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教育论文_罗婧予

浅谈艺术教育论文_罗婧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20)

摘要:艺术教育有利于个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因此,本文所探讨的艺术教育并非仅仅艺术专业的学生,而是国民艺术修养的培育。在今天人们谈论经济比谈论文化更多的时代,艺术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今天,我们研究艺术素质教育,无论是对青少年还是成人艺术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艺术教育;教学;人文

一.艺术教育的研究背景

艺术教育,也被成为“造型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教育”等,不同的名称体现了对艺术教育涵义的不同理解。鉴于我过在学术研究领域尚未普遍接受“视觉艺术教育”和“视觉文化教育”这两种提法的现状,本文仍然采用“艺术教育”提法,但其涵义不再局限于以往所界定的范畴,而主要采取“视觉艺术教育”的涵义,同时也吸取“视觉文化教育”的部分涵义。即艺术教育的范畴包括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既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知识和技法,也包括新兴的与在未来不断兴起的视觉艺术作品和现象,以及日常活动中能建构并传达个人的态度、信念以及价值观的各种视觉影像,并主张通过艺术学习,培养学生视觉阅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对其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进行思考与解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读”、“写”、“算”为重点的三R课程,旨在适应发展中的工业化社会的学院。之后,泰勒的课程理论框架超越了三R,拓展并扩大了工业功能主义。但在泰勒所倡导的课程原理中仍然存在预设目标的假设,课程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一个环节,教育的促进人心灵成长的内在价值被泯灭了。20世纪末,当量子力学的不稳定性和相对性最终产生超越自身局限的影响后,人们对科学的深化产生了怀疑,开始认识到视科学为探究世界的唯一途径,由此却失去或忽视了文化与精神的问题。此时,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各领域都出现了新的观点,现代机械的形式主义范式收到后现代中性混沌范式的挑战。

二、艺术教育的目的

艺术教育肩负着承载和传承人类文化的功能,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体现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艺术素养提升和人格完善等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概括起来说,艺术教育要实现:

1.帮助学生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更好地建立自信心;

2.为了加强学生的视觉意识、 能力 ; 发展周围环境的了解

3.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国内外艺术文化概括;

4.良好地促进学生协调眼、手、脑的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感经验;

5.引导学生适当地抒发情操;

6.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不断地去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8.引导学生体验和认识艺术创造的方法;

9.全面的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陶冶学生的性情;

10.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和交往;

11.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

二、艺术教育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艺术教育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从侧重于学科、学生、还是社会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美感教育与情操教育、创造教育与个性教育、生活艺术和社会传达的教育这三种主要类型。从目标取向以及教学层面的角度出发,艺术教育可以分为四大类型:(1)非艺匠养车的古代美育;(2)技术导向的艺匠养成教育;(3)实用导向的造型艺术教育;(4)近代中小学普通艺术教育。从场所上分,艺术教育又可以分为:学校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家庭艺术教育等。早在上世纪40年代,我国杰出的油画家和艺术教育家吕斯百先生就提出“艺术教育是综合的教育,综合社会、学校、家庭三部的教育”,并指出:“艺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亦可以说艺术教育的对象就是社会”,“家庭教育与艺术教育关系最为密切。可说和社会教育并无两样。”

在人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例如中小学时期接受艺术学科教育,大学时期休息公共选修课中的艺术科目,还有参观艺术馆、博物馆,观看电影电视中有关艺术的内容等机会。如果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看,人们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更多。广义的艺术教育从人出生一直持续到死亡,是贯穿一个人的终身的过程教育。因此艺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总结

现如今,艺术教育必须将直面人文方面的思考,素质教育必须加以全面的发展,所以我们必将:

(1)回顾艺术教育的历史,去探明艺术教育的开端与发展过程及其特征与规律,吸取经验和遗忘教训,把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更好地相结合。

(2)做到归纳艺术教育现状中的特征是分析艺术教育现状的重要部分,艺术教育中的内在与外在的原因是我们需要探究的,并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更好更快地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3)预测社会、教育以及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对艺术教育所呈现的影响,并制定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艺术改革与发展的规划。

确立艺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艺术学科所特有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目标,创造性地构建艺术学科课程, 真正走进人文教育与人文价值充分体现在艺术教育中的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艺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大根

[2]对艺术教学的理论和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艺术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杨成、钟朝芳

[4]《中小学艺术教学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罗婧予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浅谈艺术教育论文_罗婧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