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的效果研究论文_李乐平

李乐平

新宁崀山医院骨伤科 湖南邵阳 422700

【摘 要】目的:应用人工生物材料,研究对成人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我科收治且接受手术的9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按照住院号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6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46例(单纯传统疝修补术),分析两种术式的疼痛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复发率、疼痛发生率、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肯定,出血量少,复发率低,疼痛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及住院天数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人疝气;效果研究;人工生物材料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疾病,根据疝突出途径和与腹壁下动脉组织毗邻关系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其中斜疝最为常见,约占腹外疝的75%~90%,或占腹股沟疝的85%~95%[1],治疗首选手术。传统疝修补术创伤大、术后愈合慢,对术后康复很不利。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不断革新和手术方法的改进,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疝修补术,成为治疗疝气的主要手术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首先于1989年由美国医师Lichtenstein [2] 提出,该术式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用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层次分明,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故由此得名。本研究对腹股沟疝的2种术式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我科收治且接受手术的9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24例;年龄28 ~71 岁,平均(41.62 ± 5. 8)岁。原发性腹股沟疝73 例,复发性腹股沟疝19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性别、疝气类型、年龄等资料具有可比性。补片材料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Masherfix Plug。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法(Bassini 疝修补术)。治疗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关键要点是,取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中点上1.5-2.0cm到耻骨结节为切口,游离腹外斜肌腱膜,其宽度要能容下 6 ~ 8cm 的补片。精索往上牵引后,丝线连续缝合固定补片的圆角于耻骨面的腱膜组织上(距耻骨缘 1.5 ~ 2.0cm)。补片固定缝合应选用单丝聚丙烯线作缝合[ 3],补片的下缘连续缝合于腹股沟韧带的光面,直至内环的侧方。补片的上叶间断缝合于腹内斜肌或腹横肌腱膜。切口处常规敷料包扎,应用抗生素3~5天。术后10~12天拆线。

1.3 统计与分析 应用 SPSS 19. 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均就并发症和复发率进行12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术中出血量、疼痛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治疗组的并发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发病率高,在普通外科疾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发明以前,医学界的疝手术主要是缝合法,简单地说,就是将疝洞强行缝合。这种手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此这种缝合法又被称为传统疝修补术,包括 Bassinsi法、Haslsted法、McVay法等。临床实践发现,这种手术有很多弊端,手术方法繁杂,强行缝合疝洞破坏了患者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使腹股沟周围不同组织结构进行高张力缝合,由此产生的一大后果就是是疼痛,术后疼痛明显,有些病人术后甚至直不起腰来;牵扯感及局部隆起情况也不少见。另外,这种缝合手术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要卧床三天,住院长,术后三个月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这种手术还有一个更大的弊端是复发率高(10-15%)。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因为年老体衰,术后一段时间后,如腹压增高,比如大便、咳嗽、提重东西等,缝合部位因经受不了这样的压力,缝合处又裂开而复发。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疝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Cooper指出,腹股沟疝的病因是因为腹横筋膜缺损导致的[ 4]。疝修补术的目的是,修补缺损或薄弱的腹横筋膜,恢复其解剖上的连续性及完整性,最大程度地恢复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目前多用患者术中出血量,疼痛发生率、创伤大小、恢复快慢、并发症高低、是否易复发等客观指标来评价腹股沟疝的疗效。因此本研究采取疼痛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并发症及住院天数来综合评价2种术式的疗效。

自1989年Lichtenstein开展疝修补术以来,虽已有各种术式和手术方法的改进,但 Lichtenstein修补术仍为目前通用的修补术。国内石全等 [5] 研究发现,Lichtenstein手术比 Bassini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7.3%:25%),术后复发率也明显降低(0.6%:12%)。传统术式仍有较高的复发率(10%~15%);1997年以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应用;1998年报道了3000多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结果表明术后复发率<1%,复发疝者<2%,与传统疝修补相比复发率明显降低。

随着对腹股沟部位解剖认知的逐渐深入和人工生物材料技术的进步,采用人工生物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已逐渐被外科医师认可。人工生物材料的选择也从最初的聚酯补片、聚丙烯补片,到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每一个新材料的出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提供了更好的应用前景。

我们的研究可以发现,治疗组术中出血量、疼痛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术后追踪发现并发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的手术相比,其优点显而易见:首先手术简单,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术中不要求高位结扎疝囊,节省手术时间,比传统手术平均缩短30min以上,降低手术操作的复杂程度;(2)应用人工生物材料对腹壁薄弱处进行修补,最大程度上还原和保持了腹股沟区的原有解剖结构及层次,避免了强行牵拉缝合,不增加周围组织张力,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及再次手术者,使得与此相关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如术后疼痛、牵扯感及局部隆起情况等大大减低;(3)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组织损伤小,住院周期短,术后回访发现复发率也非常低,这是能够体现传统修补术和无张力修补术的一大优点。(4)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补片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且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聚丙烯线作缝合线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力和组织相容性[6],这些也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持续推广提供了强大的保障。(5)随着微创技术的兴起和推广,微创无张力修补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前景广阔。微创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具有适应症更广、组织损伤小、疼痛少、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远期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新式方法,特别适合老年人患者、巨大型疝气及复发疝气患者。

研究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的疝修补术相比,可获得显而易见的临床治疗效果,其适应症广,几乎所有腹股沟疝都可开展,尤其适用于有其他合并症的老年患者及再次手术者。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疗效确切,术后并发较少,适宜广泛推广的一种术式。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13:322-323.

[2]Lichtenstein IL,Shulman AG,Amid PK,et al.The tension -freehernioplasty.Am J Surg,1989,157(2):188.

[3]YerdelMA,AkinEB,DolaianS,et al.Efectofsingle-doseprophylactic ampicilinandsulbactamonwoundinfectionaftertension-freeinguinal herniarepairwithpolypropylenemesh:therandomized,double-blind,prospectivetrial[J].AnnSurg,2001,233(1):26 -33.

[4]FitzgibbonsRJ主编.马颂章主译.疝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0 -131.

[5]石全,陈崇宽,韦敬以.腹股沟疝 Lichtenstein修补术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学,2005,27(7):970 -973.

[6]马颂章,李燕青.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J].临床外科杂志,1998,6(4):234.

论文作者:李乐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3

标签:;  ;  ;  ;  ;  ;  ;  ;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的效果研究论文_李乐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