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_审计计划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_审计计划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要内容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被审计单位相关法规政策、采用的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以及必要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等。

(二)分析、掌握委托部门对该审计事项的特别要求;走访纪检监察机关,听取他们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索取其掌握的群众举报线索或反映的问题及处理情况;根据需要,审计机关可请求纪检监察机关予以配合、支持审计工作,及时提供与审计事项相关的情况和群众举报线索。

(三)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或审计组组长可与被审计领导干部谈话,了解其任职、分工的主要情况,任期内所负责的主要工作和重大经济决策活动,以及遵纪守法的有关情况。

(四)了解并收集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状况,以及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有关情况;向审计对象索取会计报表、电子数据、账簿、记账凭证、银行账户情况表、内控制度以及执行情况等资料,全面掌握审计对象内部控制环节及所起的作用。对审计对象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要反映的重点问题。在审计调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对账务情况十分重视,将大量精力放在审查账目上,忽视了对账外情况的了解,仅停留在查阅合同、会议纪要等文字材料上,尤其忽视对工作流程的了解、测试。毕竟审计组几个人在短时间内对被审计单位一年或者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业务往来进行审计调查,要做到面面俱到也不太现实。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发现问题,一旦发现问题要追根溯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进一步发现被审计单位在某些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以便提出合理、完善的管理建议。

(五)了解并收集涉及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处行业相关资料,了解掌握其情况及特点,同时收集该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如宏观经济形势对被审计单位产生的影响,政策因素对被审计单位产生的影响,政府对被审计单位限制性要求等;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情况,主要了解该行业是新兴产业还是老牌产业,其前景状况如何,是属于资源枯竭的能源消耗型,还是前景可观的节能效益型;国家对该行业的各种经济技术指标、衡量标准等。在分析行业大背景的前提下,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审计线索和突破口,确定实施审计的重点,最终提出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法,使审计实施更有的放矢,更有成效。

(六)参考以前年度的审计资料,如以前年度发现的问题,以前年度审计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等;对审计建议的采纳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等。在审计之前,通过对以前年度审计资料的审阅和对审计案卷的分析,从中发现该单位的内部控制薄弱点,进而确定审计重点,以节省审计实施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七)收集分析会计数据,确定审计重点。要强化在审前调查阶段就开始收集审计对象的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通过对数据的认真整理、分析,掌握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总体情况,初步评价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以便确定审计重点,寻找有价值的审计线索

审前调查的主要方法

(一)审阅调查法。是通过对书面资料进行审查、阅读而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查阅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地区背景材料,掌握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行业规范、制度规定、会计制度,明确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方向。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报表、账册、财政财务收支计划、内部管理制度、重要会议记录文件合同,调阅相关的审计档案、统计资料等,通过查阅相关的经济活动资料,管理制度、审阅基建合同、业务流程,找出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确定审计重点。如对某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前调查审阅基建合同时,发现该单位将办公大楼部分铺面及房屋抵还基建款的条款,我们把这线索列为重点内容,查出账面没有反映的房屋抵工程款130多万元。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收集有关资料,熟悉被审计单位内外情况,为下一步调查作准备。

(二)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发放调查表而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调查表的设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设问式,将调查的内容和提纲设定为若干个问题;一种是表格式,根据调查内容确定若干个量化指标,问卷调查通常可与布置自查结合起来,如内控制度调查问卷,被审计领导廉政建设方面调查问卷。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查询有关问题,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可能出现的账外信息。

(三)访谈调查法。是通过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访谈而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访谈的对象既包括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干部职工,也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审计组进点到了被审计单位,首先要集中一定的时间听取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可以采取召开审计进点会,集中听取汇报的形式,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介绍本单位的职能职责情况、机构设置情况、任务完成情况、执行政策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的内容。还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召开小型座谈会的方式,听取有关职能部门或业务处室的同志就本单位或本部门主要业务的操作流程、执行的政策依据、涉及的具体环节进行介绍。然后要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搜集到的资料,对涉及到的下级单位或有关部门单位进行延伸走访。一是走访下级单位。调查组不能将调查的内容局限于本级,而是要在掌握本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将调查本级与调查下级结合起来,带着在本级掌握的下级单位的资料数据,到下级单位去核实,进一步深化调查内容,寻找上下级之间在管理、交易、往来方面出现的漏洞,从中发现问题或线索。二是走访相关部门或单位。如有针对性地走访政府职能部门,了解到国家在某一方面的方针政策;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了解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情况和行业特点;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往来单位,了解业务交易和工作往来情况,如对某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前调查时走访纪委部门,了解该单位有人举报基建方面存在问题,我们根据该线索,审阅所有基建材料,查出扩大规模,没有及时结算结转固定资产等问题。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收集更多的信息,拓宽审计思路,发现重点关注领域。

(四)观察调查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实地观察来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应用于调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和财产物资的管理等方面,如对固定资产、现金等资产进行突击抽查盘点,对工作流程进行现场观察,参与了解等。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实物和行为的亲历汇报,初步判断行为的规范性和实物的真实性。

(五)分析调查法。是通过对书面资料所反映的各种比例和趋势关系的计算与比较而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报表的横向纵向分析、账户的结构分析和相关经济活动的因素分析,揭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线索和变化趋势,根据异常波动确定审计重点。也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报表进行试审,看科目余额的数额、年度变化,确定审计的重点科目。审计组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情况和资料,结合项目审计的总体目标,及时进行讨论审议。一是各个小组要在掌握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对深入到有关处室或下属单位了解的政策执行情况、经营业务情况和实际操作情况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总结出审计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确定重点和内容,经议定后形成审前调查材料。二是对各小组汇总上来的资料要进行分析梳理,进一步寻找重点问题的线索,归纳出重点问题,研讨审计方法,明确正式进点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如对某单位进行审前调查时,通过对比报表,发现合并前往来科目数额很大,合并后的往来科目金额很小,初步判断,合并前可能隐瞒收入,并确定为重点,进行抽查原始凭证试审,发现该局把下属单位缴款和部分费用挂在往来科目核算。

(六)重点调查法。是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少量典型样本进行重点检查的一种方法。主要运用于某一地区、某一行业、专项资金开展的一条鞭审计,带有试审的性质。由于审前调查的内容较多,涉及的单位、人员也较多,审计客体的千差万别,长期以来挑战着审计人员对不同领域知识与信息的持续获取能力,需要充分利用审计职业判断的敏锐性,需要审计人员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主要矛盾;从全局着眼,善于总体把握;敏锐地捕捉到相关的信息,并及时汇总,作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与重点。例如我们对某单位审前调查,在审计调查过程中,专项资金占所有收支的绝大比重,我们把专项资金下拨情况作为重点进行审核,还对各项专项资金的来源及下拨途径、使用范围和效益进行详细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就要求调查数据要尽可能细分,数据越具体,后期的分析和对比就越容易,结论就越准确。同时要开阔思路,不能仅局限于审计调查项目之内,要把取得的调查数据放在更大的区域内来看,通过多方对比,情况就会逐渐明朗。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抓住典型,解剖麻雀,理清审计的整体思路,规避大型项目的审计风险。

标签:;  ;  ;  ;  ;  ;  ;  ;  

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_审计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