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水务局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属于特大型工程,其建设的周期较长,耗费的资金较多,影响的范围较广,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建设的质量,其中基础施工是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本文主要探讨基础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处理技术,希望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带来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节往往较为复杂和困难,例如在基础处理的过程中,会遇到软土问题、渗透问题等,如果基础处理不到位,将会影响未来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会浪费政府的投入,为此,在基础处理环节,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保证建设的质量。笔者结合近几年的研究结果,为相关建设工作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基础处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具体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承受的载荷较为复杂,面临的问题较多,施工工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基和基础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也比较多,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进展,给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其中大多数事故的出现与地基处理不当存在较大的关系,施工单位使用的技术不合格,将会降低施工的质量,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施工在地基条件方面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基础处理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施工人员应当减少施工的过失,使用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同时,监理单位也要加强监督,保证施工的实际效果。
水利水电工程中含有较多的隐蔽工程,这些工程由于并不显眼,容易受到施工单位和监督单位的忽视,而如果这些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工程带来不好的影响,例如基础处理环节就是非常隐蔽的施工环节,其在建成之后往往不能返修或者很难返修,即使上层建筑非常优秀,也不能弥补基础处理的问题,因此,要重视基础处理施工,提高施工的效率。在基础处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制定好的图纸进行施工,使用的材料、工艺等要符合规定,基础处理的数据要与图纸的要求相符,只有这样操作才能为施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当对施工场地进行勘察和对比,找出存在影响因素较多的环节,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在枯水季节进行,施工的时间要求较高,施工单位还应当加快施工的速度,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工作,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面临的地基情况较为复杂,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的土质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是相同的地区,其具体的地基条件也会有所不同,为此,要对具体的地基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一般地基的情况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对这些地基进行处理,使之达到施工的要求,一般地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基出现滑动问题,这样使得上层的坝体也会出现滑动的情况,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牢固程度就会降低,所以,要保证地基具有较强的抗滑能力;二是地基容易存在渗漏的问题,这是水利水电工程常见的问题之一,这种问题随着水压的增加会更加明显,如果不解决渗漏问题,水利水电工程的牢固程度和生产效率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地基也非常容易出现破坏的情况;三是地基容易出现沉降的问题,这是因为随着坝体的建设,上层建筑的重量大幅增加,地基的承受能力受到较大的考验,在达到临界值之后,地基会发生沉降,上层的建筑物也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四是地基的强度较低,这种问题出现之后,水利水电工程的牢固程度会降低,坝体容易出现坍塌的问题。因此,在处理基础的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和因素,降低如上问题的出现概率,增加基础的综合能力,使之符合施工的要求[2]。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中常用的方法
(一)锚固方法在基础处理中的应用
这种施工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处理技术,其优点是稳定性较强,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基的强度,这种技术在山区地区应用较广,因为山区地区的土质较为坚硬,能够达到锚固的要求。锚固技术还能有效地减少工程量,提高施工的效率,如果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处在山区地区,则应当对地基进行处理,保证地基具备较好的稳定性,满足长时间使用的要求,锚固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达到施工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施工人员和技术,解决其中的不良问题和因素,提高基础处理的能力,从而建设处合格的基础工程。
(二)预应力管桩在基础处理中的应用
一般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环节中,预应力管桩也是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强度高,施工的稳定性较强,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的质量,通常施工单位可以使用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与后张法预应力管桩进行施工,这两种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工艺和效果会存在一定的不同,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预应力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震动法、射水法以及静压法等方法也开始得到应用。预应力管桩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保证施工环节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还应当注重施工的质量。在使用该技术时,要对具体的施工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了解,在充分的了解之后,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施工的效果[3]。
(三)水泥土在基础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水泥土在基础处理过程中也会有较大的应用,其施工的质量会极大地影响整体的工程质量,水泥是地基加固的重要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水泥与水搅拌均匀,在水泥灌浆的过程中,要保证深度合格,一般要求其深度达到50cm以上,只有这样才能具备较强的强度,能够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同时,土壤的质量和密度也会极大地影响基础的质量,在搅拌水泥的过程中,要对具体的土壤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4]。
总之,在现如今的国内形势下,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同时要保证建设的质量,重点是提升基础的处理质量,使之符合施工的要求。我国相关施工单位应当研究和探索较为有效的施工技术,提升自身的施工能力,更好地促进施工工作顺利进行,同时避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基础处理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和监管,保证施工效果与图纸要求相同。基础处理环节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相关单位和人员的重视,希望各方能够同心协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史云海.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3,19:202.
[2]朱瑞国.浅论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3,18:188.
[3]张新胜.水利工程软基础处理方式探讨[J].陕西水利,2013,1:106-107.
[4]魏静,刘兆楠,丁万峰.探究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处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3,6:73-74.
论文作者:褚顺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基础论文; 地基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预应力论文; 质量论文; 环节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