况且并非完美。

承欢教授在《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改革走向探讨》一文中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说明“一条龙”管理的不足,大意是说:假如有一个读者希望在图书馆员帮助下,从海量的文献信息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某一文献的收藏地点(本馆和它馆的)、找到文献出处(书刊上的和网络上的)、并阅读文献(读印刷报刊和网上阅读),或通过复印、或拷盘、或E-MAIL传递、或代借邮寄的方式最终获得文献。这个服务是涉及到咨询服务、检索服务、馆际互借服务、文献传递服务、阅览服务、出纳外借一系列服务,这不是“一条龙”管理方式的期刊部能做到的。

今年,清华大学对图书馆的机构设置进行了新的改革。这是一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组,单就期刊部来说,这次改革把原期刊部的期刊采访订购、期刊登到(包括打印排架单)、期刊装订(包括打印下架单、取下架期刊、送装订厂)归入采访部;把期刊的编目归入编目部;把期刊的上架、阅览服务、服务咨询、期刊下架、复印拷贝等工作留给原期刊部,但没有安排这个期刊部门独立存在,也没有编入阅览部,而是优化归入参考咨询部。这次机构改革是清华大学图书馆领导立足于“努力建设一个研究型、电子化、开放式的大学图书馆”的建设目标的一次进军,是清华大学制定的“到2011年,建校100周年时,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的一个部分。图书馆领导对这次机构改革的布署和决定,自然是高瞻远瞩,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诸多的科学依据。我们作为图书馆的普通工作人员,立足于我们工作的角度,对机构改革后期刊工作的积极意义已看到如下诸多方面:

●有益于以读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的开展;

●有益于多元化多载体的期刊共存;

●有益于期刊的检索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的合并,以减少文献重复;

●有益于图书经费的统一规划、统一订购,形成合理的馆藏建设;

●有益于期刊目录和全文的数字化、网络化;

●有利于期刊信息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解决期刊的深加工;

●有益于全馆的信息积累、信息服务,馆际协作,资源共享;

●有益于期刊高级工作人员的培养和成长;

●有益于全馆人员一职多能、多面手的培养。

●有益于全馆人员的统筹使用。

2.期刊工作必须实行以读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图书馆,“读者第一”的服务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而今读者需要送上门去的主动服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就应该是努力实现并不断完善主动服务。

什么是期刊文献的主动服务呢?笔者认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根据读者需要能突破本馆期刊文献的局限,进行包括书目咨询和事实咨询的咨询服务、包括本馆和他馆的馆际文献和开放式的网络文献搜索和检索服务、包括馆际互借方式的文献获取和打印、复印、拷贝、E-MAIL传递等各种文献传输服务,进一步还应该包括文献信息的宣传报导、组织培训、提供专题服务、提供定题和跟踪服务等各种送上门去的、研究性质的服务;期刊的主动服务应该能逐渐从传统的以“刊”为单元的服务,演化到以“篇”,以“知识单元”,以“主题”的服务,并能以编制二次文献提供信息检索服务,以至能编制三次文献提供信息研究服务;一个优化的有特色的图书馆,对本校设置的专业学科门类均有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具有权威性,利用率高,有必要进行深加工和深开发,主动服务的期刊人员对这些核心期刊也应有研究,研究成果应付诸应用,还应能够及时沟通专家思路,反映读者要求;可以说,凡是有利于充分揭示期刊文献,利用期刊资源、方便读者的措施,都是主动服务,都应大胆地尝试。这是期刊工作的职能转换。

图书馆的咨询工作有事实咨询和书目咨询两大类,即直接给读者提供答案和提供寻找答案的路径。期刊咨询也同样。这两种咨询,在期刊文献单一、手工检索的传统时代似乎并不太复杂,但在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现代,却是涉及到多种检索工具、多元文献、多个地区和图书馆的问题。那种坐在服务台,单凭工作人员口述或简单的书面回答即可应付的局面日趋减少。面对着全新载体的期刊文献、全新观念的读者、全新学科领域的知识,期刊的咨询工作多数必须由那些具有较高的学科知识和文献信息专业业务水平、具有较高阅读翻译能力和工具书使用能力、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和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资深工作人员,在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准备、检索、研究、加工整理后,以屏幕阅读、或以拷贝软盘、或以E-MAIL传递、或以远程登录等全新的方式进行解答。有时还伴随着新载体的介绍、新软件操作的教授、新颖文献的讲解等。此时,期刊的咨询服务就完全是一个高层次的服务了。

刘海波先生在《开展高技术情报跟踪与服务的几点做法》一文中讲述了一个高层次的信息服务的生动事例:那是一个建立高技术情报跟踪信息系统,成功地服务于科学研究的实例,当时参与那项研究工作的情报人员清楚地认识到,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十分激烈,发展速度又快且具有鲜明的国际性,因而记录这些成果的信息种类多数量大更新周期短,传统的手工作业的情报服务已不能适应需要,只有采用现代化手段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才能快速捕捉和及时提供最新文献信息。对国家“863智能机器人主题研究”的情报服务,他们建立了“智能机器人情报网”和“机器人信息系统(JX系统)”,情报网设一个总站和三个分站,JX系统包括:机器人文献库(47000条记录)、国内外机器人产品型号与性能数据库(2200个记录)、国内外机器人研制机构库(600个记录)、机器人期刊书目库(1000个记录),该系统具有查询功能(即从机器人型号库查出某种机器人,可从文献库中勾联出有关文献,从目录库中给出国内原始文献的馆藏地点),还被用于跟踪国内外市场信息,为引进和外销服务。这项情报研究和服务在我国机器人研究中建立了功勋,获得国家科委成果奖和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当然,这个实例中使用的文献并不全是期刊文献,但作为一个工作方法具有借鉴价值。

3.为了保证以读者显中心的服务,期刊工作必须现代化

期刊工作的现代化是与整个图书馆的现代化同时同步进行。图书馆的现代化就是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部门,要具备快速占有信息资源的能力,要具备快速提供本馆和他馆资源的能力,还要拥有社会所需的多种信息产品(数据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音像资料、网上资料等),这种服务就一定要建立在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传递都高度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即建立在期刊工作现代化上。

期刊工作现代化的内容,我以为至少应该包括下列几点:

●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曾几何时有一位图书馆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了计算机,图书馆就现代化了吗?”他的意思是说:有没有计算机和图书馆的现代化都没什么关系。这话不能说人家错了。的确,有了计算机的图书馆不一定就能现代化,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计算机,图书馆就永远也不能现代化(就连皮包式的图书馆也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产生和运行的)。计算机对一个图书馆的现代化尤关重要,它是图书馆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计算机还不行,还必须从单纯计算机走向计算机的应用处理。

●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使期刊的订购登录、编目、流通阅览、典藏等工作实现自动化;

●利用现代技术,开发期刊文献,实现期刊检索自动化;

●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期刊文献电子化,用电子期刊代替印刷型期刊;

●开展网络化建设,实现期刊文献的资源共享;

网络化建设尤其重要,没有网络化建设就没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没有网络化建设图书馆所有的资金与设备都不可能发挥最大效益。网络化是信息时代图书馆的重要标志,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物质条件,是信息时代为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化国际化而推动图书馆由分散型模式向协作型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说,信息社会的图书馆就是网络图书馆,而网络建设又是一个牵动面很广、耗资巨大、以分工合作为基础的系统工程。网络化的来临将改变信息活动的内部机制、信息中心的组织结构、信息的内容与方式、信息服务的模式、用户的信息行为。文献信息网络化发展将使文献信息的获取简易化、产品化。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期刊部门,不仅要向读者提供本馆的期刊文献,还要提供他馆的期刊文献,不仅要提供本国的期刊文献,还要提供他国的乃至全世界范围的期刊文献。而所涉及到的期刊文献的载体不仅有印刷载体,还有磁盘、光盘、音像资料、缩微资料等多种非印刷载体及不断出现的网络文献。不论图书馆如何努力,它的馆藏文献都不可能满足读者的全部要求,而且一个图书馆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收藏全社会的全部期刊文献和集中全人类的全部智慧,那只有通过网络化建设,使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图书馆连成一个整体,实现全球资源共建共享。这里所说的资源共建共享绝不是传统的那种只限于印刷载体或以印刷载体为主的馆际间的互借互赠、采购时的互协互补、或期刊目录的相互交换、或长途拔涉的他馆访问,而是一个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面对全社会劳动者的、提供本馆或他馆乃至全社会各馆的、内容丰富且信息量骤增的、能用现代计算机等先进检索工具和检索手段迅速检索和获取的期刊服务。

在网络化时代,图书馆不再是读者与文献的中介人,读者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通过自己的计算机或工作站终端,对图书馆和文献中心的收藏,进行直接检索、阅读、获取原文复制件或发出获取的申请,并在短时间内得到图书馆或文献中心的文献传递服务,这又是一个职能转换。

4.期刊工作在为读者服务中应树立竞争意识

因用户支付能力的增强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信息用户将优先考虑信息获取的方便性和易用性,这使图书馆不再是获取文献信息的唯一机构。处于竞争时代的图书馆和它的各部门都有竞争者,这些竞争者除了各种图书馆机构外,还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产业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甚至在后发展起来的新加坡和韩国,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信息服务机构不断出现,它们大多具有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装备,一流水平的操作人员,它们凭借着丰富的网上资源、先进的检索手段、高水平的业务能力,使他们在信息的优质服务方面都不在图书馆之下,他们既是图书馆的朋友,又是竞争者,特别是在科技兴国促进国家发展方面。例如:近几年新加坡在狮城大力举办国际会议和国际展览会,仅1993-1994年每年平均有超过700个的国际研讨会和超过100个的国际展览会在那里举行,35,000名会议学者代表和230,000名商业人士从世界各地来新参加活动,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起了极大推动作用,并使新加坡一跃成为世界第七名会议城市。这些都与新加坡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和设备的完善、通信业的发达有关,但一流的信息产业与信息服务业在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可见图书馆各部门的确应该多方面考虑自己的发展和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三、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

清华大学图书馆自1991年新馆建成以来,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加快了步伐。馆藏资料逐步转向机读目录形式;作业方式逐步转向计算机辅助作业方式,由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馆内局域网、200多台微机构成的信息基础设施奠定了图书馆自动化的基础;读者服务已逐步转向多类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其中光盘检索服务、国际国内联机检索服务、定题与专题服务、报导服务、查新服务、决策支持服务,信息用户教育服务等正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图书馆的信息环境逐步转向开放式的网络化环境。馆内局域网通过校园网(TUNET)与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及国际互联网(INTERNET)相连,为全校读者创造了进行全球性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的条件。清华图书馆既是这些网上的用户又是网上的节点,馆藏信息已汇入NCFC、CERNET、INTERNET中,馆藏文献的存储、检索、阅读、借阅、个人借阅情况查询、续借等也都已自动化、网络化了。

清华图书馆的非印刷型文献有多种型式和较大的数量,这里只谈谈电子期刊。目前社会上的电子期刊有多种,如网上检索的全文数据库期刊、联机检索的全文数据库期刊、光盘型电子期刊等。清华图书馆在1996年馆藏期刊中,就有25种光盘型期刊,全部是美国土木工和学会出版的刊物,自1996年起这些期刊的印刷出版物将不再订购。所到的25种光盘期刊将在本馆的406多媒体电子阅览室陈列阅览。光盘型检索期刊出版很快,如:《EI》、《SCI》、《CA》、《SA》、《ISTP》等,清华图书馆早在三年前就已购进这些电子期刊并提供使用,现在在图书馆目录大厅和各系工作站终端,以及获得授权的几百名教授家中联网微机上都可以检索阅览。从发展趋势看电子期刊还会增加;在中国教育科研网、北京中关村地区网、INTERNET国际互联网上,期刊信息网都已是网上的主要组成部分。已联网的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上的信息服务一栏中有7条信息,提供7大类电子文献,第6条是电子期刊与电子会议录,从这里可以快速检索到网上发行的电子期刊。第7类是虚拟图书馆。

四、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自动化和期刊文献的网络检索

清华图书馆期刊的定购、验收、催缺、装订等作业使用美国INNOPAC系统的定购和点收子系统,馆藏期刊文献的检索使用该系统的公共检索子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期刊工作自动化。

从1996年11月起,外文现刊室的西方现刊的数据直接进入INNOPAC系统,已不再进入登到卡片,开始了INNOPAC新系统的查询,结束了卡片记录的历史。期刊文献的网上检索有中文和英文两种界面,可以用WWW和TELNET两种方式进行检索,WWW方式简单、易掌握;TELNET方式则更快捷、更有效。例如:

1.若使用WWW界面检索西文期刊,查询路径有七个:“作者”、“作者/题名”、“主题”、“题名”、“关键词”、“国际标准期刊号”、“文献号(中图号或现刊排架号)”。当键入正确的刊名或刊名前数个字母后,系统显示出该期刊的三个信息:①该期刊的“架标号;”,②“最近一期到馆期刊的卷号、期号(年、月)”,③“现刊室收藏的该种期刊起始的卷号,期号,年,月”。

2.若使用TELNET界面检索,先限制文献类型为期刊,在LOGIN的提示符下输入PUBLIC,选击G再键入Y,则进入中文操作状态,这里的检索路径有五种:“题名”、“关键词”、“作者”、“作者/题名”、“主题”。当选好路径健入准确的检索词后,系统显示出该期刊的四个信息:①“架标号”,②“现刊室收藏的该种期刊起始的卷号、期号,年、月”,③“最近一期到馆期刊的卷号、期号、年、月、日”,④多项(对卷期较多的期刊)。

WWW方式和TELNET方式检索都为简单易学,界面友好,略有计算机初步操作技能者,都可以根据屏幕提示和桌面上的操作说明,进行独立检索。

结束语:一个不受时间、空间和经济制约而共享全球信息资源的美好的电子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让我们抛开传统世俗,突破陈旧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工作环境,变知识宝库为智力资源,走资源共享道路,走出传统封闭的小天地,进入社会服务的大环境,从自己所在的图书馆起步、走向辉煌。

标签:;  ;  ;  ;  ;  ;  

论期刊的主动服务与期刊工作的现代化--兼论清华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的现代化_清华大学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