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政党报纸与政治体制之争_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民国初年政党报纸与政治体制之争_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民初政党报刊与政制之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制论文,民初论文,政党论文,之争论文,报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民初兴起的政党报刊对民初内阁制与总统制、政党内阁与超然内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等重大政制问题的论争,分析民初资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倾向和政治主张,考察民初的阶级关系和政党关系。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了中国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覆灭和共和民国的诞生。民国初年,迅速兴起的各政党报刊对新生的共和国予以了极大的关注,在政府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和斗争,其论点和实质向为人们所忽略。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讨和评析。

一、民初政党报刊的兴起及其政治倾向

民初政党报刊的兴起并非偶然,它与民初骤然而起的政党组织和民主共和政治密切相关。辛亥武昌起义后,共和政治的春风开始吹拂着古老的中国大地,特别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1〕后,人民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 参政意识勃然而兴,政党活动成为时髦,组党建党前所未有,各地政党、社团林立,有人曾描述道:“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近百”〔2〕。从1911年10月到1912年4月,全国先后成立的党团多达300余个,仅1912年2月到4 月在临时政府民政部登记在案的就达85个〔3〕,一场以政党活动、 组织责任内阁和国会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共和实验蓬勃兴起。与遍及全国的政党组织和迅速到来的民主共和政治相适应,便是政党报刊的大量出现。由于封建报禁已废驰于无形,言论自由为约法所保障,“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当时统计全国达五百家,……可谓盛矣”〔4〕。 民初报刊之兴势如雨后之笋,仅1912年2月向临时政府民政部进行登记, 要求创办的报刊就达90余种〔5〕,在民初500种报刊中,政党报刊多达一半以上。

民初兴起的政党报刊从隶属关系上看,主要以同盟会——国民党系统和共和党——进步党系统的报刊为多。同盟会——国民党系统的报刊遍于上海、北京、南京、天津、武汉、湖南、广东、云南、四川、安徽、广西、福建等全国各主要省市。如上海的《民权报》、《国民》、《中华民报》、《民国新闻》、《民强报》、《国民月刊》、《民国杂志》、《民国汇报》,以及光复前就已创刊的《民立报》、《天铎报》等,北京的《民主报》、《中央新闻》、《东亚新闻》、《大中华民国日报》、《大共和日报》,以及辛亥前创刊的《国风日报》、《国光新闻》、《国民报》等,南京的《民生报》,天津的《民意报》、《国风报》,武汉的《民心报》、《春秋报》、《民国日报》、《震旦民报》,湖南的《国民日报》、《长沙日报》,广东的《民生报》、《中原报》、《中国日报》,云南的《天南新报》,四川的《四川民报》、《新中华报》,安徽的《青年军报》、《安徽船》,广西的《民风报》、《民*3ā罚=ǖ摹陡=癖ā贰!*6〕共和党——进步党系统的报刊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及四川、两广等省市。如北京的《京津日报》、《天民报》、《新纪元报》、《北京时报》及辛亥前创刊的《国民公报》、《北京日报》,天津的《庸言》,上海的《大共和报》、《民声日报》、《东大陆报》、《不忍》、《雅言》、《中华杂志》及光夏前创刊的《时事新报》、《时报》、《神州日报》等,武汉的《共和民报》、《国民新闻》、《群报》、《府报》,四川的《共和日报》、《四川正报》、《谠报》、《西蜀新闻》,广东的《华国报》、《天职报》、《国报》,广西的《指南报》、《良知报》、《公言报》。〔7〕一些虽以个人名义创办的报刊,如谷钟秀在上海创办的《正谊杂志》,章士钊在上海创办的《独立周报》,以及辛亥前创刊的《东方杂志》等较有影响的刊物,与国民党或进步党有种种联系,在政治观点上倾向于国民党或进步党。除了这两大政党报刊外,还有一些较小的资产阶级党团报刊,如自由党的《自由日报》,国家学会的《国权报》,中国共和研究会的《共和报》,国民联合会的《中华日报》,国民协会的《民报》、《民心日报》,中华共和宪政会的《共和宪政杂志》,中华平民党的《中华民生报》,大同民党的《大同民报》,工商勇进党的《工商日报》,东社的《齐民日报》,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的《女子共和日报》,社会党的《国民临时报》、《新世界》,中华民国公党的《觉民报》、《中国社会报》,《社会日报》、《人道周报》,晦鸣学社的《平民之声》等。〔8〕这类政党报刊因主办的党团改组分合频繁, 政治观点较为多变和复杂,但就总的政治倾向,尤其是在民初国家政制之争中,多数报刊的观点和主张或与国民党或与进步党接近。

由此可见,民初兴起的政党报刊,虽隶属于不同的党派、阶层和政治团体,名称五花八门,内容、风格迥异,但就基本的政治倾向来看,大体可分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同盟会——国民党和资产阶级立宪派共和党——进步党两大阵营,大致是属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倾向于反袁,试图限制袁世凯独裁,以积极的手段保卫共和成果,而隶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报刊则希望联袁,在袁世凯维持统一的局面下,以温和的手段推行政治改良,两者的政治分野和政治倾向基本是明显的。

二、民初政党报刊关于政制之争

政党报刊是近代社会各党派用以宣传政治主张,表达政治意向,影响政府决策,以致争取民众,争夺国家政权的重要舆论工具。民初政党报刊关于国家政制之争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两大报刊集团主要围绕着内阁制还是总统制,政党内阁还是超然内阁,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而激烈展开的。

(一)内阁制与总统制

资产阶级近代共和政体中,其政府组织形式一般分为内阁制和总统制。地内阁制政府中,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由议会中占多数议席的一党或数党组成,只对议会负责,不对总统负责,总统处于虚尊的地位,而在总统制政府中,国家最高行政权掌握在总统手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因此,内阁制与总统制的选择必然涉及到权力的集中和分配趋向,两大报团对此争论激烈。

同盟会——国民党报刊极力主张内阁制反对总统制,其中以《民主报》和《民权报》的主张最甚。《民主报》认为:“总统制万非共和国所宜,而内阁制确有颠扑不破之真理,故除了组织国家之形式特别外,无论君主国、民主国皆当采用斯制而行之”〔9〕,《民权报》也认为,内阁制有两大优点,“第一在防专制之复治,第二在使政治上富有弹性”〔10〕,《中华民报》更为详尽论述了内阁制的优点,它说:“今现行之内阁制,较之总统制,实利多而弊少,吾国所以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者,则以数千年之政治阴驱潜率,蒂固根深,已种毒于人心而莫由拔,今一旦覆专制,立共和毅然决然采用内阁制,盖可以防专制之复生也”〔11〕,《正谊杂志》则把内阁制看作是国家兴亡的大事,它指出:“中国今日政治危机之解决,全视乎内阁制之成立与否为断,成则政治前途光明,不成未或不危者也。”〔12〕。《民强报》、《国民月刊》、《大共和日报》、《国民杂志》等皆持此种论点。共和党——进步党系统的报刊则较为复杂,一部分从参与政权,分享阁位的立场出发,多也主张内阁制反对总统制,如《庸言》认为:“行政由内阁负责,总统不可越俎代谋,总统发布命令,须国务员副署,内阁有拒绝副署权”〔13〕,对于中国由帝政变共和,人民视总统若帝王之弊,“欲救此弊非内阁制不为功”〔14〕,《东方杂志》则表示:“美国总统政治之制,我民国决不可仿行。仿行之,不重兴内乱,亦必使政界不安”〔15〕。其他如《独立周报》、《中华杂志》等对内阁制也多持肯定和赞成态度;一部分从极端拥袁,借以获得袁世凯的支持,捞取部分政治资本的立场出发力主总统制,反对内阁制,如《时事新报》就以内阁不合共和精神为由,反对内阁制,它说:“内阁制者,君主国之产物也,惟欲维持君主而欲削其权,乃有所谓内阁制,苟破坏君主之制,则举国官吏何一不负责任,因无所谓代负责任之内阁制者也”〔16〕。《民声日报》也认为:“我国与美国相对,土地人民亦甚相当,规取美制(总统制)最为合适”〔17〕,甚至上书参议院非议内阁制:“从今为共和民国,而仍设内阁总理,……总统不负责任,则直视总统为君主矣,而得之推倒君主,建设共和耶”〔18〕。其他如《时报》等也多持此种观点。也有极少数报刊取折衷的态度,如《雅言》认为:“总统之下设内阁,而以行政之权分寄于总统与内阁两机关”〔19〕。

(二)政党内阁与超然内阁(混合内阁或人才内阁)

在内阁制政府中,最取政党内阁还是超然内阁(混合内阁或人才内阁)也是两大报刊集团进一步争论的焦点。政党内阁一般由议会中占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因而直接涉及到各党派的根本利益和权力分配。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是主张政党内阁的,《民立报》在唐绍仪内阁风潮发生后,当即指出:“此次唐内阁成立以来,一切政务不能著著进行,实因党派混杂,意见不一之故。……惟此后欲图政治之进行,非采完全政党内阁不可”〔20〕,并针对袁世凯所谓的“人才主义”反复说明:“政党以步伐整齐有一分才即得一分用,才之量虽少而用转宏”〔21〕,而“混合内阁却生无穷之弊,虽联合数党及无党之人才以成,亦无决其美满之效果”〔22〕。《民权报》则断言:“欲救中国危亡,定政府内讧,以唯一政党收健全之效果,舍完全政党内阁无他策”〔23〕,《国民月刊》也认为,我国“无论就事实上或理论上种种方面之观察,吾国均不可不组织一纯粹之政党内阁,以副责任内阁之事实,并以免政治上冲突之危险”〔24〕。《国民杂志》详尽的列举了政党内阁的优点,认为有以下几点:政治上富有弹性;专制政体难以发生;可以消灭党争无形;足以清内患而御外侮。〔25〕《民国汇报》则对政党内阁的组织与实现作了充分的论述。

立宪派报刊基本是主张超然内阁的。《爱国报》首先提出:“以大总统信任之人组阁,各党不必干涉”〔26〕,实际是附合袁世凯的“人才主义”,反对革命派的政党内阁,共和党的理由是“夫以今日国事艰危与人才消乏,无论何党皆无组织完全内阁政府之实力”,因此“超然总理混合内阁为目前救时之要策”〔27〕。《时报》则以“政党内阁为立宪国中所必需,而吾国程度尚浅,实无此运动斡旋之力”〔28〕为由,主张“应由大总统遴择无党派者,任为超然总理,但令对外有信用,对内无恶感,各党拥护之,既免互攻,自获安全,庶于临时期内,不致别生波折”〔29〕。《庸言》也认为:“完全政党内阁非先有健全之两大政党则不能成立,故现阶段只能是准政党内阁”〔30〕,所谓准政党内阁实际还是超然或混合内阁。《东方杂志》以政党内阁必有两大党更迭为习惯,故“……与其坚执政党内阁之理想,勿宁取超然或混合主义,无所谓党见,诚一旦融合,庶内维秩序之紊乱”〔31〕力主超然或混合内阁,《平民日报》则建议:“如人才不敷,取诸政党后,亦令脱党”〔32〕,也倾向于建一超然内阁。不少较小党团报刊基本持这一观点。

(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单一制与联邦制)

民初两大报刊集团对国家结构形式,取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的争论也是颇为激烈的。临时政府北迁后,同盟会仍控制着南方数省地盘,控制地方政权与袁世凯的中央对抗,是民初同盟会——国民党的一大策略。《大中华民国日报》首先认为:“中央者,地方所集合推戴之名词也,故必有地方而后有中央,先有地方分权,而后有中央集权”,故“亟待解决之问题,莫如分清中央与地方之权限,与其为假统一,毋宁为真联邦”〔33〕,地方分权的色彩是浓厚的。《中华民报》在这一问题上更甚,它说:“共和国之真精神,无宁为美胜于法。励行之权鼎立之制一也,中央无绝大权力二也,行政官由人民公选三也。盖共和之政权,与其集于一机关,固不如分配于各机关之为愈。然与其集于中央,又不如分配于地方之为愈,今日中国之行政若欲合乎共和之真精神,则必从地方分权也”,如“合全国之权集于中央,合中央之权集于总统,总统有绝大之权力”,其流弊将会导致“专制不止”〔34〕。《民立报》主张“一省行政长官,亦当由国民选举,始能完全发现民意”,“高级地方自治团体当畀以自治权,使地方自治发达,而为政治之中心”〔35〕,《正谊杂志》也认为:’欲巩固省之地位,省长须由省议会选举,中央政府可加任命“〔36〕,’各省之权限规定于国家之宪法,宪法之改正必得各省之同意”〔37〕。

共和党——进步党系统的报刊完全倾向于反对地方分权,主张中央集权。《时报》首先认为:“吾民若不破除地方思想,以拥护中央为前提,则军政、财政何时有统一之一日?夫欲政府巩固,第一宜以军政、财政还之中央,第二各省都督宜由中央任命,此不独北省为然,即东南诸省亦然”〔38〕,并一再强调“满清以集权而覆宗,民国将以分权而亡国”〔39〕,“是故欲吾国之不亡,非尽收各军政府之兵权、财权聚之中央不可”〔40〕。《庸言》则力言:“绝对的排斥联邦主义,以保国家之统一”〔41〕,《独立周报》以“得一良中央易,得多数之良都督难”为由,主张“以权力暂寄诸中央,俾整理就绪而已,乃能从容讨论,进而于永久之权力分配问题”〔42〕。《东方杂志》的态度是“我国不欲有完全之地方制而已,果欲有完全之地方制,则理之所在,势之所趋,非将官治与民治分设两机关不可”〔43〕,显然支持袁世凯的“军民分治”,以削弱地方都督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其他如《谠报》、《中华杂志》等皆持此种论点。

三、基本结论

在近代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中,政府的组织形式,无论是内阁制,还是总统制,也无论是政党内阁制,还是超然或混合内阁制,国家的结构形式,无论是中央集权(单一制)还是地方分权(联邦制),应该说资产阶级统治的实质都是一样,并无本质的区别。然而,民国初年,政党报刊对这两种不同的政府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的争论,并非一般政制和政见之争,更不是理论和学术探讨,而有着特定的内容和意义,它体现了民初斗争的时代特征和基本风貌,反映了民初资产阶级两种不同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也深刻再现了民初资产阶级两大派别围绕着权力分配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政治倾向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同盟会——国民党报刊力主内阁制是有其深刻用意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让出临时大总统已成事实的情况下,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成果,进而重新夺回政权,便把内阁视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武器。在革命派看来,内阁制政府中,总统的权力是有限的,内阁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只要控制了内阁便控制了国家政权。国民党要人宋教仁曾设想,只有“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44〕。而政党内阁的主张则意图更为明显,当时的同盟会“以天之骄子,有组织政党内阁之势与组织政党内阁之力”〔45〕,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更是“民国政党,唯我独大,欲组织政府“自然成一国民党政府”〔46〕。在大多数革命党人看来,只要造成政党内阁的习惯,国民党便可名正言顺地以国会多数派的资格组阁,革命党人始终把组织政党内阁看作掌握实权,和平夺取政权的重要途径。至于国家结构中地方分权的主张则与国民党的根本利益相关,由于临时政府已北迁,革命派曾控制的中央政权迅速落扩袁世凯集团手中,在中央政权丧失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国民党把着眼点移向了尚能控制的南方数省,这是革命派借以保卫共和与袁世凯进行斗争的重要据点和资本,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而只有地方分权才能保住这一地盘。

共和党——进步党系统的报刊在民初政制之争中的倾向和主张也不难理解。民初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共和党以及后来的进步党,大多由清末立宪派发展而来,梁启超、汤化龙、张謇等是其主要骨干,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虽大多拥护共和,希望中国逐步走上宪政的道路,但在具体的策略和方针上与革命派有着根本的区别,反对革命和激进,主张以温和和渐进的手段,达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因此,处处采取联袁的方针,希望在袁世凯维持统一的局面下,建立强固的中央政府,以便实行政治改良,发展资本主义。作为一支重要社会政治势力的立宪派在内阁制与总统制之争中一度表现得较为复杂,一部分主张内阁制,以便获得参政的机会,分享阁位,与革命派不谋而合;一部分则主张总统制,反对内阁制,以极端的拥袁,换取袁世凯的支持,寻求靠山,捞取政治资本。也有少数取折衷的态度,似乎超然于政制之争之外。在政党内阁与超然或混合内阁之争中,共和党——进步党报刊是一致主张超然或混合内阁的。这是因为,资产阶级立宪派,无论是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还是三者合一的进步党在国会中仍是少数派,力量皆不如国民党,没有单独组阁的资格和能力,但又希望参与政权,分享阁位,加上在袁世凯“人才主义”的利诱下,反对革命派的政党内阁主张。特别是一些较小立宪党团报刊更是倾向于超然或混合内阁。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中,立宪派报刊完全倾向于中央集权反对地方分权,这是立宪派政治理想的集中反映,民初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其政治理想和目标,无论是统一党的“建设强国中央政府,促进完美共和政治”〔47〕,共和党的“保持国家统一,取国家主义”〔48〕,还是进步党的“绝对排斥联邦主义,以保国家之统一”〔49〕,都表明立宪派是希望由袁世凯维持统一,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而实行政治改良,发展资本主义的,当然中央集权的主张也与立宪派不满于革命派据有南方数省政权有关。

民初政党报刊关于政制之争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戊戌以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共和与君宪,革命与改良两种不同政治倾向和主张在民国初年的反映,是新形势下,革命派和立宪派参与政治争夺政权的具体表现。它的发生与民初特定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氛围分不开,清王朝的崩溃,封建专制政治的解体,共和国思想、观念的深入,使民初政治环境之宽松,民主气氛之浓烈为民国史上所少有,正是这样的环境,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议论国家政治,探讨国家政体成为可能,正是这样的环境,各党派对国家政制的争论,对国家政权的争夺,无论如何激烈的尖锐只能暂时以舆论宣传的形式进行,以合法斗争的手段展开。

注释: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六条。

〔2〕丁世峰:《国民一年来之政党》、《国是》,第一期。

〔3〕〔9〕〔20〕〔21〕〔22〕〔45〕〔48〕:《民立报》,1912年10月23日、1912年2月7日、1912年6月26日、1912年6月29日、1912年6月30日、1913年1月3日、1912年5月6日。

〔4〕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178、181页。

〔5〕黄远生:《北京之会党与报馆》、《远生遗著》卷二。

〔6〕〔7〕〔8〕参见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第689—697、697—702、706—707页。

〔10〕〔23〕《民权报》,1913年1月6日、1912年6月27日。

〔11〕《中华民报》,1913年1月10日。

〔12〕张东荪:《内阁论》、《正谊杂志》,第二号。

〔13〕吴贯因:《共和国之行政权》、《庸言》,第一卷第19号。

〔14〕张东荪:《内阁制之精神》、《庸言》,第卷19号。

〔15〕英伦羁客:《敬告国人,中国民主政府当仿法国,决不可仿美国之制》、《东方杂志》,第八卷第10号。

〔16〕《时事新报》,1913年1月7日。

〔17〕〔18〕《民声日报》,1912年3月11日、1912年3月24日。

〔19〕力山:《现今之政制观》、《雅言》,第6期。

〔24〕亮公:《政党内阁决论》、《国民月刊》,第一卷第1号。

〔25〕岑楼:《中华民国非政党内阁不能救亡论》、《国民杂志》,第一年2号。

〔26〕《爱国报》,1912年6月15日。

〔27〕《申报》,1912年4月25日。

〔28〕〔29〕《时报》,1912年6月20日、1912年6月22日。

〔30〕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庸言》,第一卷第4号。

〔31〕沙曾治:《论中国今日急待解决之三大问题》、《东方杂志》,第九卷第3号。

〔32〕《平民日报》,1912年9月11日。

〔33〕《大中华民国日报》,1913年7月18日。

〔34〕《内阁制与共和》、《中华民报》载《民国汇报》,第一期。

〔35〕《宋钝初先生演说辞》、《民立报》,1913年2月20日。

〔36〕谷钟秀:《地方制度答客难》、《正谊杂志》,第6号。

〔37〕张东荪:《吾人之统一主张》、《正谊杂志》,第8号。

〔38〕《论强固政府为今日之必要》、《时报》, 1912年4月17日。

〔39〕《分权集权平议》、《时报》,1912年8月5日。

〔40〕《论各省都督断不可由人民公举》、《时报》,1912年4 月15日。

〔41〕〔49〕《进步党政务部特设宪法问题讨论会通告》、《庸言》,第13号。

〔42〕陈承泽:《政情篇》、《独立周报》,第一期。

〔43〕《省制仍普鲁士州制之商榷》、《东方杂志》,第九卷第5 号。

〔44〕胡汉民:《胡汉民自传》、《近代史资料》,1981年第二期。

〔46〕《同盟会本部总务部通告海外书》、《宋教仁集》下册,第419页。

〔47〕《统一党第一次报告书》、《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第779页。

标签:;  ;  ;  ;  ;  ;  ;  ;  ;  

民国初年政党报纸与政治体制之争_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