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论文_陈海军

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论文_陈海军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400)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方法 将本院中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72例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治过程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整理,然后实施对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后发现,身体营养状态欠佳、年龄超过60岁、身体器官受累和肺叶损伤数量均超过3个、男性、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在对其实施循证护理后死亡率显著降低,在所有患者中有5例死亡,死亡率为6.94%%,其余67例均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3.06%。结论 引发重症肺炎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因素诸多,和其身体情况、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相关,需要尽早的采取干预措施,可以缓解其病情的发展,降低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临床分析;干预对策

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在临床上是非常严重的急性病症之一,且通常身体状态欠佳,免疫力低下,很难抵抗病菌的侵入,所以很容易出现运动中枢受限的情况,从而导致局部血容量减少,最终因为循环不畅、衰竭而出现休克[1]。通常情况下,重症肺炎的发病较急,一旦发病病情就会迅速发展,若未及时采取治疗,可能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将本院中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72例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现将其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中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72例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8:34),年龄信息最小的患者53岁,年龄最大的患者79岁,平均年龄(63.1±6.2)岁。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承诺不会中途退出并签署相关协议,通过检查发现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通过对比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数据发现无明显差异,且患者一般资料不会对本次研究造成影响,具有较高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见统计分析,了解其身体情况、年龄、性别、过敏史、过往病史等,寻找引发感染性休克的具体原因,然后根据最终的分析结果,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成功率造成影响的原因,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书籍来寻找解决方案,并在寻找到的资料中,通过分析来评价其可行性和可靠度,将最终找寻的资料和护理经验相结合,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可以通过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来确定实施的成果,对于效果较差的进行合理的调整。

1.3 评价标准

对所有患者的一般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主要包含其身体状态、年龄、性别、病情等,并记录其死亡率和抢救成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而本文中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后发现,身体营养状态欠佳、年龄超过60岁、身体器官受累和肺叶损伤数量均超过3个、男性、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在对其实施循证护理后死亡率显著降低,在所有患者中有5例死亡,死亡率为6.94%%,其余67例均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3.06%。

3讨论

肺炎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其局部炎症的严重程度、肺部炎症的分散情况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程度,若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低氧血症或者呼吸衰竭,需要通气治疗,或伴随其他器官功能丧失则可以确定为重症肺炎,因为此时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很容易被病菌所侵入,从而对其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患者休克[3]。

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的特征,所以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科学的给予抗感染药物,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当患者入院后,应立刻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一边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抗菌药物等来提高其血容量,注意需要先快后缓、先盐后糖。并一边输入补充血管的活性的药物,达到调节其血压的目的,并时刻注意其血压的变化,及时对输入速度合理的调节[4]。

针对缺氧的患者应给予吸氧治疗,注意需要控制浓度和时间,并于吸氧时给予湿纱布遮盖患者的口鼻,防止出现排痰苦难的现象。此外,输入过程中需要时刻保证其液体顺畅的输入,注意观察其唇色、温度、尿量,才能判断其休克症状是否得到改善,若有明显好转应及时调整用药的浓度和剂量。并让患者保持平躺,将头部和脚太高30°,并尽量不移动患者,注意其身体的保暖[5]。

通过统计分析后发现,身体营养状态欠佳、年龄超过60岁、身体器官受累和肺叶损伤数量均超过3个、男性、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在对其实施循证护理后死亡率显著降低,在所有患者中有5例死亡,死亡率为6.94%%,其余67例均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3.06%。

综上所述,引发急诊重症肺炎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因素诸多,和其身体情况、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相关,需要尽早的采取干预措施,可以缓解其病情的发展,降低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里提甫江?买买提艾力.研究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干预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5):41+44.

[2]任娜,方崇涛.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5):77+82.

[3]刘同英.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2):220-221.

[4]周艳,金丽萍,范萍,袁奕琳.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5851-5853.

[5]徐蕾,周焕荣.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0):1430-1431.

论文作者:陈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论文_陈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