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全社会对安全工程的高度重视,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安全意识依旧薄弱,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相对匮乏。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对企业安全与公共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抓住学科内涵,明确学科定位,使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更好地契合社会与企业需求,创造安全良好的工作和生产环境。
关键词:安全科学与工程;新兴专业;学科发展;机遇与挑战
安全科学是一个仅有三十年发展历史的学科门类,安全科学与工程是归属于该门类的新兴一级学科。由于安全科学以满足人类安全需要、实现本质安全为目标,其科学性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而持续的讨论。特别是在当前背景下,多学科空前交叉、融合,安全科学与工程正面临良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思考和规划该学科的建设与研究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安全方面的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背景
(一)安全科学与工程的产生
为顺应经济快速发展和体制转型的大环境,工业企业都在努力抓生产、创效益。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易造成伤亡事故,事故发生率逐年攀升。随着安全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人们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大安全观的概念,对安全的需求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安全工作逐渐得到国家、部门的认可,企业践行《安全生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人们享有安全的权利是全社会应予以重视的问题。同时,各行各业都日趋感到专业人才匮乏,这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出以安全为根本需求的、具备安全科学技术知识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各层次专业人才。
(二) 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企业事故的不断产生,安全问题日趋突出,企业对安全的需求涵盖土木、化工、火灾、信息、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为了更好地落实和完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安全科学事业,全面提高人们的安全素养。高素质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校,即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立。
二、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特点
(一) 以人为本的学科建设内涵
安全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包含领域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其学科内涵可以总结为“以人为本”。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生存领域,丰富安全文化教育、保障社会生产和谐是当今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先进文化的指导方向。安全科学是一个由人、机、环境及其内在联系整合而成的系统,所以为实现科学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方法、措施也是综合考虑的。应用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知识保障生产安全,必须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角度,结合理
论与实践,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实现系统动态安全,达到本质安全目标。
(二) 学科专业依托性强
很多人认为安全科学必须依托于第二产业,即在建筑施工单位、矿业开采企业、石油化工企业里进行安全管理,为企业服务。受到安全科学自身偶然性、模糊性、多因素性等属性的影响,企业生产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往往归咎于管理不当,员工安全意识不足等。因此,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其根基还不够深。
目前高校开设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大都依托于原有的行业背景。例如,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主要围绕煤矿生产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相关的研究;中国科技大学主要进行火灾科学的机理、模拟等相关研究;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围绕金属、非金属矿山展开一系列安全生产问题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主要以石油和化工为依托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从高校所开设专业特色中可以看出,以安全科学与工程为背景的行业分割现象明显,这也导致了安全科学与工程缺乏统一、普遍的基础理论体系。随着安全科学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校已开始改革,致力于建立以研究“大安全”为背景的学科环境,学习综合安全管理、安全文化、风险分析、应急预测等研究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机遇与挑战
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一类新兴学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因学科尚未完善,专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思考、规划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今后安全科学事业的发展及企业的生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机遇
高校进行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时,需从长远的发展目标考虑,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专业安全人才的社会需求以及综合、广泛的专业特色,深层次地调整学科内涵,并对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使专业安全人才培养达到一定高度,从而保证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得到全面、综合、可持续的发展。
(二) 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挑战
1.人们的安全素养不够
从业人员对安全科学与工程的教育意义认识不足,其安全文化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人们对于安全隐患的辨识十分肤浅。加之安全隐患具有随机性和多因素性,且安全管理初期效果不明显,许多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对安全生产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即使企业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生产方针,安全防范效果仍不够明显。事故一旦发生,必将损失惨重,追悔莫及。此外,安全监管部门的审查体系尚不完善,安全法律法规的监督与
实施有较大的困难,应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或结果之中。
2.学科教育优势不明显
由于安全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属性相对偏“软”,高校教师对安全科学的教学实例子较少,大多停留于照本宣科阶段,缺乏教学热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也不断加快,但由于学科发展时间短,学科知识体系尚不完善,普遍规范的教材不多,有关安全科学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稍显陈腐。目前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多依托于其他学科,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而对安全科学与工程自身基本理论的学习明显不够,且科研成果较少。
四、结语
安全科学与工程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学科的发展和建设路程还很长。抓住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培育和发展学科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做到以下两点:①建立学科发展团队发展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先要建立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团队,这是学科发展的要义所在。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以知名学术带头人为指引,搭配老、中、青资历梯队,既能传承学术研究成果又能不断发扬创新精神,使教学团队保持活力。②推动学科的实际应用由于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立的时间尚短,人才的培养与积累面临着较大困难。通过深入对比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所依托的行业,可以提倡学科交叉、人才交叉的教学模式,开展本专业的安全问题探讨,建立基础通用的综合性理论,同时改善实验条件、增加重点项目资金支持,完善学科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雷旻,孙英娟,刘玲.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12):54-58.
[2] 李杰.安全科学结构及主题演进特征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1-10.
[3] 许铭,程五一,罗云.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核心竞争力对比[J].安全,2014(12):61-63.
[4] 吴超.浅论中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技导报,1999(1):40-42.
[5] 张浩,王智懿,刘秀玉.基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6,26(3):93-96.
[6]姚建,张驎,徐景德.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类专业发展浅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4):88-91.
论文作者:刘建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科学论文; 学科论文; 工程论文; 专业论文; 企业论文; 安全问题论文; 需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