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论文_彭元奎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论文_彭元奎

东莞市凤岗镇畜牧兽医站

摘要: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不仅关系着生猪养殖业的安全及发展, 更是关乎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因此, 要高度重视猪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工作, 建立一整套猪口蹄疫防治体系, 使防治工作真正做到“ 早、快、严、小” , 确保口蹄疫疾病防控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猪口蹄疫;诊断,防治措施

引言

猪口蹄疫是一种难根治、传染性强的猪疾病,为了减少养猪业损失、保障猪只质量,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猪口蹄疫进行诊断及防治。总体来说,完全消毒、严格隔离是杜绝猪口蹄疫疫情扩散的最佳途径。

一、猪口蹄疫特征表现

猪口蹄疫从临诊上看, 主要表现为在猪的口腔豁膜、猪的蹄部和鼻吻部及猪的乳房皮肤等地方出现水疤和溃烂, 猪体温迅速升高; 病猪经常躺卧,走路一瘸一拐, 严重时蹄壳脱落。该病爆发频率高、流行广、传染快, 是引起仔猪大批死亡的罪魁祸首。目前,全世界对该疫病都十分重视, 并将其确定为外贸交易必检对象。该病从流行特点看, 主要表现为偶蹄类动物羊、牛等都会感染, 没有症状, 最容易受到该病毒感染的对象就是猪, 而且发病率超高。

研究表明, 该病的易感程度与猪的年龄密切相关, 猪龄越小,易感程度越高, 病情越严重, 死亡率也越高。从爆发时间来看, 一般猪场早春、秋末及冬季是猪口蹄疫的多发期, 而大型猪场则全年均可发病。从爆发区域来看, 该病多爆发于集中饲养的猪场、城郊猪场及交通沿线的猪场。从传播媒介来看, 主要媒介有肉食产品、人与其他动物等。

二、口蹄疫病因

带病的牲畜与带病毒动物是口蹄疫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分泌物、排泄物排毒,特别是在动物的发病初期,排毒最多,而且毒性最强,对于一些已经康复的家畜同样也存在病毒,在把家畜从疫区调运到非疫区的过程中,也存在病情爆发的危险;当牲畜屠宰之后,若肉品、血液、内脏、皮毛等未经过杀菌处理,或者使用过的用具、运载车辆等都可能被污染,携带病毒,因而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都能够进行病毒传播;口蹄疫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寒冷季节为多发季,相关研究表明,已经被污染的空气经过呼吸道传染性更高。

三、猪口蹄疫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一般不高或稍高;以蹄部水泡症状为主要特征,在蹄蹱、蹄冠和蹄叉等处可见水泡。病猪精神不振,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在蹄冠、蹄叉、蹄踵和吻端皮肤以及舌面、口腔黏膜等处局部红肿、微热、敏感,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很快破溃。病猪跛行,有的蹄壳变形或脱落,卧地站立困难。有时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也会出现水疱。口蹄炎对成年猪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但近几年在猪口蹄炎暴发的初期也有急性死亡的病例,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有时在咽喉、气管和胃粘膜有圆形溃疡和烂斑,胃和大小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心泡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一般称为“虎斑心”。哺乳仔猪发生口蹄疫时,常因发生肠炎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80%以上。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研究表明, 该病的易感程度与猪的年龄密切相关, 猪龄越小,易感程度越高, 病情越严重, 死亡率也越高。从爆发时间来看, 一般猪场早春、秋末及冬季是猪口蹄疫的多发期, 而大型猪场则全年均可发病。从爆发区域来看, 该病多爆发于集中饲养的猪场、城郊猪场及交通沿线的猪场。从传播媒介来看, 主要媒介有肉食产品、人与其他动物等。

四、病理变化

猪剖检:

除临床所见皮肤和黏膜的水疱及糜烂等病变外主要变化见于心肌和骨骼肌。成龄动物的骨骼变化严重,而幼龄则心肌变化明显。骨骼肌变化多见于肩胛部、股部、前臂和劲部肌肉,主要表现为肌肉稍软、表面呈灰白色、浑浊。幼畜心肌主要表现为心肌柔软、表面灰白色,在心肌膜下还见有紫红色与黄色相间的虎纹斑花纹。

镜检:

口蹄疮部皮肤、黏膜的棘细胞肿大、变圆、排列疏松、细胞间有浆液蓄积。病程长者,棘细胞坏死、溶解,形成小疱状体或球状体,称为疱状溶解或液化。水泡液中混有坏死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和少量的红细胞,变性的上皮细胞还见有折光性嗜酸性颗粒、及其包涵体。心肌纤维肿胀,呈明显的颗粒变性与脂脂肪变性,严重时呈蜡样坏死并断裂、崩解呈碎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猪口蹄疫诊断

通过对口蹄疫临床病症表现及流行病特点的分析,能够对猪口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以通过血清检查和病毒鉴定来进一步进行判断。在猪口蹄疫诊断环节,需要把猪体的水疱皮作为病料。在病料采集之前,需要对带病的猪蹄部进行全面清洗消毒,之后用洁净的剪刀剪下适当大小的水疱皮,要放置到准备好的青霉素空瓶中,冷藏保存,并要立即运送到检验室。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一次性最好要采集3-5头病猪的病料。口蹄疫诊断方法主要有乳鼠血清保护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以及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这几种方法都是传统的检查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在实验室检验中,经常会使用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由于该种试验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快速准确等特点,自动化操作,能够在短时间检测大量样品,因而在口蹄疫病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际贸易口蹄疫病毒检测中,会指定应用液相阻断的实验检测方法,使用灭活抗原是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因而不必过分担心病毒扩散问题的出现,同时也不用依赖实验室动物与细胞培养,使口蹄疫病毒检测实现了从特定实验室向普通实验室的转变。在口蹄疫的诊断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诊断实验方法,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降低病害。

六、猪口蹄疫防治策略

1.严格消毒

(1)要对养猪环境进行全面消毒,消毒要行严格消毒,并且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更换工作服和备用胶鞋,工作服和备用胶鞋亦要经过消毒。

(2)要实施全面的物

质消毒,对进出厂区的所有车辆和物品都要统一进行消毒处理。

(3)要对厂区内部进行全面消毒和清洁,保证厂区内卫生,垃圾和杂物要及时整理和处理,同时厂区周边区域也要定期进行清除打扫。最后要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一般情况下一周至少要消毒一次。

2.做好免疫

首先必须要严格做好传染病免疫规划工作,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猪只进行猪口蹄疫疫苗接种,彻底清除所有可掌控和可消灭的病疫因素。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要确保疫苗温度与室内温度及猪只自身体温相接近,最佳注射部位是耳后肌肉。一般2~4 周的猪只选用2.5cm 针头、4 周以上的猪只选用4cm 的针头。

3.防治措施

目前针对猪口蹄疫尚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够尽量减轻疾病症状,不能够完全阻止疫情蔓延和传播扩散。因此,做好猪口蹄疫的防治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人员当发现一头患病猪只后,应当尽快将病猪进行隔离,防止其与其他健康猪只接触,这是在短时间内掌控疫情的最好方法。

4.控制措施

针对猪群进行定时性的科学观察,针对疑似感染猪口蹄疫疫情的猪场,通常情况下,疫情的发病次序为:生长肥育猪(尤为90kg左右的大猪为甚),后背种猪,妊娠猪,产房哺乳母猪及兹猪,保育小猪。若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病例,一定要严格遵守“早、快、严”的原则,完全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完全杜绝猪口蹄疫疫情的扩散。

总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猪肉及相关食品已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品,这大大带动了养猪业的发展。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时的主要症状是口、舌及蹄等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烂。猪口蹄疫是一种难根治、传染性强的猪疾病,为了减少养猪业损失、保障猪只质量,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猪口蹄疫进行诊断及防治。总体来说,完全消毒、严格隔离是杜绝猪口蹄疫疫情扩散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平平-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策略探析[J].中兽医学杂志,2014,11:28.

[2]刘成山-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策略探析[J].北京农业,2015,14:213.

[3]苏吉富-猪口蹄疫诊断与防治

[4]吴正明猪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5]斯朗拥忠-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策略

论文作者:彭元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  ;  ;  ;  ;  ;  ;  ;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论文_彭元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