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布第二个科技基础计划_科技论文

日本公布第二个科技基础计划_科技论文

日本出台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二个论文,日本论文,科学技术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计划的特点

新世纪伊始,日本政府内阁于3月30日批准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简称计划),这是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为期五年的科学技术综合战略计划。

日本出台这项计划的背景是日本连续多年经济不景气,在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经济的恢复越加乏力,为了使日本能够在21世纪初期走出经济困境,尽管当前的财政状况相当严峻,仍下决心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上继续加大投入,以创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日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实力。纵观此项计划,其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投入力度大。计划明确提出政府的总投入为24万亿日元,按1美元折120日元的低汇率计,仍达2000亿美元,比第一个科技基本计划的17万亿日元增加了40%。而政府投入约占全部科技投入的1/3,如果加上投入主体——企业的投资,则有相当的力度。

2.本次计划提出了小部分明确的目标,如期望在今后的50年内出现30名左右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达到欧美先进国家的水平。虽然是长远的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出日本狠抓基础研究的决心。

3.抓紧科技体制的改革。日本将从计划提出的七个方面继续开展科技体制的改革。由于应用技术的开发是企业的责任,公立研究所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基础研究和涉及整个国民利益的课题,如能源、海洋地球、地震、宇宙等。尽管如此,日本的科技体制比较古板,必须加紧改革。他们采取的经费分配、搞活研究所和人才的一些新措施,在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中早已实施过。

4.明确提出了国家性课题的八个重点领域,即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纳米材料、能源、制造技术、社会基础、前沿领域,重中之重是前四项,但没有明确提出基础研究的重点。

5.没有明确提出如何贯彻实施、检查这个计划,但是近年来反复强调“评价”,在计划中多处提到了“评价”。据笔者理解,评价包括前期立题论证、中期检查、后期鉴定三个方面。这也许是日本开展科研的一个新特点。

6.由于日本科技管理体制的变动,科技与教育的领导机构合并为一,因此计划也兼顾到大学与研究所的科研工作。

7.重视了科研的国际合作问题,也准备加大投资。对于日本来说,需要的是国外的人才,21世纪中很需要来自世界的优秀年轻研究人员。

8.日本将原来的科技政策的最高审议机构——科学技术会议,升格为直属政府内阁的机构(相当于中国的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由总理、主要大臣、社会名人15人组成,改名为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设1名负责科技的内阁大臣,以加大国家对整个科技的协调机能。

计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计划认为,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将进一步飞速发展,对人类的生活、福利、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成为世界持续发展的牵引力量,而且人类社会将以知识作为基础。当前日本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产业竞争力下降、创出力停滞,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劳动力人口减少和社会保障支出增大。同时,对于全球性的课题——人口增加、水和食物、资源、能源的不足、地球温暖化、新的感染症,以及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世界需要持续发展的问题等,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来开拓人类光明的未来。从中长期的观点看,要以先见的目光对待伴随生命科学发展而产生的生命伦理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环境问题等,科技将对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整个计划提出了指导思想与具体目标,即实现“三个国家”:通过创造和运用知识、能对世界作出贡献的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量、能够持续发展的国家;实现安心、安全、高质量生活的国家。

1.通过创造和运用知识,对世界作出贡献。要在全国扎下并培育科学的根子,培育重视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培育出人才,构筑起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要求发表大量高质量的论文;提高在国际上获得高评价的论文的比例;50年内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达30人左右,达到欧洲主要国家水平;形成多个聚集外国优秀人才的研究据点。

2.具有国际竞争力量,能够持续发展,通过知识创造出新的活力。产业的技术力量是国际竞争力量的源泉,是搞活一切产业活动的动力。要通过强化产业技术力量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提高技术中介机构的质量;使公立的研究机构的专利不断向产业转让转化;形成众多的风险企业;增加国际专利的批准数;提高产业的生产性等。

3.实现安心、安全、高质量的生活。要求探明各种疾病的基因,形成医疗的科学基础;将地震、台风等的破坏控制在最低限度;通过生物技术等确保优质粮食的稳定供应;减轻科学技术的风险;并对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症、灾害对策作出贡献。

科技政策的综合性与战略性

要实现上述目标,计划提出在政策上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并作出战略性的努力。具体提出了以下四个观点:

1.必须进一步发展新的科学技术,这是人们生活及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同时,要综合的、全面的展望科学技术,瞄准21世纪人类社会的状况,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在21世纪的初期,新成立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要把综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技术作为对象来进行充分的讨论。

2.科学技术是永不枯竭的知识资源,振兴科技是对未来的先行投资。继续投资基础研究,是实现以知识为基础的根本;同时,高质量的基础研究和重点领域研究的成果应迅速返回到社会和产业活动中去,培育更大的成果。

3.现代社会是以高科技为支撑并日益复杂化,由于对科技的不恰当的利用和管理,威胁人类生命和安全等负面影响在增加。根据科技的这种两面性,必须站在“为社会的、处在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的观点上,在促进科技与社会的沟通的同时,科技工作者应认识到对社会和人类肩负的责任,具备高度的伦理观。

4.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相当于国家的科技领导小组)应制定综合的、战略的政策,成为推进政策的指挥部。应对重要领域的计划性投资、搞好研究开发的基础环境、严正的评价、资源的有效果有效率的分配等提出战略性的意见,并重视对科技负面影响的考虑和对策。

振兴科技的基本思考

1.计划对振兴科技确定了四个基本方针

①为提高研究开发的投资效果,应有重点地分配资源。对于国家性的、社会性的课题,应制定明确的目标,有重点地利用资源。对于可以迅速获得发展的科技领域,应具有先见性和灵活性。并进一步重视挑战新知识、开拓未来的高质量的基础研究。

②追求创出世界水平的优秀成果的机制,扩大基础设施的投资。要创造研究人员能够发挥最大能力的竞争性的研究开发环境,特别是增加年轻研究人员发挥才能的机会。人才是科技活动的基础,通过改革教育来培养和确保优秀的人才。为培养研究人员,让其经历多种研究开发环境甚为重要,要确保人员的流动性。贯彻公正、透明的评价是竞争的前提,要提高评价的实效性。要确定重点,改善国立大学的设施,强化计量标准、生物遗传资源等支撑科技的基础条件。

③进一步将科技成果返回到社会中去。为解决粮食、经济、产业、环境、健康、福利、安全等社会所关心的课题作出贡献,通过更紧密地构筑产学官的合作关系,强化产业的技术力量,使成果与产业化、事业化相结合。振兴科技离不开国民的支持,要加深国民对科技的理解。

④推进科技的国际化。在开展主体性的国际合作的同时,加强对外的信息发出力。构筑向国际开放的聚集国内外优秀研究人员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研究环境。

2.扩大政府的投入及有效果、有效率地分配资源

在第二个基本计划期间,政府研究开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至少要确保欧美主要国家的水平。以政府研究开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计算,大约需要24万亿日元的规模(以1美元=110日元计,约为2180亿美元;以目前日元偏低的汇率1美元=120日元计,约为2000亿美元)。

考虑到今后的社会经济动向、振兴科技的重要性、财政状况比第一个基本计划时严峻等因素,在编制每年的预算时,以资金的重点、有效分配为前提,扩大实施基本计划提出的政策方面所必须的经费。重点扩大国家性、社会性主要课题的研究开发领域、强化竞争性环境、加强科技基础设施所需要的资金。为有效利用资金,应制定明确的研究效果目标、公开研究实际状况的信息、有责任向国民说明研究成果,彻底实施研究评价、政策评价,以提高研究的质量。

科学技术的战略重点

计划的战略重点共分为基础研究、国家社会性的课题、可获得迅速发展的领域三个部分。

1.推进基础研究

计划没有提出具体领域,而是强调要进一步重视基础研究,广泛、扎实、持续地推进基础研究。大学要在培养优秀研究、技术人员的同时开展基础研究。为提高研究水平,要通过公正、透明、高质量的评价,使研究在竞争环境中进行。对于投入大的项目,要考虑基础研究整体的平衡、听取广大研究人员的意见。要求研究人员不能停留在发表研究论文上,需要把获得和运用知识产权放在心上。

2.解决国家性、社会性的课题

计划提出应当把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纳米材料四个领域作为重点,优先分配研究开发资源。同时,还提出了八个政府应当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

①生命科学领域

·染色体组科学:探明蛋白质立体构造、疾病与药物反应性基因、实现新药开发和医疗、开发功能性食品;

·细胞生物学:提高移植、再生治疗的水平;

·将研究成果实用化的临床医学、医疗技术;

·生物技术、可持续的生产技术等粮食科学与技术;

·脑科学:探明脑机能、控制脑的发达障碍和老化、克服神经性疾病、利用脑原理的信息处理及通信系统开发;

·支撑上述技术革新,与分析庞大基因信息的信息通信技术相融合。

②信息通信领域

·高度的网络技术,可在网上不论时间和场所安全地进行一切活动;

·高度的电脑技术,可高速分析处理、储存、检索社会上流动的庞大的信息;

·界面技术,使利用者不感到操作复杂地享受信息通信社会的恩惠;

·支撑上述技术的共同基础,即元器件、软件技术等。

③环境领域

·引进资源的投入、排放废物量极小的生产系统;通过活用自然循环机能和生物资源,有效利用资源,控制废物的产生,实现资源循环社会;

·限制有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的化学物质的技术,及其评价、管理技术;

·预测地球变动,应用其成果来评价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回收、控制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

④纳米技术、材料领域

·探明和控制成为信息通信和医疗等的基础的原子、分子水平上的物质构造与形状,表面控制、界面控制等的物质及材料技术;

·为节能、再生利用、节省资源的、附加价值高的能源、环境用的物质及材料技术;

·为保障安全的生活空间的材料技术;

·在纳米水平上控制物质构造,应用超强度、超轻量、超高效的纳米材料和超微技术。为实现下一代超高速通信、超高速信息处理的纳米信息元件;将超微系统送至体内患部的诊断治疗技术;在纳米水平上观察各种生物现象,运用和控制其机制等。

⑤能源领域。燃料电池、太阳光发电、生物块等新能源技术,节能和高度利用能源技术,核聚合技术,下一代革新的原子能技术,原子能安全技术等。

⑥制造技术领域。高精度技术,精密部件加工技术,微型机器等高附加值极限技术,环境负荷最小化技术,质量管理及安全技术,先进的加工技术(特别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及生物原理的下一代技术),医疗和福利器械技术等。

⑦社会基础领域。地震防灾科学技术,紧急或防灾时的通信技术等有关防灾和危机管理的相关技术,ITS(道路交通系统)等通信技术。

⑧前沿领域。主要指宇宙、海洋等前沿开拓型的研究开发。主要有利用卫星进行通信和观察地球等,利用海洋的多种资源和空间等。

3.可迅速获得发展的领域

计划提出,当前的时代要求有灵活性和速度,这些领域由综合科学技术会议适时决定。预计今后还会诞生像系统生物学、纳米技术这样的新领域。将来如出现有可能显著成长的领域时,将灵活地对付。

改革科学技术系统创造和应用优秀成果

计划提出了改革科学技术系统的口号,其内容也占了计划的一半篇幅,所谓改革科学技术系统,概括起来就是充实人才和基础设施,开展高质量的研究开发,创造出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向产业和社会顺利转移,积极向社会作出说明。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改革研究开发系统

建立竞争性的研究开发环境,在第二个科技基本计划期间将竞争性资金扩大1倍,增加研究人员使用经费的自由度,每项课题确保有3~5年的必要而充分的经费。对获得竞争经费的单位补助30%的间接经费,用于改善研究开发环境。普及任期制,提高人才的流动性,年轻研究人员的任期从过去的3年延长到5年。提高年轻研究人员的自主性,建立支持1万名博士后计划。加强研究开发的评价,评价结果反映到经费分配上。在预算执行上确保灵活性和效率,在上班形态上具有弹性。扩大优秀外国研究人员的机会,改善女研究人员的环境。建立国际一流的研究开发据点。大学要在科技系统中发挥中心的作用,在教育与研究两方面有质的充实。国立和公立的研究所要重点开展基础的、先导的研究以及根据政策需要的有体系的、综合性的研究;地方的研究所要在适合当地的地区产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指导上承担重要作用。要求进一步创造优秀成果并反馈到社会中去。促进民间的研究开发。

2.加强产业的技术力量,改革产学官协作的结构

要消除产学官之间的隔膜,使成果运用到产业界中,产业界的需求等要传达到公立的研究机构中去,促进三者的有机联系。要充实提供公立研究所的研究体制、成果信息、人才信息的数据库宣传。公立研究所要积极采用来自产业界的人才,促进人才交流。建立研究所与产业界定期讨论的场所、共同研究中心、技术转让机构等。搞好公立研究所向产业界转移技术的环境,促进技术转让、专利管理、促进研究成果的事业化。搞活高技术风险企业。

3.振兴地方科技

形成地方的“知力群体”,即形成以公立研究所为核心、企业参加的技术革新系统。发挥地方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作用,加强与地方的联系与协作,推进技术的转移等。

4.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及改革有关科技的教育

大学要为培养有创造性和广阔视野、具有实践能力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改革。

5.就科技活动建立与社会沟通的渠道

科技的振兴必须获得国民的支持。要鼓励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培养国民对科技的关心,求得国民的理解。要公开研究所、发挥博物馆和科学馆的机能,扩大媒体通俗传播科技的机会。

6.有关科技的伦理及社会的责任

像提供器官、克隆等有关生命伦理的问题,必须作为全民的问题来讨论,制定伦理上的规则。研究人员应加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7.加强振兴科技的基础

国家要增加预算,改善大学、研究所的设施老化、狭小的问题,大学需要解决的面积为1100万平方米。要充实对研究的支持(即类似中国的辅助、后勤等)。要解决研究活动中的研究用材料(生物遗传资源等)、计量标准、测试分析、仪器设备及相关的数据库等。充实知识产权制度,积极对付国际标准化。配备好电脑、局域网、互联网,信息公享,加强电子图书馆机能。促进学会、协会的活动。

推进科技活动的国际化

1.展开主体性的国际合作

对于地球温暖化、粮食、能源、淡水管理、感染症、防灾减灾等全球规模的问题的研究,将汇集国际的智慧来开展,成果向世界反馈。特别要注意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协作。

2.加强宣传报道

有关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研究机构的信息要积极向外报道。支持用英语发表研究成果。与学会协会联合发行有国际水平的论文杂志。

3.国内研究环境的国际化

要使许多优秀的外国研究人才进入日本的研究机构,开展平等的竞争。在公立研究所中,能使优秀的年轻特别研究员继续在日本进行研究,改善待遇、使用英语、确保与国际社会交流的自由度、充实接受体制和环境。使在日本的外国研究员也能参加竞争资金的招标。国家要指导新设立的研究据点,从一开始就具备国际性的环境。筑波研究学园城、关西文化学术研究城要建成对内外开放的国际研究开发据点。日本的研究员从年轻时候起就要积累国际研究环境的经验,扩大到海外研究所工作的机会,扩大与国际一流研究者切磋交流的机会。

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的使命

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在总理领导下,是推进科技重要政策的司令部,要排除各部委间的干涉。与经济财政咨询会议、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推进本部等紧密协作。对于基本计划确定的重点领域、目标、推进方策等,向总理提出推进战略,特别重要的领域可以设立专门调查会制定战略。向总理提供下年度有关科技预算规模的意见。对于国家性的重要项目,特别是跨部门实施的项目,可陈述排除不必要的重复等意见。对于研究开发评价制度已实施三年需作修订,有关研究人员流动等科技改革的政策,根据基本计划制定基本指针。对于大规模的研究开发及国家重要研究开发进行评价,结果公开,并反映到体制改善与经费分配上。要跟踪基本计划实施的状况,根据需要向总理和有关大臣提供意见。跟踪要每年度进行,三年时实施更详细的跟踪,必要时可提出变更政策的意见。

标签:;  ;  ;  ;  ;  

日本公布第二个科技基础计划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