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_谈薇

(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分别采用阿司匹林、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疗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周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卒中90日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卒中90日死亡/重度残疾、轻微出血、严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更好,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关键词】进展性卒中;缺血性脑卒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临床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287-01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约为100~120/万,因人口老龄化、颈动脉以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上升、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发生率上升等原因,发病率快速上升[1]。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率约为10%~25%,近年来,因影像学检查技术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被发现[2]。对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否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特别是有报道显示,进展性卒中多见颅内小血管破裂出血,应激水平高,出现颅内出血、应激性溃疡风险较高。本文采用对照研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3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进展性脑卒中,24h内入院发病48h时NIHSS上升>2分、2周后NIHSS评分上升≥20%,急性期缓解期进展;②CT、MRI检查无出血性转化;③患者和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继发性脑梗死,如外伤性脑梗死;②高出血风险,近期有出血性疾病;③凝血功能障碍病史。入选对象7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37例,其中男30例、女7例,年龄(68.0±8.2)岁。初发21例、复发16例。急性期进展35例,缓解期复进展2例。用药前NIHSS(8.3±4.2)分。合并症: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例,糖尿病10例。观察组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68.2±8.0)岁。初发20例、复发17例。急性期进展34例,缓解期复进展3例。用药前NIHSS(8.6±3.6)分。合并症: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糖尿病10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NIHSS评分、进展时间、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治疗,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安排脑保护、神经营养治疗。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12.5mg/次,1日2次,待病情控制后停用,而后改为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6.5mg/次,1日2次,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当血小板<100×109/L则停用。观察组: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6.5mg/次,1日2次,联合氯吡格雷治疗,75mg/d,

1.3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治疗前、48h后、2周后NIHSS评分。卒中90日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Bathel指数),卒中90日死亡/重度残疾率,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NIHSS评分以及ADL评分服从正态分布,采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2周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卒中90日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变化、卒中90日ADL水平对比()

 

3.讨论

对于原发性的缺血性脑卒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增进疗效。一项基于17篇文献的meta分析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更高OR=3.76,95%CI(2.75-5.14),同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SMD=-1.77,95%CI(-1.58,-0.76)][4]。本次研究入选对象为进展性脑卒中,结果显示联合治疗也有明显的优势,观察组2周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此同时卒中90日ADL评分更高,提示联合治疗可以减轻中枢神经损伤。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两组都少见严重的出血,整体来看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禁忌症、凝血指标监测的情况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安全的。其它文献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回顾性分析显示联合用药可以降低再住院率,发挥较好的二级预防作用[4]。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以增进疗效有明显优势,主要原因为:①抵抗风险更低,阿司匹林容易受到糖尿病等因素影响出现抵抗;②具有更强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作用。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氯吡格雷也容易受到基因多态性等因素有关,另有报道证实质子泵抑制剂会影响氯吡格雷的代谢,考虑到许多患者为老年人,部分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史,这会影响氯吡格雷的疗效。进展性卒中的发生机制较复杂,病情更严重,往往有椎基底动脉狭窄,即使出院再梗死风险也较高,需要重视二级预防,从这一角度来看,出院后若需要长期用药,使用阿司匹林更为合适。

综上: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更好,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参考文献

[1]高一鸾,王文志.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34(4):337-340.

[2]许风雷,殷振江,王国团,等.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致出血并发症的系统评价[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25(09):941-947.

[3]侯冬,梁伟,洪宗元,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7):3372-3375.

[4]杨成,张钰琪,唐迅,等.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入院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8(03):442-447.

论文作者:谈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_谈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