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高血糖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1陈虹燕、2陈建江、2刘先文、2廖杏娇

1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510000

2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 5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年3月到2014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观察组(40例)与采用常规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对照组(40例),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前7d和后14d的平均血糖变化和胰岛素的用量,并比较治疗后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天数。结果: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观察组的平均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平均血糖水平(5.32±1.21)mmol/L,对照组的平均血糖水平(9.12±2.51)mmol/L,两组疗效具有统计差异(P<0.05),此外,两组在治疗后平均血糖水平明显得到了改善,其中观察组的平均血糖水平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平均血糖水平(P<0.05),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胰岛素用量(P<0.05),而且,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疗效确切,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观察

应激性高血糖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患者受到严重创伤和感染、以及心理和精神等应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使得患者出现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的现象。应激性高血糖一般在重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频率,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增加【1】。为观察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研究从2011年3月到2014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观察组(40例)与采用常规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对照组(40例),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前7d和后14d的平均血糖变化和胰岛素的用量,对治疗结束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评价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1年3月到2014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应激性高血糖病例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均符合应激性高血糖,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应激性高血糖的纳入标准。随机分成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观察组(40)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0)。其中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为(48.2±3.2)岁,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为(50.3±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没有明显统计差异( P>0.05)。

1.1.1应激性高血糖研究的纳入标准

(1)患者知情同意,具有自主权利;(2)患者年龄处于18~65岁之间。(3)随机血糖≥11.1mmol/L。

1.1.2应激性高血糖研究的排除标准

(1)患者存在糖代谢障碍;(2)患者存在胰腺B细胞瘤;(3)患者依从性差【2】。

1.2方法

对两组应激性高血糖进行治疗。观察组的胰岛素强化治疗:采用静脉泵的方式,将胰岛素泵入到患者体内,并严格的对患者的血糖浓度进行控制,直至患者入院后的第7d,并测量患者指尖血糖,间隔2h测量一次,直至血糖平均水平控制在(5.32±1.21)mmol/L,达到之后,停止胰岛素的使用,观察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当平均血糖水平达到<5.23 mmol/L之后,向患者的静脉中泵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加强对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的监测。如果出现平均血糖水平变动较大时,或胰岛素静脉泵入的速度过大时(>4U/h),需要增加指尖血糖的测量,变为每小时测量一次。在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7d后,对治疗后14d的平均血糖水平进行测量,后14d的血糖控制方法与对照组的方法相同。

对照组在治疗应急性高血糖时,每隔2h对患者的指尖血糖水平进行测量,并适宜的胰岛素注入,控制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将平均血糖水平控制在4.2~10.2 mmol/L,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当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低于或高于目标范围时,需要采取观察组的治疗方法,控制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3】。

1.3观察指标

将治疗的前7d和后14d的平均血糖水平,以及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天数的比较,并对两组的前7d和后14d的胰岛素用量进行统计。有效:应激性高血糖的症状有效得到改善,患者多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得到有效的改善,随机空腹血糖水平低于7mmol/L。无效:应激性高血糖的症状的改善效果不够明显,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没能控制在7mmol/L左右【4】,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观察组的平均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平均血糖水平(5.32±1.21)mmol/L,对照组的平均血糖水平(9.12±2.51)mmol/L,两组疗效具有统计差异(P<0.05),此外,两组在治疗后平均血糖水平明显得到了改善,其中观察组的平均血糖水平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平均血糖水平(P<0.05),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胰岛素用量(P<0.05),详见表1,而且,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详见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7d和后14d的平均血糖水平和平均胰岛素用量 (±s,单位:mmol/L)

3.讨论

应激性高血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患者在无糖尿病史的基础上,受到各类应激因素的影响,如:导致患者出现到严重创伤和感染、以及心理和精神等应激因素。使得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是集体处于应激状态是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如不能及时的进行控制,长期处于应激性高血糖会使得患者出现高渗血症状,使得患者出现多尿、脱水的症状,还会打破人体的酸碱平衡,增加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频率,使得患者的中枢神经受损,增加危重患者的死亡率。而且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需要通过频繁对患者的平均血糖浓度,还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对胰岛素的用量进行控制,极大的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5】。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能有效的对患者血糖浓度进行控制,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本次研究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观察组的平均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平均血糖水平(5.32±1.21)mmol/L,对照组的平均血糖水平(9.12±2.51)mmol/L,两组疗效具有统计差异(P<0.05),此外,两组在治疗后平均血糖水平明显得到了改善,其中观察组的平均血糖水平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平均血糖水平(P<0.05),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胰岛素用量(P<0.05),而且,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由此可见,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效果显著、疗效确切。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减少治疗时间,缩减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优化医患关系,值得在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中使用。

参考文献:

[1]关国宏,黄宝强,肖杰扬等. 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3,17:82-83.

[2]李林,王长强. 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J]. 天津医药,2014,04:356-358.

[3]陈婉霞,张淑芬,江冬青. 应激性高血糖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1:141-142.

[4]吴治龙.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应激性高血糖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5:64-65.

[5]郭永军,孔媛媛,关永东等. 应激性高血糖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8:4962-4964.

论文作者:1陈虹燕、2陈建江、2刘先文、2廖杏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应激性高血糖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1陈虹燕、2陈建江、2刘先文、2廖杏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