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法现象的比较研究与翻译论文_程垒

英汉句法现象的比较研究与翻译论文_程垒

(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摘要:翻译技巧和方法建立在文化的对比上,对比也是指导翻译的核心。只有很好地掌握英汉语形式之间的对应转换规律,才能获得好的翻译。英汉句法的根本差异即: “形合与意合”、 “复合与简单”、 “主语与主题”、 “物称与人称”等。本文认为英汉句法差异只不过是参数的设置不同,找到这些参数就能很好地处理英汉互译及跨文化交际的难题,同时讨论了翻译策略之直译和意译在具体翻译中的互动作用。

关键词:英汉句法;对比;翻译

一、英汉句法现象的比较

(一)形合与意合

英语属于形合语言,与汉语相比英语是一种更为综合化的语言。句中语法关系主要靠词汇的曲折变化来实现。句中各意群、成分、各分句的联系,主要通过词汇纽带(如介词、连词)直接显示出来。如: Don’t come in until I call you.动词come 和 call 之间用连词 until 明确表示出来。因此英语被看作是形合的语言。汉语“不叫你,不要进来”不用任何表示关系的连接词(connectives)。汉语各句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逻辑纽带和语序排列间接表现出来的。因此汉语被认为是“意合语言”。重意形契合而不大注意形态和形式。英汉语的这种差别,我们概括为前者重形合,后者重意合。英语是明示连贯,汉语是暗示连贯。所以在英译汉(意合代形合时)应省略不必要的连词。按汉语表达方式改组,有时要按时间和逻辑顺序重新安排。

1.He declined to amplify on the President’s statement, since he had not read the text.

他没有看到总统讲话的文本,不愿加以发挥。

2.Change of information, if any, concerning the contents of this section, will be found in the appendix at the end of the book.

本节内容如有更改,均见书末附录。

汉译英(以形合代意合时)则需补上必要的连接词或其他成分。

3.人穷则乞丐之性俱现。

When a man reduced to want, the beggar comes out.

4.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When a rat is seen to run across the street, everyone calls “Kill it”.

汉语有节奏的短句在英语中译成了流畅的长句,汉语的意合在英语中借助于 in,when 使英语语义严密紧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复合与简单

汉语的造句不受型态束缚,多用散句、松句、流水句、省略句或并列句(composite sentences),以中短句居多,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限制,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区别。一般可以不交代词与词、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而是运用大量的动词结集,按时间顺序和逻辑整理顺序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往下叙述,成线性铺排。汉语句子因此显得结构简化,无拖沓、盘错之感。王力指出: “中国人作文虽讲究炼句,然其所谓炼句只是着重在造成一个典雅的句子,并非要扩充句子的组织。恰恰相反,中国人喜欢用四个字的短句子。由此看来,西洋人做文章把语言化零为整,中国人做文章几乎可以说是化整为零。”

汉语的特点是动词优势, 而英语的特点是关系词丰富;汉语是平等结构,英语是层次结构。在英汉互译中就要使句子符合其自身的特点。英译汉时,弄清英语长句语法关系,理出逻辑层次,化英语长句为汉语短句,将树状结构变成流水句式,从有主干变为无主干,由层层相加变为层层铺开,是化繁为简,是句子结构的分散。

5.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the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聚集形树状句)

因为距离遥远,交通工具缺乏,农村与外界隔绝。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工具的不足而变得更加严重。(线性流水句)原文主干突出(The isolation is compounded)关系词集结(用了4个of,一个and,一个by)名词见长(用了9个名词)译文:动词优势,按因果顺序,将原文一句拆成两句。汉译英则反之,是一种句子结构的“聚合”即变松散为紧密,分主次,抓焦点。将铺排的句子纳入一定的主谓为主干的构架之中。

二、翻译策略

不同的学者对直译和意译有不同的定义和诠释。台湾学者张振玉将直译定义为“依照原文单字、片语、子句之顺序,并依照其字面之意义,不增不减之译法。”(1992:347)根据张先生的定义,直译要求必须选取“词的字面意义”,不能采用任何引申意义,比如“air”一词,其字面意义为“空气”,那么在片语“in the air”和“hot air”中,依据字面意义翻译为“在空气中”和“热空气”,而不能取引申义,翻译成“悬而未决”和“吹牛”。再者,句序不能颠倒,必须按照原文的顺序排列。最后,既不能增词也不能减词。显而易见,两种语言尤其是汉语和英语语义、结构、顺序完全相同的情况少之又少,并不具备普遍性。因此,如果两种语言在按语义、语法、结构、语序和习惯表达等方面不同时,还拘泥于原文形式,或按照原文字面意义逐字逐句翻译,就行不通。意译就是翻译意义,就是指把原文的意思翻译出来,而不做逐字翻译。它强调要把原文的大意传达出来,可以不注意细节,包括句法结构、措辞和修辞手段。

那么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究竟选择直译还是意译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直译和意译不是互斥的、一分为二的关系,两者没有优劣之分,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结合其他因素来选择。因为翻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忠实地表达原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化内涵和文体风格,而直译和意译都是为实现这一核心目标而服务的。因此好的翻译应当充分考虑直译和意译,没有绝对的直译也没有绝对的意译。王佐良曾说:对于译者来说,他有双重任务:一是要有慧眼能在原作里发现变异之处,而这就需要他对那个语言的常规很熟悉;而是要有本领能在自己的译文里再现这种变异所造成的效果,而这就要对自己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有充分的掌握。如何在具体语言环境下选择直译和意译,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可理解性;二是原文的形式价值。可理解性就是意义或信息是否传递的充分和准确,读者能明白能读懂,没有出现误译和错译。原文的形式价值就是句式结构和修辞,也就是所谓信达雅中的雅。

论文作者:程垒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英汉句法现象的比较研究与翻译论文_程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