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新编高中语文试验教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编论文,高中语文论文,教材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今秋开始,天津、山西和江西三省市高中新生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用本)》。这套教科书是根据国家教委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用)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编写的,是体现新的改革精神,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面向21世纪的新教材。
在体系和结构上,这套教材改革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分编合订,自成系统。即将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开编写,各成体系却又合订为一册。在传统的语文教科书中,长期是只有阅读部分,而无写作部分,更无口语交际内容。80年代后期,写作训练内容编进了高中教材,但只有简要的训练提示和训练题目,还不能说是系统的写作训练教材。现在,将阅读和写作、口语训练分编,既体现了新大纲中关于读写听说几种能力全面训练的原则,又有利于使几种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完成各自不能互相替代的教学任务。具体来说,在阅读训练方面,高中三个年级做了如下安排:高一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高二学习我国现代、当代、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现代、当代和外国作品按照文体编排,古代作品按照兼顾历史发展顺序编排。高三学习文化内涵较丰富的现代论文、科技说明文和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析现代文和文学作品的能力,课文按照作家或者体裁编排。三个年级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序列。在作文和口语交际训练方面,也分阶段形成序列。写作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一上),进行专题训练,着重培养从事写作必须具有的诸如立意、选材、谋篇、表达等几种能力,而这几种能力训练又是按照写作过程进行的分解训练。第二阶段(高一下、高二),着重提高写作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能力,并学习编辑作文集。第三阶段(高三),在继续训练实用文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培养文科学生、理科学生和预备就业学生各具特点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训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一上),培养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内容有即席发言、演讲等。第二阶段(高一下、高二),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内容有体态语、交谈、采访、讨论、表演(对白)、辩论等。
第二点是精简内容,突出重点。过去高中语文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庞杂重复,重点不够明确。编排上、长期沿用按照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和比较复杂的议论分为三个阶段的方式,与初中的编排顺序完全相同,形成教学内容低层次的重复;在训练重点的设置上,由于未能跃出文体的限制,各种文体读写的方方面面仍要涉及,教师在教学中只能逐篇面面俱到地讲授。这套新教材摈弃了教学内容的简单循环,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记叙、说明和议论文章的基础上,高一教材现代文阅读不分文体组织单元,而是顺应当前讲究各体文章相互渗透的大趋势,抽取各体实用文的共同规律作为训练点,形成由理清思路、概括重点、揣摩语言、筛选信息、把握文意和质疑问难六个训练点组成的现代文阅读训练序列。这样安排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和繁杂,使能力训练重点突出,真正完成初中学习内容的巩固、延伸和深化。高二年级在高一现代文阅读能力已有系统训练和接触较多文言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初具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而高三对文化内涵丰富的文章做研讨,是文章阅读的高级阶段;对文学作品做评析是文学作品欣赏的高级阶段。这样,由培养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到培养对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再到培养对文化内涵较丰富文章的研讨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评析能力,各年级重点明确、集中、突出,必将改变语文教学序列不明、层次不分、重复无效劳动多的状况,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为配合课内的阅读和写作,还编配了《语文读本》,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课文。
综观这套教材,应当说已在总结多年来语文教改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语文训练序列,为高中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的改革开辟了新的路子。它在以下几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新教学大纲的精神。
一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套教材在紧紧抓住发展语文能力这个根本的同时,还重视学生心灵的塑造、智力的开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培养。为了打牢学生的文化根底,这套教材大大加强民族和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分量,选文力求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化著作中的精品。课文练习、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设计也都着力于启迪心智,教给方法。
二是坚持能力训练为主。这套教材除了以能力为线索来构成教材体系外,还十分重视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阅读方面第一次把筛选信息、概括重点等作为训练重点,把培养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放在阅读训练的重要位置上。写作方面,坚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21世纪初社会的需要来选择确定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具有处理生活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写作能力。对于汉语知识,则摈弃只研究讲授静态语言知识的做法,重视语言的动态研究,要求指导学生根据目的、对象、场合、上下文等语境因素,灵活调整语言行为,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三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编写者在将教材编辑成为“学本”上作了许多努力。教材既包括教科书,也包含语文读本,课文分教读和自读两类,目的是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自学训练。课文编配了训练重点、提要、注释和练习,有的还加评点、批注,以便于学生自学。教材还进行有关语文自学的指导,如文言文的课后练习对背诵逐课进行了具体方法指导。
四是注意发展个性和特长。这套教材根据国家教委1996年颁布的课程计划的规定,将教材分编为必修课教材、限定选修课教材、任意选修课教材和活动课教材。高一、二都用必修课教材;高三,文科、理科、和预备就业的学生选用各自的限定选修课教材。这些教材有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学修养,有的侧重于提高学生学习科普论著的能力和写作理科应用文的能力,有的侧重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此外,还有近十门任意选修课教材,以满足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需要。
面对这样一套体例、结构和内容都有重大改进,面貌一新的教材,在教学要求未降低,课时安排又是有史以来最少的情况下,无疑需要我们真正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法,教会学生自学,才能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