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原因评价论文_袁红华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分析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原因。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20例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4例为偶发性早期流产患者最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分析流产相关性因素。结果:对照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85.7%,观察组为65.0%,两组差异显著;对观察组患者资料分析发现,胚胎染色体异常为主要因素,其次为内分泌因素。结论:绒毛染色体异常并非为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主要原因,与胚胎染色体异常相关,对于高龄产妇应开展胚胎染色体检查,为临床治疗及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龄产妇;胚胎染色体;绒毛染色体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指连续三次或者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临床发生率约为1%[1]。中医认为复发性流产属于滑胎范畴,西医认为与内分泌失常、遗传因素等相关。临床大约50%-60%的流产原因不明,尤其对于高龄产妇,查找复发性流产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以上情况,笔者采取回顾分析方法,分析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原因。

1.资料来源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20例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流产次数≥3次,流产孕周<12周,年龄35-46岁,平均(37.4±2.5)岁;选择同期14例为偶发性早期流产患者最为对照组,自然流产次数为1-2次,流产孕周<12周,年龄35-42岁,平均(35.2±2.1)岁,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可就进行组间互相比较。

1.2方法

确定患者胚胎停止发育后,向患者交代病情,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后给予清宫术,无菌吸管吸入绒毛,将绒毛组织取出,无菌生理盐水洗涤后送至实验室检查。显微镜下选择优质绒毛,剪成糊状,加入1ml酶解液,37℃冰浴15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加入4mL培养液,培养瓶中接种,37℃下培养5-7d。显微镜下观察是够克隆成形,克隆成功换液,克隆酶成功继续培养,直到出现8-10个克隆。然后采集绒毛染色体,G显色带,分析染色体情况。

对于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子宫情况,是否出现子宫异常,比如双角子宫、子宫纵隔、宫颈黏连等。然后行盆腔B超检查,注意是否存在多囊卵巢。如果患者处于妊娠早期,检查其绒毛促性腺激素等以及APA等。

1.3数据分析

相关数据均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t分析计算计量资料,X2分析计算计数资料,数据比较后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染色体异常情况比较

观察组绒毛染色体异常13例,异常率为65.0%(13/20);对照组绒毛染色体异常12例,异常率为85.7%,两组差异显著(X2=6.67,P=0.032)。

2.2高龄复发性流产因素分析

对观察组患者资料分析发现,胚胎染色体异常为主要因素,其次为内分泌因素,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随着年龄增长妇女面临加大的流产率,研究显示低于35岁妇女的流产率为14%左右,超过40岁的妇女自然流产率达到40%,主要是因为高龄具有较大的染色体异常几率[2]。本次研究资料中,45%的患者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可见胚胎染色体异常为高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主要流产原因,提示传统的病因检查远远不够。目前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支持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胚胎染色体检查,从而进一步明确流产具体原因,缓解患者焦虑并给予下一步治疗[3]。此外,在本次研究中显示,偶发性流产患者的绒毛异常染色体发生率明显高于复发性流产的患者,说明绒毛异常染色体并不是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

既往对于复发性流产的检查不包括胚胎染色体的检查,因此称为传统病因学检查。传统的病因学检查项目一般包括APA、夫妇染色体、内分泌以及子宫异常。临床研究中,实验室筛查病因的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上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文献报道的传统病因检查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Clifford等研究显示[4],传统病因检出占26.2%,其中内分泌异常、子宫异常、APA阳性以及夫妇染色体异常比例分别为6.8%、1.8%、14.0%、3.6%,在本次的检查中,内分泌因素为25.0%,子宫异常为15.0%,APA阳性为5.0%,其他因素为10.0%,两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

引起复发性流产的内分泌因素主要为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减退、高PRL等,特别是糖尿病因素引起流产发生率较高,提示后期对于糖尿病的孕妇需要加强管理,最大程度降低流产风险。与复发性流产有关的子宫异常主要为单角子宫、纵隔子宫等,相关文献报道在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的患者中,子宫畸形的检出率为10%-25%之间[5],而偶发性为5%之间,本次子宫畸形检出率为15%,落在这一范围之内。本次检查中发现一例患者为宫颈黏连,因此后续需要对宫颈黏连进行筛查。抗磷脂抗体(APA)也为引起复发性流产的关键因素,较多的文献报道其阳性率为5%-15%左右[6],本次研究的结果为5%,落在这一范围内。APA导致流产机制与增加滋养细胞的凋亡以及影响滋养细胞的分化等相关,临床可应用阿司匹林及肝肾降低APA阳性率。

总之,经过本次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绒毛异常染色体并不是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胚胎染色体异常为主要因素,临床检测应该综合统病因学检查及胚胎染色体检查,提高检出率。

参考文献:

[1]王莉莉,徐克惠.复发性流产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四川医学,2012,33(04):615—617.

[2]刘玉昆,陈欣,刘颖琳,陈慧,谭剑平,张建平.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原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09(04):120-121.

[3]Sugiura-Ogasawara M,Ozaki Y,Katano K,et a1.Abnormal embryonic karyotype is the most frequent cause of recurrent miscarriage[J].Hum Reprod,2012,27(8):2297-2303.

[4]Clifford K,Rai R,Watson H,et a1.An informative protoco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recurrent miscarriage:preliminary experience of 500 consecutive cases[J].Hun Reprod,2014,9(7):1328-1332.

[5]刘玉昆,陈欣,刘颖琳,等.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原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2013,34(4):646-647.

[6]张建平,杨春凤.复发性自然流产诊治若干问题[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36(03):1157-1158.

论文作者:袁红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高龄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原因评价论文_袁红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