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观察论文_赵国臣,郭小娟

中西医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观察论文_赵国臣,郭小娟

(南京博大肾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4)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病人80例(2009年1月-2015年6月),给予西医药常规治疗+中药辨证方剂,随访6月~3年后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年后患者的完全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3.7%和71.3%。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膜性肾病临床疗效可观。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健脾温肾,滋补肝肾大法可以达到相当的效果。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中西医;膜性肾病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049-02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约20%~25%膜性肾病由继发性因素引起(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药物、家族性及代谢性因素),对于这类患者,治疗其原发疾病或去除致病因素可以缓解膜性肾病。剩余的75%~80%为特发性膜性肾病[1]。临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蛋白尿,虽然一些膜性肾病患者可以自行缓解,但是大量蛋白尿持续存在以及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仍然是临床治疗上的一个难题,部分病例可自发缓解,但近半数患者可能进入终末期肾衰竭[2];至今仍无公认的治疗方案,西药治疗疗效不佳,大多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总结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探讨中药与免疫抑制剂在治疗膜性肾病中的疗效分析。给以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提供宝贵临床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1观察对象和人选标准 收集本院2008年lO月至2015年7月80例MN患者临床资料,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肾活检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②临床上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乙型肝炎、药物等继发性膜性肾病。共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18~75岁,平均55±17.5岁。病程1年,平均病程1.49±0.7年。临床多表现为面肢浮肿,面色萎黄,少气乏力,畏风自汗,胃脘痞满纳呆,腰酸痛,舌质暗淡,边有齿痕,脉细弱。辩证为肺脾肾虚为主,兼水湿或血瘀。

1.1.2实验室检查 包括肾脏病理(病理分级参考Ehrenreich的标准)、尿常规、血常规、24h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等。根据所测得Scr、BUN、Alb值,按MDRD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值。

1.2 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均给以常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1.2.1一般治疗 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忌实辛辣刺激之物,调畅情志保持良好心境;适度活动,避免剧烈活动及竞争活动。

1.2.2对症治疗 洛汀新20mg,每日1次口服,潘生丁50mg,每日3次口服;高血脂者用立普妥10mg,每日1次口服。

1.2.3西药常规治疗 激素加用环孢素或是他克莫司或吗替麦考酚酸酯

1.2.4中药根据辨证分型 将本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3型[3][5]:(1)脾虚湿热型,治宜健脾利湿,清热活血;以自拟参术车前汤主方。用药:党参30g,白术12g,白花蛇舌草30g,黄芩12g,石韦15g,车前子30g,猪苓15g,当归12g,丹参30g,益母草15g。(2)脾肾阳虚型,治宜健脾温肾;活血化瘀。以参芪淫羊藿汤主方,常用药党参30g,黄芪30g,白术20g,肉苁蓉12g,淫羊藿15g,丹参30g,益母草15g,山药30g,红枣12g,薏苡仁30g,苍术12g中药。(3)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肝肾、兼化水湿。以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主方。每日1剂,水煎服2次,早晚分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定期观察疗程为3月,随访半年到3年。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

1.3 观察方法

1.3.1治疗后第3个月~36个月 检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

1.3.2疗效判断标准:完全缓解(cR):24h尿蛋白定量<0.3g,Alb正常,血清Scr正常;部分缓解(PR):肾功能稳定的前提下,Alb≥30g/L,24h尿蛋白定量下降≥50%,但仍未达完全缓解;治疗无效(NR):24h尿蛋白定量下降<50%;恶化(D):scr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5%。

2.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80例患者膜性肾病完全缓解率23.7%(19例),部分缓解率71.3%(57例),总有效率95%(76例)。

表1 80例患者治疗前后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白蛋白,肾功能指标比较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 白蛋白

治疗前 10.02±4.34 152±27 22.38±2.76

治疗后 2.35±1.09 139±36 36.12±1.69

3.讨论

膜性肾病是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病势进展缓慢,大约50%患者可逐渐出现肾功能损伤。对于膜性肾病的治疗,目前多认为单用糖皮质激素无效,而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利于阻止疾病进展。不过,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副作用大,且效果不能肯定。单纯西医西药神经钙蛋白抑制剂环孢素治疗膜性肾病有效率可达75%(完全缓解率达到7%,部分缓解率68%),利妥昔单抗完全缓解率15%~20%,部分缓解率达到35~40%。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膜性肾病,病情复发率为32%,且66%的患者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6]。通过本文的观察,中医药合用西医西药治疗本病疗效可观,但因本文观察疗程时间长,不可排除有部分病例为自行缓解。本病属于中医“水肿”范畴。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肾虚则精微失藏而外泄,可至蛋白尿。病久可至脾虚水湿内停而发为水肿。阳虚可致气化无力,下水不调而停留体内发为水肿。治疗当辨证施治,重在益肾固卫,利水消於,清热利湿。益肾固卫有利尿作用,且能显著减少尿蛋白,与活血化瘀合用可改善脂代谢紊乱。激素,可以看成示“纯阳”之性,生理剂量下可具有“少火生气”之意,超生理量长期使用,容易“阳胜耗阴”,影响阴精内敛,不能发挥其滋养作用而造成肾阴虚[4],滋养肝肾之阴可以有助于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运,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性肾病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同时可延缓病程进展。

【参考文献】

[1]孙纳,林华.中西药治疗4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6月,第四卷,第16期:109-110.

[2]李莲花,于卓.中药治疗膜性肾病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年3月,第三卷,第 8期:371-373.

[3]易岚,袁万,晨旭袁,王钢,等.健肾片对大鼠膜性肾病病理变化的影响.国医论坛.2006, 21(6):40-42.

[4]钟利平,王水华,刘永芳.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膜性肾病2期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年06期:145-147.

[5]王钢,邹艳勤,邹云翔.实用中医肾病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 6月:424-425.

[6]刘志红,膜性肾病的治疗[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第18卷第4期2009年8月:353-355.

论文作者:赵国臣,郭小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中西医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观察论文_赵国臣,郭小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