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问题及发展论文_夏瑀1,史俊滔2

浅谈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问题及发展论文_夏瑀1,史俊滔2

夏瑀1 史俊滔2

(1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318000;2杭州昊美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2000)

摘要:配网自动化技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并采用先进的设备对配电网进行控制和管理,使配网可以正常运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提高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配网自动化是实现配网高效经济运行的主要途径,为全面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电网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问题;发展

一、配网自动化的发展

我国配网自动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自动化阶段、计算机阶段、现代自动化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原理不同,初步实现了配网自动化。

第一阶段的配网自动化是基于不同自动化开关的互相支持与配合原理上,将故障降到最低点,这个阶段的设备不需要电脑操控,但自动化程度很低。二次物理设备互相支持和配合虽然能迅速切断故障,但是却只能在故障发生的时候才能起到作用,做不到实时监控。发生故障后,要通知工作人员赶到现场,通过整定计算和采取恢复供电的措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由于第一阶段的自动化程度很低,因此需要人为采取事故恢复措施,利用多次重合闸的方式,虽然很有效果,却会大大损伤系统。第一阶段所采用的设备在我国许多地区依然沿用,只有更新换代,才能增强配网自动化的效果,减少设备的损害程度。

第二阶段是计算机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处理配网问题,计算机强大的云计算处理能力是第二阶段的优势。大规模计算机云计算结合了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对配网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功能,是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一次革命。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监控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系统的状态,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遥控各种设备切断故障,并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供电。

现代配电自动化阶段是配网自动化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具有良好的自动控制功能,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使配电自动化得以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阶段利用现代控制理论,集多种系统与功能于一体,初步实现了馈线分段开关遥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自动抄表等功能。

当世界各国纷纷研究配网自动化时,我国也开启了智能配网的新研究征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国情和能源角度斟酌衡量,在充分了解用户用电需求后,国家电网公司正式提出努力创新和发展集智能化与自动化与一体的配网,学习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取其精华,自主创新,使我国配电网研究和建设迈入崭新的阶段。

二、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功能设计单一。配网自动化的最终目的是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除此之外,还可以节省人力。在进行相关功能设计时,却由于功能较为单一而影响了供电可靠性。据统计,目前在例行检测时配网停电的数据超过配网由于故障而停电的次数和时间,这充分表明现阶段的配网功能实施时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只有不断提高技术,加强功能设计,才能减少因例行监测而产生的停电次数与时间,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2配网孤岛。在不同的电力企业中,由于资源种类繁多,因此难以进行有效整合。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呈孤岛现象,交流甚少,不能与之分享。这样就造成了信息的鼻塞,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出现障碍,会导致配网管理不完善或数据冗余。这种孤岛现象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新设备与老设备难以整合。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出现短视行为,缺乏着眼于大局的长远考虑,盲目崇拜新技术,追求新设备,却没有意识到新设备是否与整体系统相匹配。购买新设备后,往往会由于新设备与老设备难以整合的现象使配网自动化功能难以实现最佳效果。由于新老设备难以整合,信息不相容或网络传输能力较差的现象时常发生,主要是由于并没有综合考虑配电系统的结构设计,未曾统一,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自动化功能的实现。

4管理体制的弊端。传统的配网管理方式更注重于垂直专业管理,这也是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生产和营销都需要配电自动化技术,如果不进行条块结合分工协作,就无法保证管理顺利开展,从而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在管理中,还存在着重视配网系统、不注重客户管理的现象,形式主义严重,导致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较为严重的管理漏洞。

5当前与长远的衔接问题。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成本较高,涉及面较广,因此,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将当前形势与长远相结合,做到有效衔接。现有的设备要加以利用,并进一步采取措施,为完善其功能做好准备。技术方面,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扩充和选择新设备,要注重与老设备能否顺利整合。管理方面,要做好长远打算,着眼全局,寻求最大利益和正确的理念,做好当前与长远发展的衔接工作。

三、配网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

1配网自动化的综合型受控端。SCADA系统在综合性受控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迅速采集工作和信号处理工作,还能减少冗余的受控端,优化系统。SCADA系统的功能更多更全,在实施监控系统的过程中可以满足各项要求,监测到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迅速将信息传递给主控方,实现配电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除此之外,这些受控端可以进行互相通信,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

2配电线路载波通信技术和基于因特网的IP通信技术。载波通信技术具有稳定的大容量,还能够实现系统实时监测,为客户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光纤通信已成为通信系统中的主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因特网的IP通信技术充分继承了光纤通信的优势,其抗干扰能力更强,传递速度更快,在配网自动化技术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3定制电力技术。定制电力技术主要是将各种技术应用于中低压配网,抗干扰能力较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可瞬间监测到系统的变化,并最大程度地保持系统正常运行。在配网自动化技术中,定制电力技术可以实时优化系统,在高端用户中应用较为广泛。

4新型FA系统。新型FA系统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根据不同的负荷提供电源,从而减少线路损耗。目前,新型FA系统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和配网的运行方式不确定,技术有待于提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当能够将输配电系统分离时,用户就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供电方。

结语

综上所述,配网自动化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可以正常运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温灼文.城镇配网自动化的规划与实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9).

[2]于海.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6(10).

[3]李家豪,赵乘麟.发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展望.2016(16).

[4]王宇宸.探讨基于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J].商.2015(51).

[5]马珣,曹金山.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探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3(03).

[6]蔡新军.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探讨[J].硅谷,2013(12).

夏瑀(1987.2-),男,浙江台州人,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士,助理工程师,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单位邮编:318000。

史俊滔(1990.4-),男,浙江绍兴人,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助理工程师,单位:杭州昊美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单位邮编:312000。

论文作者:夏瑀1,史俊滔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2

标签:;  ;  ;  ;  ;  ;  ;  ;  

浅谈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问题及发展论文_夏瑀1,史俊滔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