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论文_须六平

(贵阳市工程设计质量监督站(贵阳市抗震办公室))

【摘 要】面对当前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瓶颈,建筑信息模型的引入,带来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结构施工图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结构设计的质量和效果,成为设计工作中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探讨了在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工作中,建筑信息模型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图;设计

1 引言

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大多仍然运用的是传统二维CAD技术,但是随着建筑结构的发展,这种技术逐渐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设计要求,因此需要采用新型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即BIM技术,来替代传统CAD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其中的信息共享效率低、模型建立和图纸修改工序复杂、误差问题严重等情况,成为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技术应用的必然发展趋势。

2 BIM模型的设计与应用优势

2.1 BIM模型的设计

BIM模型设计的基础是IFC标准模型的逻辑结构,因此,BIM模型兼顾了IFC所具备的运行效率、方便性等方面的优势,使BIM模型的组织结构能够确保运用的高效,并且可以兼容IFC模型文件。一般来说,BIM模型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结构部分,即结构构件模型、属性定义模型、材料信息模型以及计算结构模型,具体来说:(1)结构构件模型是通过在构件(梁、柱、板、墙等)之间,建立关联性,从而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2)属性定义模型,是通过定义关联,定义构件的动态属性,同时为BIM模型的动态扩展提供接口;(3)材料信息模型,则是针对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钢筋材料信息构件所建立的类别模型;(4)计算结果模型,包含的主要是结构内力分析结果、结构设计结果这两个部分,将建筑的构建与计算结果相结合,将计算结果和结构构件相关联。

2.2 应用BIM进行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的优势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主要是通过数字的方式,体现建筑结构的各种信息,进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中运用BIM技术,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点:

(1)集成信息量大。BIM技术可以全面综合地对建筑材料、建筑物性质以及建筑结构空间关系等进行综合处理,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各项建筑施工中的信息模型化、数字化,从而便于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对信息的调用。

(2)实现设计图纸的可视化。BIM技术与传统二维CAD技术相比,可以更加精确地将建筑构件数字化,将设计图纸通过三维模式立体呈现,从而保证施工准确性。

(3)为后期修改提供方便。BIM模型对于图例的观察与分析更加直观,可以反映出后期修改可能对其它建筑结构造成的影响,并进行利弊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4)体现参数化设计。采用BIM技术进行建筑结构施工图纸设计时,需要以各建筑构件相关数据作为依据,BIM模型可以转化这些数据信息,充分利用建筑周边空间,优化设计方案。

3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

3.1设计流程

设计人员应当依据设计工作绘制的初步图纸,分析具体的结构与模型状况,运用相关的操作软件,进行结构力的分析,以及建筑构件初步设计。之后,还需要将设计的结果反馈,以便调整其中的不足之处,使其能够满足实际的结构施工要求。最后,需要绘制结构施工总图,完成基于BIM模型的结构施工图纸设计(见图1)。

图1 面向信息模型的建筑结构施工设计流程图

3.2BIM系统的实现

BIM模型的建立的基础是AutoCAD,利用Visual-Studio.Net平台实现二次开发,以及BIM结构施工设计原型系统(BIMSD)的开发,系统的逻辑结构如下图2所示,由图可见,BIMSD系统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数据层、接口层、模型层和应用层这四个层次。

图1 BIMSD系统逻辑结构图

(1)数据层的主要功能是为系统提供数据信息的来源,具体来分,该层次又包括以下五大方面,即系统数据库、规划管理数据库、BIM模型数据库、图当管理数据库以及IFC文件信息;(2)接口层的功能,则主要在于构建物理存储数据的BIM模型接口,要求IFC的访问接口可以同时兼容并提取建筑BIM模型。另外,BIM接口层的访问接口,还要求可以实现数据层数据与内存BIM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3)模型层作为BIM系统的核心,其主要功能在于对系统信息的定义,以满足结构施工图设计的要求;(4)应用层的功能,则主要包含结构施工图设计以外,各项具体的应用要求,例如三维模型检查、设计图结果校对验证、施工图更改设计、算量统计以及图档管理等。

4 工程实例

4.1案例概况

某建筑施工项目的主体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纵长为150m,横断面的最大宽度是28m,建筑总体面积约2700m2。在初期的设计阶段,使用了二维CAD技术,考虑到施工便利性,工程决定采用台阶式办法进行屋面施工。

而在实际运用BIM模型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对台阶式的屋面施工情况进行了模拟,发现这种施工方案的实施需要使用覆土进行台阶间高差的填充,因为屋面的跨度、单位荷载较大,很容易导致施工问题,因此建议使用折板屋面施工方法,保证覆土的均匀。该工程的结构施工图纸运用BIM模型进行设计,设计结果与建筑的施工需求相符合,充分体现了基于BIM模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存在的优点。

4.2设计流程剖析

对BIM模型为基础进行建筑结构施工图纸的设计流程进行剖析:

(1)依据建筑信息,构建BIM模型,并将构建形成的模型导入处理软件中。

(2)补充完善模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内部力学结构进行分析,例如,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混凝土的收缩与变形,从而引发内力的变化,因此需要采用BIM分析模型的有限元逐步分析法,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其具体过程如下。

如果假定初始的计算时间,将建筑物结构内应力,及其应变增量的计算如下:

式中, 分别表示的是在ti到ti-1期间,因为施工操作等因素,所导致的应变增量(cm)与应力变化量(kN); 表示tj时刻的应力变化量(kN); E(tj)表示tj时刻的钢筋混凝土弹性模量(Pa); 则表示ti到ti-1期间的应变增量(cm); 则为钢筋混凝土松弛系数; 表示混凝土徐变系数

根据以上公式,可精确计算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内应力,以及其应变增量,观测到其变化情况,从而利用相关的操作软件,模拟分析该变化过程和预期变化结果,进而为建筑结构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参考。

(3)计算后即可初步生成BIM结构施工模型,对比模型中相关构件的信息以及建筑产品的数据描述标准(IFC),最终得到IFC信息模型。

(4)运用Etabs软件,将IFC模型文件与BIM初步模型相关数据导出,作为Access数据库文件,然后进行耦合,获得BIM建筑结构施工设计图。

(5)应用图纸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并进一步完善设计图纸。

5 结语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建筑结构施工图纸设计,因为能够实现建筑结构的三维立体化、数字化以及参数化,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建筑设计人员应当积极学习基于BIM技术与模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完善设计工作,使技术与行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最终达到促进整体设计工作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泳.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概念框架[J].价值工程,2012,31(8):33-34

[2]龙文志.建筑业应尽快推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J].建筑技术,2011,42(01):9 -14

[3]李祥伟,孙剑.建筑信息模型在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思考[J].建筑经济,2011,04期(04):25-28

论文作者:须六平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论文_须六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