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胸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论文_李海群 柯敏 王听

浅析心胸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论文_李海群 柯敏 王听

铜陵市人民医院 安徽铜陵 244000

摘要:目的:浅析心胸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心胸外科收纳患者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入)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入)采用综合性的心胸外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安全问题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后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护理干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常规护理水平以及安全意识十分重要,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以及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关键词:心胸外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对策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无损于病人为先”,表明确保病人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但现阶段我国的医疗事故偶有发生,护理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不让大家重视起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护理行业是所有行业中职业风险最高的职业之一,护理人员的安全也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为了有效降低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胸外科科室收纳患者的治疗风险和确保我们自身的安全,本实验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心胸外科200例患者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的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 6月期间本院心胸外科收纳患者20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检查结果可判断实验对象符合纳入标准[2]。随机将20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龄(50.73±7.47)岁,病症类型:气胸:30例、冠心病:30例、心肌梗死:20例、慢性脓胸:20例;观察组:男60例,女40例,平均年龄(51.85±6.65)岁,病症类型:气胸:25例、冠心病:30例、心肌梗死:25例、慢性脓胸:20例。对比分析各组病患病例组成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该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给予该组患者常规的健康教育、心理教育以及功能恢复训练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给予适量的药物治疗[1]。

观察组:给予该组100例患者采用综合性的心胸外科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内容:1)常见的安全隐患:根据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的安全问题可总结出,在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较为缺乏、护理人员沟通不当、患者卧床姿势不当、患者出现跌倒以及坠床情况、护理人员不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等[2]。2)预防对策:a.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各项专业知识技能及沟通能力的培训,并定期给予考核和质量检查。不仅有助于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助于护理人员能够采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化解患者同护理人员之间的误会以及矛盾。本科室也要加强对新入职的低年资护士进行专项培训,以临床上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为原型,通过情境模拟法从“错”与“对”两方面进行演练,该方法直观、形象、具体、深刻,使参与的护士对存在的问题及规范操作印象深刻,更有触动性[3]。b.护理人员应使用本院制定的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史、现阶段身体状况、跌倒史等,入院时即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早期评估,以更好预防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跌倒、坠床以及压疮等不良情况出现。c.根据胸外科实际开放床位,配制有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以补充本院心胸外科护理人员短缺的弊端,并对护理人员日常排班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心胸外科患者能接受高效优质及时的护理治疗干预[4]。d.改革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如优化“从头到脚护理模式”。在交接班、治疗、护理时,排查不仅包含病人本身疾病和护理安全,还包含床单元周围环境、仪器、用电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时刻、全面的护理工作模式,才能更好地确保护理安全[5] e.完善评价体系:目前关于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还不成熟,尚未有一套完整的、能够客观反映护理安全质量的评价体系[6]。但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本着以实际数据为评价基础,以病人为评价核心的原则来逐渐完善评价体系。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接受干预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安全问题出现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干预治疗的满意程度调查,并准确记录下实验数据,以供实验结果研究分析。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全面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问题出现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问题出现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坠床:2(2%)、跌倒:15(15%)、压疮:3(3%)、投诉:2(2%)、总出现率:22(22%)。

观察组:坠床:1(1%)、跌倒:2(2%)、压疮:2(2%)、投诉:0(0%)、总出现率:5(5%)。

2.2将两组患者对其所接受护理干预治疗的满意程度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对其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很满意:50(50%)、满意:15(15%)、不满意:35(35%)、总满意度:65(65%)。

观察组:很满意:72(72%)、满意:18(18%)、不满意:10(10%)、总满意度:90(90%)。

3.讨论

心胸外科是临床较为主要的科室,该科室所收纳的患者大多存在心胸脏器等重要器官不同程度的疾病,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且在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有效的提供心胸外科患者优质的临床护理干预,提高心胸外科科室人员临床治疗专业技术以及安全意识十分重要。

综合性的心胸外科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并对护士进行护理培训,使其掌握更好的专业知识,并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出现。本实验通过研究浅析心胸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可知,观察者患者接受综合性的心胸外科护理干预后,治疗期间安全问题出现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2%),且患者对其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满意程度(9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5%),均p<0.05。

综上所述,对于心胸外科科室治疗的患者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也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以及安全意识,因此适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参考文献

[1]廉颖.浅析心胸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9):9602.

[2]张馨文.探讨心胸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预防对策[J].特别健康,2017,7(20):161.

[3]周晓琴,李霞.情境模拟法在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5,5(22):384-386.

[4]张冉,刘文利,田彩霞等.探讨心胸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预防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7,11(43):153.

[5]杨磊,文淑娟.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工作环境的创建和效果[J].护理研究,2015,29(9):3159-3161.

[6]王妍,田敏,袁越等.国内外护理安全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8,32(7):1011-1014.

论文作者:李海群 柯敏 王听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浅析心胸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论文_李海群 柯敏 王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