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

曾爽[1]2008年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住房市场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渐成熟。但是也积累了一定风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20世纪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在我国已经有实践必要,并且已经进行了成功的试点。本文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原理为基础,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机制,进而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可能对住房市场产生的影响,并结合美国次级房地产贷款危机,从其宏观环境、传导机制等对住房市场的影响作了案例分析,提出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注意的问题。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实质上是社会资金通过商业银行在房地产市场集中后的结果。商业银行是传导机制的重要载体。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和住房市场状况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住房市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银行放贷影响住房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住房价格和市场预期。本文最后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及传导过程的分析,阐述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启示,提出建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市场预警机制和住房市场稳定发展的建议。

尹维军[2]2006年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比较研究,来探讨借鉴他们的经验如何在中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早在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夏普和米勒就曾提出:“不动产证券化将是未来金融发展的重点。”提前预见了不动产证券化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从国外来看,美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体系,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本国或地区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此举对于改善和提高本国居民的居住水平、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在我国,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还处于试验阶段,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了证券化前进的脚步?原因是多方面的。核心部分在于不完善的法律体系、缺乏诚信的信用现状和尚欠规范的资本市场运作。本文对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成因、发展现状等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寻求适合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除导论外,全文分五个部分展开。第一章主要介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内涵、意义和运行机制等基本原理,探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风险;第二章通过对美国、加拿大、西欧以及中国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过程比较分析,总结其对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启示;第叁章对当前在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有效分析;第四章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选择和运行构想;第五章分析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的主要制度障碍,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刘翌楠[3]2007年在《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及防范》文中提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MBS)是一种新型的结构融资方式。由于这种金融创新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其在世界各国发展非常迅速。2005年3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中国建设银行被批准进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试点,并于2005年12月15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完善我国住宅金融市场的重要途径,更是缓解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即将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手段。然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又会产生其他风险。由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涉及债务人、发起人、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信用增级和评级机构、受托人、投资者等多个当事人,任何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带来风险,使得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的风险呈现出连续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我国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试点的同时,预测我国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依据我国现实国情构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机制,对于促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顺利进行将起到有力的保障。全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在对国内外目前对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的目的以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理论进行概述。首先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形成理论,以说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生风险的理论基础。再以美国为例,介绍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以及对于各种风险的防范措施。第叁部分结合中国目前经济状况,预测了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从介绍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的“建元2005—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出发,与美国发行的MBS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发展的MBS存在表外融资不完整;规模小、数量少;证券化品种单一;销售方式十分局限的特点。并进一步预测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潜在风险:资产池质量的风险、MBS操作过程中的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法律法规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第四部分重点从五个方面讨论了我国面临以上风险的原因,包括:提前偿付风险形成的机理;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不严格;会计、税收制度不完善;担保及保险制度不完善;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技术水平和人才的制约。第五部分提出如何构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防范机制。首先从我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参与主体两个方面提出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对策。再结合我国风险监管内容和原则,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监管体系。

赵清[4]2002年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下简称MBS)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金融界最关注的热点,国家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必须改革传统房地产金融体制。 MBS是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最大创新之一。自1970年第一笔MBS证券发行以来,这项创新相继被许多国家引入房地产金融领域,对这些国家房地产业的起飞、金融与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MBS的效应、可行性、模式、实施方案、问题及对策作了深入研究,以求在中国顺利引入MBS。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首先阐述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涵义、特点和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进一步研究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资产选择,最后阐明MBS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在第二章中主要对美国、加拿大、英国的MBS模式的具体运作进行研究,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为我国顺利引入MBS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研究了借鉴以上叁种模式设计出的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第叁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之一。在前文论述了各国MBS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大胆提出了我国实行MBS的可行模式,进一步对我国全面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是全文的核心,从分析深圳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的可行性入手,提出深圳住房抵押证券化模式,其中包括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模式、特殊目的公司(SPV)的构建模式、信用增级方式等。并对实施方案的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实施方案的风险及防范。 第五章就我国实行MBS中可能遇到的法律、会计、税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建议。

代振亚[5]2015年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是指金融机构把自己所拥有的或者实际控制的流动性较差但未来能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收入流的住房抵押贷款,经过选择汇聚重组为抵押贷款组合并转化成在资本市场上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活动是兴起二十世纪70年代,这项金融创新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它也成了资产证券化最早的形式。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自兴起以后对市场的繁荣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促进了房地产业与金融行业的繁荣。它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金融创新之一。于是这项金融创新进一步扩展到其他资产领域,可证券化的资产包含了其他的消费贷款。因为美国的住房抵押证券发行的成功,随后英国等欧洲国家和近年来的一些亚洲国家也开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美国推动住房贷款证券化有其特殊的市场环境因素,如利率与汇率的波动,科技发展提供的技术保障,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些影响因素也是现在我国发展金融市场同样面对的问题。我国自从经过住房改革后,房地产业飞速发展,人们的购房需求也一直处于旺盛的状态。截止目前,我国住房贷款的数量已经达到16万亿。这些巨大的贷款规模给商业银行的日常资产管理提出了挑战。这部分信用好流动性差的资产完全可以进行证券化,使这些贷款资金的流动性增加。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资本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可以让市场中的金融产品种类得到丰富,投资人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而对于房地产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增加了融资渠道,减轻房地产企业融资压力。我国已于2005年首次尝试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但是,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这项活动的继续推行便被暂停。次贷危机的爆发让人们看到这种带来巨大收益的金融创新背后隐藏的风险。对于中国的住房贷款证券化的进程更是有惊醒意义。因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产生时间不长的金融创新,它的交易特质使得它在金融市场中的整个信用链条比一般交易更长,影响的范围也更大。所以我国在发展住房贷款证券化时要特别注意风险的防范。对于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稳步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五个部分来研究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问题。首先阐述住房贷款证券化的理论知识,包括证券化交易的参与者以及运作流程机制。第二分析我国现在发展我国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来说明住房贷款证券化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以及说明我国已经具备发展住房贷款证券化的整体环境条件。第叁从宏观角度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因信用风险是资产证券化中所要防范是主要风险之一,且引起的危机的破坏性,故选此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建设银行发行的住房贷款支持证券“建元2007-1”的数据作为支持。第四就是从借款人的角度,以其自身特征作为出发点,研究住房贷款支持证券早偿风险与信用风险;可以说是从微观层面上进行研究。同样也是以“建元2007-1”的数据作为支持。第五部分就是针对实证结果对我国住房贷款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意见。

吴琦[6]2006年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二十世纪国际金融领域最重大的金融创新之一,目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品种和技术不断发展,形成了全球化的趋势。从国外住房金融的发展来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我国住房金融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全面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将是必然的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相关理论,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特性功能和运作机制进行了阐述。然后通过对我国住房金融市场需求状况的实证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的规范性分析得出我国迫切需要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论点。而住宅产业的政策支持、住房抵押贷款的初具规模、住房金融组织机构的日益成熟、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使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推行具备了可行性。深圳作为发展了20年的经济特区,它的经济发展、投资环境、金融体系、信贷市场更是具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先行试点的优越条件。由于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商业银行动力不足、配套金融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推行初期的效率和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否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操作的可行性。美国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最早的国家,加拿大和香港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美国、加拿大、香港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些对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益的启示,并在借鉴它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克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问题应采取的对策。这些措施包括:完善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健全信用担保与评级体系、加强保险业与个人抵押贷款的结合、优化现行利率体系、加快金融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本文最后首先对建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方案进行了介绍和评述,然后在参考建行试点方案和国外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并以深圳一笔100多亿元的住房抵押贷款组合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制订了初期和成熟期两套方案。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初期SPV采用特殊目的信托的形式,证券化产品采用过手证券;成熟期SPV为有国家背景的独立运作的公司,证券化产品采用抵押担保证券(CMO)。方案的推行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内容:第一,由政府组建一家从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的专门机构或者有政府背景的独立的SPV,从各商业银行手中收购合格的住房抵押贷款构建资产池。第二,发起人在全国性媒体上发布信贷资产转让的公告通知相关权益人,由房地产管理部门批量办理

郭佳[7]2009年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房地产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它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担保,发行可在金融市场上买卖的证券。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次贷危机的爆发,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风险,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遇到新的难题。积极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有效地解决银行贷款的风险分散、为投资者开拓新的投融资渠道等问题。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道路已成为我国房地产实现良性循环的迫切需求。虽然在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必然趋势,这一点已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同,但是建立何种模式的能够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制度还一直在争论当中。经过多年的探讨与研究,我国在2005年正式启动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工作。本文通过对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在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的实施状况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对策。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概括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内涵、功能、特点及其在国外的发展情况。第叁章对我国现阶段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文的第四章通过介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问题。第五章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分析,总结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模式,并对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出有效建议和对策。第六章为本文的小结,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赵一文[8]2007年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给我国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始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操作的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市场最具活力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创新。在叁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资产证券化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流动性、分散风险、提供新的投资融资品种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国际金融证券化的趋势和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需要借鉴和借用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逐渐兴起的今天,研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相关理论以及西方国家证券化的实践,结合目前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探讨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对于推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系统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各个参与方及流程加以介绍和分析,并对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简称“建元一期”)的情况给予介绍,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目前发生的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分析我国房贷市场应得到的启示,并给出政策建议。本文共分6章。第1章为导论,对本文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及篇章结构进行简要介绍。第2章概述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定义、特征及按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情况,并具体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叁大基本原理。第3章介绍了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并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项结构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参与方在证券化中的职能和证券化的具体运作过程。第4章介绍了“建元一期”发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元一期”在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5章在明确了几个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美国次级房贷危机进行介绍,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第6章针对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分析我国的情况,并得出相应的启示和政策建议,希望有助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合理开展。

仇晓润[9]2013年在《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文中指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近40年内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金融机构首先推行。其在提高银行资本利用率、降低银行风险等方面的优点很快得到世界的认可,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新世纪伊始,随着收益率的大幅度提升,次级贷款证券产品在美国证券市场中的表现更加引人注目,所以很多国家纷纷效仿,在金融市场中推广次级贷款证券产品,使得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空前繁荣,但沉浸在市场繁荣中的人们却忽视了其与生俱来的风险,最终于2007年引发了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步较晚,且一直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至2005年才开始进入试点实验阶段。虽然我们亲眼目睹了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惨痛教训,但这并不能否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的优点和作用。本文通过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介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说明在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重要性;其次,对此次美国次贷危机进行总结分析,探寻危机的起源努力降低风险;最后,通过反思归纳出本次次贷危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施的启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侯飞[10]2004年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住房产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确立以及货币分房政策的实施,住房抵押贷款将成为全社会最主要的住房消费方式。随着住房贷款市场规模的日益增长,不仅给银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信贷压力和资金供需矛盾,也因“短存长贷”引致的资产负债不匹配程度加重而加重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就可能构成金融危机的隐患。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缓解这一矛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技术引用两个层面上,对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中国的实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本论文首先基于美国资产证券化模式,对美国住房抵押证券化实施的原则和方式进行了探讨。具体为通过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国际比较,以及对美国政府在证券化实施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指出采用政府导向证券化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证券化模式的选择;列举了抵押支撑证券与衍生品种,分析了其生成原理与基本构造;分析了美国二级抵押贷款市场上的证券发行与持有结构,并且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展示了美国政府在证券化中起的作用;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阐述了附属担保品的抵押债券(又称担保抵押证券)在发行与持有结构上与抵押贷款支撑证券存在着独特的线性关系,为证券化产品策略的提出作铺垫。 在对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金融制度建设和金融技术引进上提出了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策略构想。通过分析政府在证券化过程中的作用,结合中国目前的金融制度和法律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于特别机构设置模式的选择问题上,提出了分步到位的实行策略,最终达到国际上通行的表外运行模式的标准。然后从金融技术角度,即证券化衍生产品的引入以及信用增级方式的采纳两方面提出了与我国金融环境现状相契合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住房市场的影响研究[D]. 曾爽.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D]. 尹维军. 苏州大学. 2006

[3].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及防范[D]. 刘翌楠. 四川大学. 2007

[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研究[D]. 赵清. 浙江大学. 2002

[5].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问题研究[D]. 代振亚. 安徽大学. 2015

[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 吴琦. 广西师范大学. 2006

[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 郭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8].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给我国的启示[D]. 赵一文.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9]. 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 仇晓润. 山西财经大学. 2013

[1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 侯飞. 武汉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