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主城区商业区域结构特征及调整对策研究_商业论文

昆明市主城区商业区域结构特征及调整对策研究_商业论文

昆明市主城区商业地域结构特征与调整对策探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昆明市论文,主城论文,地域论文,对策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业是城市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类型和地域组织形式之一,商业活动对区位的依赖性极强,研究商业地域系统,有利于城市商业布局合理化,提高商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发挥商业在城市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昆明是云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性商贸旅游城市,建立起区位适宜、布局合理的商业地域体系,对昆明商贸职能的发展与加强有直接的积极作用。在过去两年的时段内,笔者以昆明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以商业行业分布为切入点,在实地调查获得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注:“因子生态分析法”是国际上一种较为成熟的研究社会空间结构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把较多的统计变量归并为较少的因子,用以说明观察对象的属性,使原本复杂的问题清晰化、客观化。我们主要以昆明市的商业业种及店铺数为统计变量,对数十万个数据通过计算机运作进行主因子归并、矩阵分析和聚类,较客观地揭示了其商业地域(空间)结构状况。)的计量方法,定性定量相结合,对昆明市主城区商业地域结构现状进行了揭示,进而就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调整优化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昆明市主城区商业地域结构现状特征

昆明市主城区主要指二环路以内的地域范围,是各类商业活动的主要分布区域。

1.业种的区位类型

将昆明主城区划分为三带:人民路、金碧路—拓东路、白塔路、西昌路之间的范围为城心带;城心带以外至一环路以内称中环带;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的范围称边缘带。通过“带间不平衡指数”及“特化系数”等指标计算,昆明市商业服务业可划分为四个大类、十个亚类(区位类型):

昆明市主城区商业服务业种类的区位类型

大类特性

区位类型

城 心 城心特化(A[,1])

集 聚 城心周边(A[,2])

向心(A[,3])

离 心 强离心(B[,1])

中 环(B[,2])

非城心 干线特化(C[,1])

局部集聚局部集聚(C[,2])

均匀 均匀(D[,1])

弱向心均匀(D[,2])

弱离心均匀(D[,3])

大类特性

组 合 的 业 种

城 心大商厦、金银首饰、大中百货

集 聚皮件专卖、大医院、鲜花、照像

纺织、服装、礼品、鞋帽、家电、灯具

离 心汽配、菜市、旅店、五交化

家具、建材、自行车

非城心

批发市场、宾馆

局部集聚 玩具、自选商场

均匀美容、药店、冷饮、文具、面包糕点、缝纫、洗涤、 粮油

书店、文印、音像制品

小吃、小百货、土杂、影视

2.行业空间分布特征

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可得出昆明市商业服务业各业种相互交织、组合而成的空间分布特征:

(1 )服务等级低和较低的商业服务业种均匀分散分布于市内各处。这表明昆明市CBD不发育,商务活动开展的范围和程度都不明显, 与一般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特征不尽一致。

(2)较高级别的商业服务业呈向心分布, 并且沿城心向外延伸的主要道路集结,渐次稀疏。

(3)中等和较高级别的商业服务行业离心并沿环干线集结分布。 这是随近年来城市扩展而出现的一种分布特征。如一环路、二环路附近集中布局了若干宾馆;永昌小区、螺丝湾集中布局了各类批发市场;环城路东北部则为家具、建材、汽配、五交行业的局部集聚区。

(4 )具有相当高级别的商业服务业在市内交通优越的地段和要道口局部集聚。这是昆明市近年城区功能分化,居住区外迁的结果,为城市次级中心形成的开始。

3.商业地域结构类型分析

通过能代表主要分布特征的四个主因子的地域聚类(聚类计算中采用“最长距离法”),得出昆明市商业地域结构类型划分及其特征:

昆明市主城区商业服务业地域类型与特征

类型 分布区域

离心型 城心以外区域

中低级商业地域

广布型

全域分散

低级商业地域 住宅区相对密集

城心与近城干线型 城心及其周边主干

高级商业地域

道、要道口

城心集聚型 城心区

中高级商业地域

外缘千线型及过渡性

外环带及其干线

中级商业地域

中环干线型

中环带及其干线

专职商业地域

类型

特 化 业 种

离心型

B型业种

中低级商业地域中低级服务级别

广布型

D型业种

低级商业地域 特化度不高、服务等级低

城心与近城干线型 A、C型高级业种

高级商业地域 大商厦、大医院、自选商场

城心集聚型 A、D型业种

中高级商业地域 中高级别

外缘千线型及过渡性 灯具、家具、五交、土杂、旅店

中级商业地域 等中级服务业种

中环干线型 批发、宾馆、汽配、大中百货、

专职商业地域自行车等较高级业种

二、昆明市商业地域结构形成因素分析

昆明市主城区的商业地域结构是环境因素、商业内部经济因素和消费行为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

(1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从经济活动的供求两方面来影响商业地域结构。据昆明市1978~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间相关系数计算,其相关程度高达0.937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还从供给方面直接影响商业设施与网点的建设布局,从而影响商业活动水平,昆明自80年代以来一直在进行传统商业地域的改造,新商厦、新设施不断兴建即与此有关。

(2)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结构、密度、 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区内消费者的购物活动及商业布局。公路是昆明市内交通的唯一形式,整个路网呈近直交的格状,向外呈放射状延伸,边缘由环城路、二环路环绕。高级商业行业总是占据了城中心、要道口、主干线附近交通最为便捷的区位。而新的较高级别业种则在近城心带集聚,或者沿干线分布。从市中心向外围路网密度呈递减趋势,商业业种分布级别也随之递减;市区路网密度的东西差异也引出主城区东部商业地域中高级别与较高级别商业地域类型占比重大于西部。

(3)城市地域拓展演变的影响。 昆明市的传统商业地域是在南诏国统治时期至清朝这一历史时段内形成的,其城市地域的扩展经历了“拓东城”─→“鄯阐城”─→“鸭池城”─→“云南府城”的演变过程。在此期间,商贸职能一直十分重要,其范围大致在五华山、大德寺以南至土桥一带,以及东风西路—沿河路与青年路之间,尤以南部为繁华。传统商业地域为今天商业地域的构成奠定了基础,勾勒出今天昆明市CBD的大致轮廓,为城市极核所在,以致于在传统商业地域范围内, 一些旧商业街得以存留至今,显现出与高级商业地域穿插混杂的态势。

(4)市区东西两部分发展差异的影响。建国以来, 先后制定的“昆明市初步规划设计”与“昆明市总体规划”,规定了城市东西两部分的不同发展方向。东部对外交通联系好,邻近工业区,又分布有市府机关等重要行政机构,城市建设步子快,商贸职能很快形成并不断强化。与此相反,西部则成为各类学校和省级行政机关云集区,交通条件相对较次,城市商贸职能不明显。城市东西两部分主导职能的分异导致人口分布、社会环境和经济收入水平地域分布的差异,商业空间分布也随之出现差异:高级商业地域偏居东部,其商业网点密度也明显大于西部。

2.内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

(1)市场竞争条件下“门槛”的诱导。 城市商业行业的空间组合布局过程,实质上是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分配过程。一座城市各类商业行业布局是否合理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其市场空间分配是否得当、市场潜力开发是否有效。城市中人口分布、居民购买力、群体社会属性的空间差异,必然导致市场分布的不均衡性:“门槛人口”高的高级别商业种类占据市中心区位;“门槛人口”低的低级别商业网点以众多数量随人口分布呈散布状态,并广泛分布于城心以外区域。

(2)城市市区土地价格差异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 城市土地成为商品,具有了价格,其高低取决于所在区位条件的优劣。城市内部区位条件的空间差异导致级差地租的形成;级差地租又引起不同等级职能商业活动的地域分化。昆明市的城心及主干交通线交叉路口为高位价区,布局了大商厦、大中百货店、金银店等高级商业种类;由市中心向外,地价递减、商业种类级别渐次降低,因而随距离增加依次分布着皮件等专卖店、鲜花店、家具建材店、小百货店、小吃店等。

(3)集聚效益的作用。 城市内部地价价位相同的地点往往区位类似,适宜布局的业种亦不只一种,故商业网点既可散布,又可集中分布。商业网点在一定区位上集中分布,空间上相互接近、相互吸引,形成有效的相关区位,可以产生集聚效益。在集聚效益的激励下,昆明市商业布局出现了两种集聚方式:一种是同部门商业网点成组布局,逐步形成城市的专门职能化商业地域。如批发、汽配、家具、建材、宾馆等行业在外环干线及环城路附近集聚,成为辐射全市乃至全省的专门化商业地域;一种是经营内容关联性强、服务等级相近的部门,其企业在一定区位成组布局。如纺织、服装、鞋帽等部门在城心周边集聚,相互协作启发,诱导消费。

3.消费行为因素的影响

人们的消费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仅与购物者的职业、偏好、收入水平、生活习惯有关系,而且同其消费心理和行为过程相联系。购物时显露出的求近省时心理、求质心理、崇尚名牌心理,以及购物行为的省时性、选择性、向心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影响商业种类的布局和效益。昆明市商业地域结构的形成也不例外。

三、商业地域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

1.存在问题

(1)低级别商业地域所占比重大,商贸业发展水平层次不够。 主城区489个商业基本地域单元中,有320个属于低级商业地域,占全域的65%,低级和较低级商业服务业广布于市内各处是其商业地域结构最突出的特征。按主因子排序,昆明市商业地域结构的特征序列为分散分布、向心分布、离心分布、局部集聚,与国外同类研究的共同点——向心分布特征位居首要相比较,表明昆明市的商贸业不尽发展,市区的中核或CBD发育不够。这一点同昆明在全省的地位与作用是不相符的。

(2)高级商业地域的城心集聚不明显, 传统商业地域在城心带所占比重偏大。在昆明市的城心地带,高级商业地域与传统商业地域平分秋色、混杂分布。高级商业地域只占城心面积的53%。由于低级业种挤占了城心带的有利区位,致使若干高级业种过早向外扩张寻求发展,在近城心位置及干线附近定点布局。而市中心由于高级和低级业种混杂,而且低级业种过于集中,引起交通拥挤、人车相互干扰,交通便捷性下降,区位优势因此削弱,彼此均难以发展。

(3)专门职能商业地域发展水平低,未形成城市商业特色。 昆明市的专门化商业地域的形成还处在初始阶段,在地域上显示较好的是市区西南部环城南路沿线、二环南路西段沿线以及市区东北角环城东路北段沿线。从构成专业职能的业种看,以宾馆、汽配、家家、建材、自行车等行业为主,其级别均不等,并未体现出昆明应有的比较优势,相应的幅射范围仅限于滇中地区。与之相反,已有一定基础的服装专卖店、珠宝专卖店却未形成专门集聚区。

(4 )较高级别的日用品类商业服务业的布局跟不上城市住宅区的发展变化。目前昆明市住宅区主要集中在中环带和外缘带,人口外迁趋势未减,然而市区的商业布局并未随之跟上。前述分析已明确揭示:城心以外的中环带和外缘带主要分布的是中低级别业种,中高级别业种尤其是家用类商业服务业业种布局大为滞后,城心低级别服务业未能迅速随之外迁。其具体表现是大中百货店、纺织品店、鞋帽店等在中外环带的住宅区比例过小,大医院、鲜花店、照像馆等也未在新建住宅区和边缘区相配套。商业布局的不合理滞后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强化了市民购物的向心性行为,增加了市内交通和市区环境压力。

综上所述,昆明市商业空间组合存在许多矛盾:商业种类级别与其所占区位不一致;商业服务业布局与人口分布、交通格局不协调;商业地域的宏观结构与城市发展方向及职能转变不适应,整个商业地域结构系统处于从集聚阶段向扩散阶段转变的这渡时期。一方面,塑造昆明市商业地域结构的主角是低级别的广布型业种,专门职能分布不明显,高级商业地域在城心集聚不够突出;另一方面,城心由于高低级别业种混杂分布,出现交通过度拥挤的集聚负效应,高级商业地域已表现出在近城心带布局,并沿干线向外扩展的趋势。整个系统处于由无序混乱状态走向有序化的转折调整时期。

2.调整对策

(1)以城心带为重点,加强CBD的发育完善。依据昆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必须将城心地带作为调整重点,深化CBD, 才能发挥其全省经济中心,面向东南亚的商贸旅游中心的作用。首先要加强旧街区的改造力度,使其区位优势得以重新体现,以吸引高级别业种向城心集聚,共享已有的配套设施,充实CBD的高级商务职能, 当然在改造的同时,一些有特色的传统商业地域应注意适当保留。如位于城心区的清真食品一条街——顺城街,至今仍颇有市场,无疑应保持与发展。其次要配合市场体系的建立,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利用级差地租这一经济杠杆为高级别业种进入城心区位提供公平竞争机会,同时引导不必要的低级业种自觉退出高位价区位。另外,在旧城区改造时要注意把交通线路布局与附属设施设置相配合,构筑一个时空畅通的交通环境,及早遏制集聚负效应的出现。如在综合大型商场附近尽可能增设公共汽车站点;在城心带增加步行街数量;利用地下城防设施建地下商场、地下商业街等。目前正义楼至金碧路沿三市街方向修建的长约800米的地下商业街, 对缓解正义楼一带人流压力起到较大作用,今后在其南屏街方向、东风西路方向、正义路方向均可以类似方法对地面人流进行疏导。

(2)加强中外环带次级中心的建设, 完善昆明市的商业地域结构。昆明市的部分高级别业种已在中环地带和干线附近有所集聚,为次级中心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而外环及中环带住宅密集区急需进行高中级别业种与低级别业种的配套布局;加上城心区已因交通过度拥挤出现了集聚负效益,因此,在注重城心CBD建设的同时, 应强调集中布局与分散布局并行,在中环干线与外环带住宅集中分布区配置一定比例的较高级别商业中心,形成昆明市的若干次级中心,充实和完善昆明市商业地域结构。

(3)促成专门职能商业地域的形成发展,构筑昆明商业特色。 专门职能商业地域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目前昆明市的专门职能地域还处于初始阶段,因而必须加速发展。首先对已有一定基础的专门化布局地域实行等级配套和硬件设施配套,以利形成专卖店和名店。在产品体积大、重量沉的家具、汽配、建材等经营区应修建停车场,配备相应的搬运设施,一则方便顾客购物运输,同时也可避免因搬运等候,人为造成附近交通干道臃塞,影响交通顺畅。其次,对已有一定特色的专门化部门集中分布区予以扶持发展,如环城北路西段高校与科研机构云集,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明显,对电子产品需求量大。1990年经政府统一规划,给予优惠政策,在这一地区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在园西路已形成了“电子一条街”,不仅满足了本区域的市场需求,而且真正体现了昆明市为全省科技中心的地位与作用,成为辐射全省的电子产品市场区。类似的专门化地域必须给予大力扶持,使之更上一层楼。最后,对地区优势明显的业种的布局应积极诱导,才能构筑昆明市的商业特色。如鲜花批发业,它充分体现出昆明市独特的气候资源特色与便利的航空运输优势,加强发展能获得全国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的比较利益。花卉业的开发是云南省“九·五”规划的重点产业之一,与之对应,昆明市也拟定将在市区北郊筹建两个大型鲜花批发市场。有关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相应措施,尽快促成这一特色专门化地域的形成完善,使其幅射范围不断扩大。

标签:;  ;  ;  ;  

昆明市主城区商业区域结构特征及调整对策研究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