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究论文_邓小琴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究论文_邓小琴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养,高等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未来高素质小学教师的任务,但在现行的院校培养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师职业技能方面有所欠缺。而教师本文旨在分析现行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养方面的现状,并提出一定的建议,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关键词:小教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对策


小学老师不但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传授小学生正确的知识,同时也需要专业的教师技能,能够保障老师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小学教育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中,被多数人所青睐。师范院校承担的培养责任也日趋重大。然而在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学校不够重视学生的技能方面的训练,并且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面也存在训练内容传统单一、缺乏合理的课程安排等诸多问题。那么如何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现行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1.训练内容传统、单一

现行的大多数师范院校在培养小学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方面,还是采取的传统的模式,在技能训练中以“三笔一话”为主导,跟以前的中等师范院校的训练方式相同。部分学校的前身就是中等师范,而在转向综合性大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突破与创新。如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创新素养的能力培养等涉及的面都很小,这也导致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停留在中师生阶段,没有实现与现代化的教育水平接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老师本身的素质要求也更高,小学专业的学生若是只掌握传统的三笔字,普通话,根本不足以应付现行的教育模式。

2.课程安排不够系统与规范

目前大部分的师范院校在课程的安排上面都渗透了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如专门的书法课,普通话课程。而其他课堂教学技能,比如教学设计,说课等这些内容都并不是作为专门的训练课程,而是融合于其他教学课程当中。教师在上课时,由于时间有限,课程内容多。也不会把这部分内容专门拿出来对学生进行训练。更多的还是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学校在整个课程的安排上普遍的问题就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虽然大部分学校有安排学生进行集中教育见习和实习。但时间往往是在大四。这样安排课程比较滞后,学生在正式进行实习时,就会发现自己在教师技能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并且学校的教育实践课程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针对性,指导教师也没有系统的对学生实习进行规范。导致学生在进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无计划,零散的进行听课讲课。学校对于学生的实习评价也是较为刻板,更多的关注学生实习的成绩。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校任课教师水平有限

大多数师范院校教师的学历都很高,教师普遍都是一些硕士、博士型高学历人才。但这也暴露出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这些高学历教师他们的一些实践能力,自身的教师职业技能方面还存在一些方面问题。很多老师并不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这些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是不容置疑,然而他们对于所授课对象——也就是未来的小学教师。他们并不清楚到底如何来培养。这些教师大多都未到小学去亲自进行考察,思考自己的所教授的学科与小学教育的联系。这一部分的老师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对学生的训练大多局限于书本理论的讲解。考核方式也是传统的卷面考试。任课教师的水平有限,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实际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4.学生自身认识不够,训练动机不足

大部分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还是比较重视教师职业技能,清楚教师职业技能在未来的专业发展中影响重大。然而这部分学生对于教师职业技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所以他们在进行自身训练时也局限在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字)、普通话。而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比如说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方面。关注程度不够。学生在学校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动机大多数是源于学校的考核。学校有硬性的规定,学生便会集中精力去攻克。而对于其他隐藏性的教师职业技能,学校没有要求。学生便也会忽略掉。

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对策

1.完善课程培养方案,创新培养内容

学校要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实践训练的课程。不能在表面零散的添加一些技能型课程,而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课程规划,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来构建,由此形成严密系统的课程体系。同时在进行学生技能训练方面要寻求突破,进行内容上面的创新。不应只把眼光局限于三笔字等方面的训练,可以进行学科整合,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开展微格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加强教师辅导,校内外联合

为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学校可以思考采取这样的莫斯:组建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现行大多数的一些学科技能方面的训练都是在课堂上完成,并不能顾全到每一位学生,而且时间也有限制。效果并不明显。组建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采取导师制度,将每一位学生分配到相应教师的手下来进行训练。教师制定明确的训练计划,发挥其辅导,示范作用。从校外来说,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中小学优秀教师来师范院校进行教学示范、专题讲座等。优秀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真实的小学课堂的把握。

3.开展多项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因为对教师职业技能的认识不够,训练动机不足。而且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在心里上也会感觉到枯燥与厌烦。难以持之以恒进行下去。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考核外,还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师职业技能比赛活动,比如汉字书写大赛,模拟课堂,基本功大赛等等。学校通过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平台展示鼓励学生自觉的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各种竞赛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的成长。

结语

教师职业技能是小学教育学生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师范院校可以要从学校的特色出发,结合本校的学生素质,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加强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的训练主动性。努力为以后的小学输送高质量的教育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洪早清.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探索与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17):42-45

[2]封喜桃.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研究[J].教育评论,2013(5):78-80

[3]廖圣河.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4)

[4]郭霞,牟长洲.提升教师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6(04):79-81.



论文作者:邓小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究论文_邓小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