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生活共飞论文_马慧

想象与生活共飞论文_马慧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小学 830002

摘 要:小学生轻松习作的秘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把文本、生活和教学融为一体,亲历体验,就可以实现轻松习作的目标。

关键词:体验式习作 情感体验 生活实践

现在的小学生习作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假话、空话满篇,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为了拿取高分拼命地堆砌华丽的词藻,编造事实,文章单调乏味,千篇一律,模式化的框架,成人化的语言,矫揉造作的情感。缺乏小学生应有的童真和童趣。为了让孩子回归本真,我结合学校的十二·五子课题《小学生体验式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进行了“体验式习作”的探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就是生活本身。”而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到:小学生习作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体验生活,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两句话都道出了,小学生轻松习作的秘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把文本、生活和教学融为一体,亲历体验,就可以实现轻松习作的目标。

什么是体验式习作?“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因此,我们说体验式习作,是建立在实践或亲身经历之后进行的一种作文样式。体验式习作教学时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真实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体验式作文,倡导的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学习形式,意在通过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习要素,提升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从而在写作中得到反观和体现。

一、记录平凡生活中的精彩——实践体验

母亲节的前夕,我以“妈妈为我付出了什么?”为题,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在班会中我发现孩子们大都认为,妈妈为他们做这做那都是应该的,他们没必要感谢,更没必要感恩。为了扭转孩子们这种不正确的人生观,我为班里的孩子设计了一个特殊的体验活动——“母亲节体验日”。每位孩子都将书包背在前面,模仿妈妈怀孕时的样子;手里还要保护一个鸡蛋,就像妈妈怀孕时保护自己一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规定:1.任何时候都不能取下书包,直到活动结束。2.任何时候鸡蛋都不能离身,要保护好它。这一天过的别提有多热闹啦!走路时不再跑来跑去的高调行动,而是轻声慢步的低调行进;给鸡蛋外面包裹上棉花,纸巾,还有小盒子;在鸡蛋上画上属于自己的图腾;抱怨上厕所时,背书包是多么的不方便;因为害怕鸡蛋破碎,握的太过用力,导致鸡蛋“牺牲”;还要承受其他班孩子异样的眼光……活动结束,让他们谈谈一天的感受时,孩子们情真意切,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深切地体会到了作为母亲的艰辛。过后的习作,更是写的让我惊讶不已!只要我们老师多动脑筋,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亲历实践体验,一定能让他们下笔如有神!

二、用心发现生活的闪光点——观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根据“课标”,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集自作。然而,在孩子们的眼中,生活平淡无奇,黯然无色,常常是绞尽脑汁,最终还是无从下笔。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的孩子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

显然,写作教学不能把学生“囚禁”在课堂中闭门造车,而是应该适时地带领他们走向大自然。一年四季,大自然色彩纷呈,景色各异,作为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捕捉创作灵感。

让学生立足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回味生活、领悟生活,把写作的起点放在他们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生活层面上,从心理上消除学生的“谈文色变”的恐惧。

三、抓住个性化生活中的快乐——情境体验

在这学期的学期中,突然知道下学期,班里有三位孩子就要转学了,孩子们之间那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自然地流露了出来。于是,我在班里提议:为这几个位不能和全班同学一起毕业,即将要转学的同学,提前照一张毕业照。孩子们那天都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自觉地身着整齐干净的校服,在等待照相的时候,他们叽叽喳喳地设计着毕业照的造型,商量着要怎样留下这美好的瞬间。那天在粉白相间的教学楼前,在庄严肃穆的国旗杆下,在平日嬉闹的正操场上,在芽苞初放的苹果园里,都一一留下了我们的影子。回到班里,我说着这三位孩子的优点,说着我对他们的喜爱和不舍。教室里激荡着情感的波涛,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诉说着自己与他们的故事。不久后的一次考试作文中,要求写学校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每篇作文都是真情流露,再现了那天的一个个瞬间。

情动而辞发。在情境中,以心碰心,以情激情,一个个真实的场景浮现于脑海中。这些真真切切的体验必将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在习作指导中,适时引导学生亲历“实践体验”、“观察体验”、“情境体验”,唤醒他们生活中的种种体验,定能轻松享受习作的乐趣。

论文作者:马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4月总第1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想象与生活共飞论文_马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