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研究论文_朱志婷

新时期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研究论文_朱志婷

[摘 要]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伴随人终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作文能力的培养应从小抓起。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新时代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文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与分析。

[ 关键词 ] 小学语文 以读促写 赏析 完善

现阶段,许多小学的作文课堂模式较为僵化,“被动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学生提笔却没有内容 可写,甚至缺失习作兴趣,使课堂陷入僵局;有的同学写作的形式、内容和语言单一、乏味,缺乏创新性,使得作文平淡如水, 自己的能力也停滞不前;有的同学眼光和思路只局限于自己的作文中,而忽视了赏析优秀文章并向其学习的工作, 也不利于自身的进步;还有的课堂只重视讲解习作的理论,而忽视了组织学生实践、完善的环节,使教学不够完整。针对上述现状,教师们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来缓解这些问题。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灵感

情境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主题,同时带给他们不同的感受,作文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营造情境来引领学生融入作文的世界,让他们产生写作的欲望,给予他们灵感和动力。

比如我曾以“发现身边的美丽”为话题让学生们写一篇作文,内容可以是身边美丽的风景或者值得赞美的人物, 由学生独立选择,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从最自然的身边环境中寻找写作的主题。有的同学一时没有思路,于是我试图给他们营造一些情境,利用多媒体放映了许多图片,如以“放学的路上” 为主题的一组照片,照片中大街上车水马龙,学生们有的排成一队在人行横道上通过,有的坐在父母的车子上快乐地跟父母交谈着,还有的三五成群,一起携手往家走;再如以“小学生的周末” 为主题的一组照片,同学们有的去春游 踏青,有的踢足球、游泳,积极参加体育 活动,还有的在社区做义工。这样的照 片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学们,它们不仅反 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还成功营造出了 “身边”的情境,同时也带给了学生们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路。许多同学看过 这些图片后,很快找到了灵感,动笔写 出了一些主题不错的作文。情境的营 造不仅带给学生写作的热情,更激发其 作文的灵感,是教师应关注的环节。

二、以读促写,重视积累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目的不仅是让人们在大量读书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内涵,而且还能够吸收前人写作的精华,为自己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以读促写是作文教学中的不错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它并强调积累的作用来展开教学。

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每次布置写作任务前,我都会鼓励学生自主去找一些书籍或者文章来阅读。比如在组织学生写“春游”主题的作文前,我让学生们在课下先找 10 篇写游览自然风光的文章,然后自己认真阅读、赏析,可以采取做标注的方式,划出好词好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标记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段落并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在阅读范文的过程中,我还会鼓励同学将学到的好词好句或者心仪的写作手法记录在“积累本”上,时常翻阅,会收获意外的效果。课堂上我会检查学生的积累本,我发现大家都能够将一些好词好句如“春意盎然、春风和煦、春江如练、莺啼燕啭、春意正浓”“春天在田野上,树叶长出嫩芽,大地更上新衣,小溪又活泼地游动起来。”等记录下来。阅读的活动,促进学生展开眼界,看到更多不同的记叙方式和写作思路,而积累的强调,不仅督促学生发展良好的习作习惯,更强化他们的积累、充实他们的内涵。以读促写与强调积累相结合的方式,值得教师们尝试。

三、佳作赏析,对比学习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若一味地自己写作文而不大量读其他优秀的作文,只会故步自封,难以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习作教学可以选取一些学生同龄人、名家的佳作作为写作范文,依托它们来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探寻写作的奥秘。

在学生们完成自己的作文后,我会带领他们阅读一些范文。首先,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同班同学、外班同学的优秀作文,让大家领略同龄人写出的作文,同龄人之间经历相似、想法相近,写出的作文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还能够很快有所感悟、发现其中的优点。比如有一次给学生们展示了外班一篇优秀的写人的作文时,大家很快发现了这篇文章对人物的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对人物刻画到位的优点。其次,我会给学生们找一些小学生作文比赛获奖的作文,比如课堂上组织学生们写了一篇写景作文,那么在阅读范文的环节我会给学生搜集获奖的写景作文,让大家自己默读, 感受这些作文好在哪里,分析其获奖的原因。这样的作文也是学生的同龄人写出的,但是在质量上又高了一个层次,因此读起来会比读同班或者外班优秀作文要获得更多收获。再次,我会选择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们进行赏析。比如组织学生们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后,我给他们展示了名人写人文章的节选,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老舍的《我的母亲》以及冰心的《小桔灯》等。名家作品赏析, 可以让学生领略更高的写作境界,发现名人作品中的奥秘,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叙事写人的方法独树一帜: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同时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通过佳作赏析,让学生们站在“巨

人”的肩膀上,找到写作新思路的同时,还可以吸收更多写作的精华,其效果可见一斑。

四、修改完善,强化能力

一篇作文并非写完并进行讲评之后习作过程就结束了,还需要反复修改,将作文完善到令人满意的 程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一来学生可以发现自己 写作时出现的问题,避免今后重复发生这样的问题; 二来可以使写作能力得以内化。因此,教师可以在习作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中尝试组织学生将自己的 作文修改完善。

每次在我指导学生写作、讲评作文之后,都会让他们返回到自己写的作文中,再次进行修改和完善, 比如推敲自己的用词是否恰当、斟酌行文的线索是否前后一致、琢磨文章记叙的方式是否新颖且可读性强等。同时还可以结合这种新的写作教学模式来完善自己的文章,比如有的同学在同龄佳作的启发下,在自己写“自立自强”主题的作文中引用了经典诗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还有的同学也受到一些阅读范文的启发,如模仿作家魏巍的写作手法,在叙事时以夹叙夹议的形式,将自己的议论和情感巧妙地融入到叙事过程中,使文章显得风格新颖、内容充实;再比如有的同学将自己的作文进行了整体审视,消灭了许多错别字和语法的错误,同时将文章开头替换了新的语句,利用简明扼要的排比句开门见山地引入了主题,对主体内容进行了扩充,如叙事作文中将事情的叙述进行了扩展,使事件的展开更加彻底、详细, 同时对结尾的概括也进行了提炼,使文章详略得当、安排更加合理。反复修改让学生们将写作教学中获取的知识内化,同时将写作能力不断深化,还能够促使他们养成完善文章的好习惯,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从营造相应的情境开始,注重对学生灵感和写作兴趣的激发;然后借助以读促写的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积累;之后可以融入同龄人或者名家作品赏析的环节, 通过对比进行习作的教学;最后要强调对习作的修改和完善,力求使学生在完善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强化写作的能力。以上是我关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初步总结的四种有效策略,希望能带给其他教师一些新的体会和思路。今后我会继续钻研习作教学的组织方式,积极创新教法,争取将作文教学组织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刘美丽 .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J]. 作文成功之路 ( 下 ),2017(08).

[2]周银娣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新课程 ( 中 ),2017(08).

[3]卢娜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三步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3). ▍

论文作者:朱志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研究论文_朱志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