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策略_旅游产业论文

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旅游产业论文,结构优化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世界旅游组织《2000年全球旅游预测》研究报告,2010年,全球国际旅游者人数将从1990年的4.56亿增至9.37亿,超过两倍。就增长率看以亚太地区为最高,平均年增长超过6%,其次是中东和非洲, 这里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尽管目前国际旅游者还不算多,但是发展势头不可等闲视之。国内旅游亦已迅速崛起,中国这几年国内旅游的迅猛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研究报告也同时指出,今后10—20年,全球旅游业将进入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它将面临着多种挑战和遇到不少障碍,比如基础设施的限制,交通动力不足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缺乏,而这些在发展中国家尤甚。换言之,发展中国家在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旅游产业结构非优化的矛盾。在我国,被称为尚处于以经营入境旅游和增加外汇收入为重心的产业初始阶段的“结构与功能失衡”。本文重点在于阐述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结构的特征,探索其优化策略。

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的国际经验充分说明,经济增长特别是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只有结构合理,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相适应,才能有效配置资源,保证经济增长。世界经济的增长,随着人均产值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由农业与初步工业化、工业化而进入服务化阶段。孙尚清在《面对21世纪的选择》中称,“服务革命”时代的到来。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0年以来,已经历了起步、发展、腾飞、成熟四个阶段。现今,全球每年旅游人次已达35亿之多,总消费额相当于军费开支总和的两倍,为一亿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约占全世界人数总和的1/16。1990年加拿大全球持续发展大会旅游组提出《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以后,旅游持续发展的口号被响亮地提了出来。对于一个如此庞大的牵涉到全球的产业,人们又在努力谋求持续发展,如果没有一个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简直是不可设想的。

旅游产品的系统性与旅游产业结构

众所周知,旅游产品不用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在当前团体旅游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旅行社出售的一个旅游产品,实际上是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一个旅游者从离开常住地那一刻起直到回到常住地为止的全部经历,都可以包括在这个产品当中,它包含了其间吃、住、行、游、购、娱以及其他的全部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旅游产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疑它要求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协调运行,否则,比如某旅游者购买了一个旅游产品,到某地住不上饭店或乘不上飞机,这个旅游品就成为废品,一个旅游目的地如果废品太多,该地的旅游业就无法发展,这是从旅游者的角度看。如果从旅游经营者角度看,旅游设施过多,必然会出现闲置现象,系统效益会受到影响。因此,从效益出发,我们起码要求旅游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产品内部结构基本协调,假设用S[,1],S[,2],…,Sn来表示旅游产品中吃、住、行、旅、购、娱等部门的供给量,D[,1],D[,2]…D[,n]表示需求量,则我们要求总供给S与总需求D相等,即

S=D

由矩阵相等的概念可知,在Si,Di(i=1,2,…,n)中只要有一个不相等,矩阵就不能相等。此时,我们就要对结构进行调整。无疑,我们应该重点调整供给结构以适应需求,当然也可以加强促销,把已形成一定结构的产品销出去。

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结构的特征

1、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开发潜力大。

发展中国家具有广阔的国土,而且蕴藏着大量的旅游资源,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其中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人文景观具有极高的品位,对国际旅游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中国的长城、秦陵兵马俑,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旅游资源无需多加开发,只需有一个较好的环境,游客能进得来出得去,就可以将资源变成产品。此外,发展中国家还有各自不同的风俗民情,奇特的文化内存,加上这些国家一般劳动力价格低廉,从而旅游产品价格也相对便宜,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因此,在旅游产业结构中,旅游吸引物这个子系统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强项,一般不会成为“瓶颈”。

2、设施不相适应,而且发展很难平衡。

由于发展中国家一般经济都比较落后,而发展国际旅游业要求有较好的设施设备。在这种情况下,饭店业、交通运输业常常是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产业,我国改革开放后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78年,来华旅游人数骤增,当时北京就只有7家涉外饭店, 实际可接待外宾的床位不到1000张,出现了严重的“卡脖子”现象,其他地方更是缺乏符合标准的饭店。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原理是需要进行调整的,但当时没有顾得许多,而是各地大兴土木,使饭店建设严重失控,特别是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地,饭店又一度过剩,从另一方面破坏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至于交通运输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的各个组成部门发展都比较迅速,特别是国际旅游者利用较多的民航和邮电通讯业有了较大发展,民航至1993年,可提供机座已与有组织接待的海外旅游者基本适应。但就总体来说,我们的交通运输业在旅游产业结构中还是弱项,有的地方仍然是个“瓶颈”,浙江省至今尚无国际空港,金华至温州的铁路规划了许多年,目前还在建设之中,高速公路仅仅零星地有一点,所有这些,对浙江省这个旅游较发达的省来说是极不适应的。此外,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商品和旅游娱乐业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如泰国的人妖表演,虽然能吸引很多旅游者,但决不是一种可以提倡的活动。就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来说,根据笔者在浙东调查,似可得出“游、住、吃尚可,行、购、娱不足”的论断,恐怕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中也会有类似的情况。

3、教育、培训事业落后,人的水平不相适应。

发展中国家由于教育、培训事业落后,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有大量的文盲存在,因此,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的合作受到影响,特别是有的地方由于旅游者的涌入使当地物价上涨,更会引起居民的不满。而要在这些文化水平低从而总体素质不高的人中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包括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就要花费更大的成本,而且这些人员是要不断地培养的,这是由于,一则这些经过培养的人在水平普遍较低的民众中会产生逆向行为,削弱培养效果;二则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如计算机技术不断被旅游业吸收,这就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现代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浙江是文化比较发达的省,但据1990年的一项统计,全省旅游系统从业人员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4.3%,专科的也不到8%,近年来也不会有大的改观。发展中国家这一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比如高水平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购物品的创新、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服务水平的总体提高都会受到影响。

4、旅游环境污染降低了景观的吸引力。

发展中国家一般自然环境优美,污染较少,因此,在旅游景点开发过程中很少注意到环境问题,但恰恰因为这样,本来很美的地方变得很糟,这种例子随处可见。而一旦环境被破坏,要恢复就非常之难了,所花的钱无疑要比原来注意保护环境多得多,而一般发展中国家又很难承担得起。可以想象一个好端端的旅游区如果被污染了,它原来具有的吸引力就不复存在,旅游产品质量下降,在旅游产业结构的天平上,本来发展中国家堪称优势而翘得很高的旅游资源会很快耷拉下来,到那时,即使其他方面再好,如交通非常便捷,人们也不会再光顾该地了。

5、国际、国内旅游供给缺乏替代性。

发展中国家旅游供给水平较低,而国际旅游客源国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旅游需求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原有的一些旅游设施只能适于开展国内旅游,但这些国家的旅游发展模式又往往是采取先发展入境旅游,以赚取外汇,再提倡国内旅游以满足本国公民的需要,然后待人民收入增加,具备出境旅游条件时再发展公民出境旅游,我国就是采取这种模式,我们不妨称之为一、二、三阶段,于是在第一阶段,旅游目的地国为了满足国际旅游者的需求,必须增加高档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设施设备,当然这些设施设备组合成的旅游产品价格较高,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公民是购买不起的,即使在第二阶段,发展中国家公民在国内旅游也一般是购买较为廉价的国内产品。只有到了第三阶段以后,国际、国内旅游才能渐趋一致。这种国际、国内旅游供给水平的差距要保持相当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两种旅游供给缺乏替代性,如果客源结构发生变化,如某国由于某种原因,国际旅游产品暂时停售,其目的地国旅游产业结构就会出现暂时的扭曲以至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

1、优化模型。

所谓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我们并不要求供求的完全平衡,而是一种趋近,则上述公式可以写成

根据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结构优化有两个基本点,即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前者指的是产业结构从低度水准向高度水准发展,后者指提高产业之间的内部联系,使它们相互之间产生“1+1>2”的整体功能而不是相反。就旅游产业结构来看,笔者认为, 旅游产业结构高度化一是产业内部诸如饭店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等各自的水准要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特别要不断吸收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努力促进旅游产品高级化;二是要不断提高国内旅游的水准,使国内旅游逐渐向国际旅游趋近,从而最终消除两者在水平上的差异。至于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主要是指吃、住、行、游、购、娱诸要素基本协调,不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的现象,而且各部门之间的衔接不能脱钩。

促进旅游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运用创新机制,而促进旅游产业合理化则主要运用协调机制,这就是我们考虑如何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基点。

2、优化措施。

第一、发挥资源优势,强化产品特色。

在旅游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发展中国家最具优势的是旅游吸引物,它们所具有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以至于经济社会的特征,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存在很大的差异,旅游者所追求的异国情调就是要去寻找这种“差异”,差异越大,吸引力越大,人们总希望见到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接触到一些未曾接触过的事物,为什么连荒无人烟的沙漠也能成为旅游资源,原因就在于此。有学者提出文化差异也可以形成一种旅游资源,恐怕也是源出于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注重开发一些别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并且在开发中应强调创新机制,特别是在当前一股回归大自然的浪潮中,发展中国家更有条件开发一些具有宁静、悠闲的度假旅游项目以吸引久居喧闹城市的旅游者。一个旅游目的地国一定要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旅游业具有长盛不衰的魅力,连旅游王国西班牙都不是躺在“三S ”产品上“睡觉”,而是十分注意适应现代旅游者的需求不断更新旅游产品。

第二、科学规划项目,增加必要投入。

旅游产业结构之所以不合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的规划,政府没有必要的宏观控制,一般经营者看到缺什么就上什么,大家这么干,问题就出来了,解决了一个“瓶颈”,出现另一个“瓶颈”,按照瓶颈效应的理论,这也是一种推动产业前进的途径,问题是要有一个“度”。所谓科学规划,无非是要使产业各部门发展都有一个适当的“度”。对于滞后的产业要增加投入,资金有困难的,应多方面筹措,包括外国人的投资。我国的饭店业外方投资较早,但交通运输不仅迟迟不吸收外资,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连民众集资也不放开,一直是由政府投资的,而政府财政又比较困难。因此,相对来说,我们的旅游交通改观不多,飞机航班少,铁路服务质量等都成问题,许多地方汽车一堵就是几小时,汽车旅游也难以开展。现在交通也开始吸收外资了,情况可望得到改善。

旅游商品业也是大旅游产业中的重要部分,许多地方旅游消费中,商品消费占50%以上。发展中国家虽有丰富的原料,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旅游商品往往满足不了旅游者的需求,其消费在旅游总消费中所占比例很小。例如浙江省的比例就不高,甚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商品消费在旅游产品中是非基本消费,但其消费量无上限,发展中国家要从国际旅游者手中赚取外汇,发展旅游商品应该是一条捷径。

第三、加强人员培训,适当引进智力。

发展中国家文化教育事业不甚发达,人民群众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所以人员培训的任务特别繁重,由于旅游业所招收的员工起点低,培训任务相对较重,同时亟需进行全民的旅游意识教育。对于管理人员的培养更需引起重视,有条件的尽可能输送到旅游业比较发达,服务与管理都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家去培养深造。必要时还可引进管理人才甚至于决策人才。我国适当引进国外饭店管理集团的管理人员对迅速提高饭店管理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泰国还在旅游决策中引进国外智力,该国第一个国家级旅游规划在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这个规划就是于1976年在荷兰旅游发展咨询研究所的专家协助下制订出来的。

第四、发展国内旅游,扩大产品替代。

从我国旅游发展的经验来看,国内旅游在整体旅游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我们对国内旅游长期以来采取了“不提倡、不反对”的政策,实际上是给国际旅游让路。但是人们一旦有了一定的可支配的收入和余暇时间,出门旅游就是主要消闲内容之一。旅游理论认为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才是正常的旅游发展模式,而发展中国家往往是走相反的非正常模式。但是,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供需的差距将逐步缩小,产品替代性将不断增强。对此,我们的任务是要创造条件来缩小这种差距,而不是片面地为了赚取外汇而人为地保留这种差距。

第五、保护旅游环境,促进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早被罗马俱乐部列为全球五大问题之一,目前世界环境的现状证实了这一点。对此,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人们广泛地认为,发展中国家不能再走这条路子。旅游业被认为是对环境较为有利的产业,吕拉昌等在《生态文明与持续发展》中,把旅游业作为持续发展的全球产业选择的第一个产业。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旅游业决非“无烟”产业,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和旅游对环境的污染同样不可忽视。旅游污染也同工业污染一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可喜的是人们已经较早地认识到旅游业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许多有识之士不断告诫旅游业者、旅游者和政府,发展旅游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开发一些诸如生态旅游之类的产品以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维护当代和后代人之间的公平关系,提高全人类的生活质量。”

标签:;  ;  ;  

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策略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