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探究论文_邱丽,张红霞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探究论文_邱丽,张红霞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 河南洛阳 471009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症状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采用针时症状的临床护理方式在儿科呼吸疾病的临床疗效应用效果进行归纳总结,保障患儿的治疗效果。提高疾病治疗方法。结果:探析针对不同儿童呼吸症状疾病护理情况。结论:通过应用针对性临床护理在临床儿科呼吸疾病广泛应用后治疗效果提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保障疾病恢复。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96-01

小儿身体状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注意小儿所处的生活环境问题,很容易让小儿患有呼吸系统上的疾病。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身体内的部分器官并没有发育完全,身体的免疫能力有限,患上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非常的高。在医院的临床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哮喘,咳嗽等。通过加强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可以在很大的程度提高护理的质量。为了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加有效的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我们对目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及经验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接收的20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115例,女85例;年龄3个月-7岁;喘息性支气管炎84例,哮喘52例,小儿肺炎3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1例,急性喉炎18例。笔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3个月;6岁,平均(4.7士1.1)岁;喘息性支气管炎35例,哮喘32例、小儿肺炎1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急性喉炎9例;基础症状评分(4.3士1.2)分症状评价标准为呼吸困难(指吸频率)35次、发给、三凹征)记3分,喘息记2分,咳痰或咳嗽或发热〔腋温>38℃)记1分〕。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5.1土0.9)岁;喘息性支气管炎49例,哮喘20例,小儿肺炎1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4例,急性喉炎9例;基础症状评分((4.1土0.9)分。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症状评分、病情等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选择回顾性分析统计的方式,对上述200例患者的门诊病历进行详细研究,进一步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救治预防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提高患儿的舒适度:①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②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③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2-3/d,1-2滴/次,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min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④咽部护理:注意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1.2.2高热的护理:小儿高热时呼吸道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温度过高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因此要注意观察温度变化,在38.5℃以上就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降温,如物理降温、给予头部冷湿敷、枕冰袋,或用酒精对腹股沟进行擦浴等,同时要给予药物降温,在应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告诉好患儿家长剂量和服药时间,特别要注意是的在给孩子服药时。由于患儿的哭闹,服进去的药物可能被吐出来一部分,可能服药的量不一定能够达到标准,因此,要严格掌握,适当补充。

1.2.3病情护理动态监测病情,防止抽搐发作。应该经常检查患儿皮肤和口腔豁膜有无皮疹出现,注意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咳嗽的性质,从而可以早期发现百日咳、猩红热、麻疹等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生。

1.2.4健康教育: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要针对患儿所患疾病类型给予健康指导,如患儿患的是肺结核,就要对患儿及家长进行传染病知识教育,做好隔离措施,防止传染他人,如患儿是流感,要教育患儿家长,教会预防措施,做到勤洗手、多通风,若家中有流感病人,最好与小儿隔离,不要共同吃饭,尽量阳氏传染的机会,在应用碗筷方面要进行消毒,室内可以用熏醋的方法进行消毒,持续时间在30m以上,然后多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同时注意天气温度变化,随时增加衣物,防止着凉或出汗过多,特别是在出汗过多的情况下,多数儿童将衣物脱的太多,不知不觉就着凉了,抵抗力降低。会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穿衣要适当,以消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在相同的治疗方案下,采用科学人性化护理方案的观察组住院时间(4.81-1.6)d,对照组住院时间((6.6t-2.1)d,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所有人组接受相同治疗的患儿中,共有22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过敏性喉头水肿、痰液阻塞、呼吸窘迫等),其中观察组仅2例(2%),对照组20例(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3.讨论

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哮喘、慢性咳嗽与反复喘息等,小儿是处在生长发育的一个年龄段,由于机体一些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机体的免疫力较低,因此患呼吸系统疾病机率较高,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哮喘、慢性咳嗽与反复喘息等,加强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对待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临床症状,抓住护理要点,加强舒适护理、发热护理,加强护理观察、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殷勇,尚云晓.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4(9):898-900.

[2]吴宗跃.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5):176-177.

[3]陈娟.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探析[J].中外医疗,2013,32(32):135-136.

[4]郭执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2):28-29.

论文作者:邱丽,张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探究论文_邱丽,张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