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创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因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会伴随一些高空作业,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给企业与职工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建筑施工现场亟待采用先进技术,进而实现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含义及其特征,分析了我国建筑企业高空作业安全管理的问题,进而探讨了建筑工程高空作业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空作业;安全预警;管理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得到迅速发展。施工量日益增多,工作队伍也随之不断扩大。在建筑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显现许多安全问题。因为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建筑施工的任务通常有着流动性较强、施工周期长、工作量大等特点,导致受伤率不断上升。给建筑施工人员带来生命的威胁,同时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建立安全预期系统进行施工现场的有效监控与管理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含义及其特征
高空作业,又称高处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高处作业分级》规定:高处作业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或2mW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坠落高度基准面指通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iwi。根据这一规定,高空作业覆盖范围广泛,包含的施工工序较多,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操作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W及在结构主体W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作业,只要可能坠落高度达到2m,就属于高空作业范畴。建筑施工高空作业主要包括临边、洞口、攀登、悬空、交叉、操作平台这六种基本类型,运六种类型的高空作业是髙空作业伤亡事故可能发生的主要地点。
二、我国违筑工程高空作业安全管理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建筑业采取的是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的用工体制,用工来源主要是劳务分包,建筑企业不再拥有固定的产业工人队伍,施工任务转由劳务分包完成,而劳务分包企业承担施工任务的主要是农民工、临时工等类型工人。在建筑业从业的农民工普通存在教育程度低,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安全知识及安全防范意识欠缺等问题。同时,由于农民工工作流动性大,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建筑行业,很少有企业愿意对农民王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工具,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是造成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低下与安全事故频发的一大因素。
(二)生产及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以手工作业为主,机械化和王业化程度较低。在髙空作业过程中,很多危险性大的施工工序仍只能由人工进行施工,在建筑机械方面,进行外墙粉刷按广泛采用的高空作业工具是吊篮。在建筑工业化方面,如外墙施工,传统工艺需先对墙体进行处理,再刮徐外墙腻子,并进行粉刷,这些工序都需要工人在高空进行作业,危险性极离。此外,我国很多建筑企业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由于现场人多地广,工程量大,难以控制。
(三)缺乏足够的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包括人员、技术、设施等的投入、安全教育及培训、劳动防护及保健费用、事故救援及预防W及事故伤亡人员的救治费用等,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足够的安全投入非常必要,提供合格的安全防护设备,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组织安全技术交底等,能显著改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情况。由于高空作业施王的特殊性,高处施工的从业人员对安全防护设备的配备及使用要求更加严格。而我国在安全防护设备的配备方面严重不足,W工人的个人安全防护为例,高空作业时,往往只给工人配备安全帽化及必要条件下的安全带,而安全鞋、耳塞、护目镜和口罩等防护用品则很少提供。
三、建筑工程高空作业安全管理系统构建
(一)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第一,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安全知识共享。相关专家已经对工程的安全管理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丰硕成果。安全管理系统储存高空作业的安全管理常识,供相关施工员与管理者应用,这对提升管理水平十分有利。第二,施工现场实现安全信息的随时采集。建筑施工是动态的,因外部条件变化无常,现行的安全管理方式仅在于对现场的检查,结果通常反映局部现场的情况,想要切实控制安全事故,还需实现安全信息实时采集,便于随时了解施工现场的整体动态,对风险进行预先控制。第三,施工安全信息的自动采集。第四,智能识别风险与预警。安全风险的识别和预警,当前已有许多方式,如D-S证据理论法、神经网络法等,可以对实时分析现场采集的安全信息,构建数学模型,以编程的形式完成风险的智能分析。并将其输进管理系统。
(二)安全管理系统的构成
本文的建筑工程高空作业安全系统主要依托于BIM技术,构建4D建筑模型,并将相关功能模块嵌入软件里,达到施工管理的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系统模型基于BIM,采用RFID等技术建设信息平台,当作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并应用有效的风险分析、识别、预警、诊断等方法,建立核心功能层,实现高空作业智能化管理,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性能。具体参见下图:
图2-核心功能层的结构图第四,用户层。为系统的应用者提供友好界面,建筑工程的高空安全管理系统为施工、设计、监理、建设等公司提供了良好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有利于调动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安全管理。
(三)系统的工作程序
当系统启动以后,先按照施工进度信息,对4D的BIM建筑模型进行更新,再利用这一模型展开模拟施工,协助管理与施工人员正确理解施工过程,并经过安全知识系统、培训与管理系统的素材,进行技术交底与安全培训。在风险预警期间,万一现场发生失控情况,立刻开启事故处理模块,并组织事故诊断、救援、追责等事宜,同时把诊断结果向事故案例的系统反馈。等待事故解决后,现场再进入施工状况,系统进行新的工作循环。
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施工中展开有效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基于BIM的建筑工程高空作业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对建筑企业生产的整个活动展开实时智能化的监督与控制,并向系统反馈相关信息,有效地协助管理者采用有效措施控制现场局面,进而降低了高空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燕萍.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措施实例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08):210-211+22.
[2]殷旭.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展望,2016,26(16):171.
[3]杨涛. 建筑工程高空作业安全预警与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6.
论文作者:余立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高空作业论文; 作业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