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分组分层学案导学阅读教学模式探究论文_陈金媛

初中英语分组分层学案导学阅读教学模式探究论文_陈金媛

陈金媛

摘要:本文阐述了初中英语传统阅读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采用学案导学进行阅读教学的构想,阐述了学案导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和具体的实施策略,详细示例说明了依案明标,课前预读;依案自学,课中自读;合作互研,分组研读;释疑解惑,全班展示;检测练习,分层作业;总结反思,多元评价的学案导学阅读教学过程。

关键词:英语;分组分层;学案导学;阅读教学

一、研究背景

1.传统阅读的弊端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中考中阅读理解的分值也占相当大的比重。而在目前的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低效高耗,学生学习被动,甚至有的学生有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仔细分析,还是存在传统阅读教学的严重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颠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传统课堂上看,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还不够。传统教案是以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编制,使学生缺失应有的学习过程——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创造,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体现学生的自主阅读,动态生成过程。

(2)一刀切的粗暴式阅读教学,加剧阅读的两极分化

目前,大部分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只是针对阅读教学模式和阅读策略的研究,很少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很少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及个性的差异,势必形成基础较差学生“吃不了”、基础较好学生“吃不饱”的不良现象;一刀切的粗暴式阅读教学极易使学困生放弃阅读学习。

(3)缺乏学法指导,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缺失

传统阅读教学始终围绕着课文内容转,课堂教学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缺失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缺失应有的人文关怀。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局限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课堂交往的单向性都使学生无法自主学习。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为接受学习,普遍缺失体验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学活动缺失支持创新学习的心理卫生环境——宽松、愉悦、民主、和谐及高评价、高激励。

2..提出课题研究的构想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了“学案导学”英语阅读教学,注重学案导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期能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精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把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且是更深层次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因此,该课题是一个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相相结合的课题。“学案导学”下的初中英语高效整体阅读课教学模式这一课题,其目的是力求通过研究,建立对初中英语阅读课整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的较为系统的认识,研究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及特点,探索由接受到探究的转变策略及总结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帮助。

二、概念界定

1.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2.学案导学阅读教学

学案导学阅读教学是运用学案导学进行阅读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其目的在于探寻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教学生学”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当今教育中,很有必要,意义深远。

三、研究策略的实施

1.策略实施的前期准备

(1)教师的准备——学习学案导学教学理论,编写阅读导学案

教师要认真学习学案导学及分层教学理论,认识到学案的编制是学案导学的基础,学案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笔者研读和编写了大量导学案,初步体现了分组分层的原则,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整个过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主,体现了学生在体验,合作,探究中学习的主体地位。

当然,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学案与教案不同。教案是教师为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所设计的施教程序。而学案是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共同编制的、学生使用的、把教材中的内容以及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模拟问题的发现过程,由浅入深地设计出一系列有“阶梯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②编写学案需要换位思考。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还要注意运用换位思考,把自己假想为学生,在他们己有的知识范围内,如何接受新知识,如何去发现新知识,掌控新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去理解,教师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针对上述问题编写的学案,对于学生才最具有实用性;同时,要防止学生的思维进入死胡同。同时,学案的编写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在学案使用过程中,教师不断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并进一步对学案中的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进行修改。③防止把学案变成题案。学案不同于习题讲义,不能变成习题的罗列,要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要多给学生学法指导,减轻学生负担。④在目标的设置上,应重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有一些学案只重视知识目标,强调应该掌握什么,了解什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的基础,能力目标是知识目标的发展,情感目标应渗透二者之中。⑤学案的编写要注重归纳总结,思路点拨。学案的编写从学习目标、复习旧知到自学指导、疑难解释,再到反馈练习、知识迁移等都要体现“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启思导练,当堂达标”的教学方针,而且要注重归纳总结,思路点拨,设计的学案不要只是知一识点的罗列。⑥学案的设计应注意把课本知识简单化、序列化,深入浅出地表述;问题的设计应巧妙规范,不能牵强附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学生的准备——分组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组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等来划分学生层次,划分为 A、B、C 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教师扶一把,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 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对分类的结果原则上不在全班公布,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以防止优生自满、学困生自卑,从而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同时采用了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根据学生的综合评定,可随时变更。让A层次的优生感到有压力而不是停滞不前;B层次的中等生看到希望,只要努力就可以迈入A层生的行列;C层次的学困生觉得只要通过努力,逐渐缩小差距,有希望向B层次甚至A层次迈进。通过这样的分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研究策略的实施过程

(1)依案明标,课前预读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总纲,教学目标的设计到位与否,往往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要以课本为本,吃透教材,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设计出合理适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教学生会的,教学生能学会的,教学生学得会的,不能以纲为纲,本本条条化。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目标。只有进行目标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 ,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事实上,新课程无论在课程标准上还是在课程内容上都作了明显的层次划分。

(2)学案为导,课中自读

根据新课程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要求 A、B 层学生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C层学生作一般理解;第三类是难点知识,而课本中出现的知识及练习册上打*号的部分,对 C 层不作要求;B 层作一般理解;A 层要求能突破难点,为以后的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分层次要以B类学生为教学重点,带动学困生,提高优等生。教材要一步步呈现,采取走小步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合作互研,分组研读

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学,原有知识结构根据新知识的不同类别分别进行同化或顺应,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疑问、不明确或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及时组织学生前、后、左、右四个同学分成一组,进行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讨论中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对问题的看法,供其他同学讨论、批评、切磋、补充。讨论中,教师要容忍一时的无秩序的“混乱”,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但时间不宜过长,经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决不浪费时间。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同位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讨论形式,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相互启发、消化个体疑点,教师迅速准确地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

(4)释疑解惑,全班展示

这是促成知识迁移的关键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日标,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予学生充分自己思考的时间。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新知和旧知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网络结构。在学生归纳总结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精讲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或变角度发问,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率。

在学生通过小组自学,教师点拨,解决本文中的重点难点,疏通文本后,再次安排小组互助合作,设置层次分明的语言输出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内化,活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并根据不同小组?的实际水平,完成适合本组的语言输出活动并进行展示。

(5)检测练习,分层作业

练习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上课听讲效果的,更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方法即“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教学的原则的。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布置作业时,要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

6.总结反思,多元评价

这环节应做到:重点内容,概括归纳,梳理成线,加深学生的印象。指出易疏忽的知识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把本节课所用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思维策略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归纳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排查基本观点,进一步强化易混点、易错点。

研究效果

1.形成一套完整的可以指导阅读教学的策略体系。经过一年的实际操作实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阅读导学案,可以方便的用于进一步的教学。而长期的课堂教学摸索也逐步形成,完善了分组分层,学案导学的阅读课教学策略体系,对于以后的实际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促进了学生成长。实践证明,分组分层,学案导学阅读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符合教学中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他们能力的发挥和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思维、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提高。

3.初步改革了阅读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尤其有利于调动优差生的学习积极性,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因此,分组分层,学案导学阅读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

4.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在学习和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学习了许多相关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课堂的许多精彩生成无法实现预设,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课堂掌控和及时应对能力,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导学稿的设计其实也体现出了一个教师的水平与能力,促进其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生学”从某些方面也把教师从“要学生学”困境中解脱出来,教师体会到更多的教育教学成就感和幸福感。

总之,通过一年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阅读课堂中的运用,课上由教师“讲”变为学生“学”,学生的基础知识打得扎实,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从“学会”跨进了“会学”,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并把新课程的理念很好地贯彻到阅读教学中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中学

邮政编码:311200

论文作者:陈金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  ;  ;  ;  ;  ;  ;  ;  

初中英语分组分层学案导学阅读教学模式探究论文_陈金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