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调查需要科学方法_社会调查论文

科学调查需要科学方法_社会调查论文

科学的调查需要科学的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调查作为一门“透视社会的艺术”,对于科学认知、科学决策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然而,当前一些社会调查存在着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许多调查的准备过程很草率,问卷中所设计的指标、所提出的问题效度很低,使收集回来的资料不可信或者用处不大,使人们对社会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产生怀疑。诚然,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项社会调查都不可能是对这一问题的完美无缺的反映,其结果只能是社会现实的近似值;但另一方面,每个社会调查人员都有责任使自己的结果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现实,尽可能地缩小调查结果与现实本来面目之间的差距。对于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的社会调查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最近,我们作为调查员参加了一次大型的社会调查,亲身经历和体验了社会调查的实际操作全过程,调查中出现的许多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引起了我们对调查研究科学性的思考。

一、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社会调查是某基金会一项科研课题的一部分,于今年5 月在北京、上海、武汉等三大城市同时进行,主要调查我国大城市中、青年公民关于生老病死及器官移植一系列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武汉地区的社会调查由我校社会学系承担,我们的任务是在武汉市7个区即硚口、汉阳、江岸、江汉、武昌、洪山、青山发放和回收问卷。由于调查人数的限制,依据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我们在每个区各抽取一个居民委员会作为调查对象,总计回收有效问卷1023份。

二、问题与思考

此次调查由社会学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访问员,无疑,在访问员的素质和思想上具有很大的专业优势。然而,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这次调查的问卷存在不少问题。问卷设计在调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影响调查质量的十分关键的一环。问卷设计直接影响到调查资料的真实性、适用性和科学性,此外还间接影响到问卷的回收率和最终的调查结果。要获得真实有效的资料,就必须设计出质量优良的问卷。从问卷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次调查问卷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忽视的封面信。封面信是向被调查者介绍调查内容、目的、意义以及调查者身份以消除被调查者的心理障碍而写给被调查者的短信。封面信表述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调查的成败。然而,这次调查的封面信,开头第一句便直接涉及了中国人忌讳的“生老病死”问题,并且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与调查的隐名措施等均没有做详细说明,没有达到消除被调查者的疑虑的目的,从而增加了拒访率,给调查的顺利进行增加了困难。

2.专业术语太多。我们知道,专业术语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在问卷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而这次问卷设计中恰恰过多地使用了专业术语,造成了被调查者理解不清,甚至理解错误的结果。如第13个问题:“您是否赞成下面几种非自然死亡?”因为调查对象文化水平的限制,许多人搞不清什么叫“非自然死亡”,这就需要调查员对它们给以解释,而这种解释无疑会带有调查员本身的主观理解,从而使被调查者受到暗示和诱导,造成填答的非科学性。此类问题还出现在第36个问题中:“您家是否有常年病人?”许多被调查者对“常年病人”理解不透,要求解释。

3.问题的诱导性太强。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问卷设计应力求保持价值中立。诱导性问题是问卷设计中最禁忌的问题。而这次调查问卷恰恰犯了这一禁忌。如第18个问题就带有很强的诱导性。问题是这样的:“当某人器官发生疾病并危及生命时,进行器官移植可能挽救其生命,您认为有必要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吗?”因为前一句话已经给了被调查者很强的诱导,即器官移植非常有必要,下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应当选“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从调查结果来看也印证了这一推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了这两项答案。因人为的原因,诱导性问题所得数据资料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科学的。

4.问题的含义模糊不清,这也是本次问卷设计中的一大失误。在第25个问题(矩阵式)中的第12小项:“胎儿虽然有生命,但还不能算做人。”这里“人”的概念到底是“社会人”不是“自然人”?某些进行了深思的被调查者无法落手作答,若从胎儿在母体内便开始计算年龄在法律意义上便算作“人”;而若从胎儿落地计算年龄,自然不应算作“人”的。针对同一问题,因填答人对问题理解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结果,也是问卷设计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5.题型不尽合理。这次问卷从整体来看,出现的矩阵式问题比例偏大。矩阵式问题省地方,容量大,很受调查者喜欢,但如果出现的频率过高(本次问卷中出现了四组),且又高度集中排列(后面三个矩阵排在了一起),势必让被调查者望而生畏,产生不耐烦心理,人为地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笔者认为矩阵问题出现最合适的量为两个,这样才不仅突出矩阵优点,而且不会增加被调查者的畏难情绪。

6.答案设计忽视了穷尽性原则。所谓穷尽性是指问卷设计的答案应包括所有可能的情况。忽视答案的穷尽性会使被调查者无从作答,从而人为增加弃答率。比如第16题“您今年清明从事过下列哪些活动?”(多选),答案有:扫墓、烧纸钱、守灵、斋戒。但是被调查者有许多人并没有从事过这些活动,只好弃答或者按照多选要求随意填,从而也违背了调查的真实性。故而此题应再加上一个选项:其它。注意答案的穷尽性,让所有被调查者有答案可选,也是设计者极应关注的。

7.不科学的问题排列。问题的内容是不可更改的,但科学的问题排列往往会使被调查者欣然接受调查,并在轻松愉快中完成填答。本次调查的设计却忽视了排序的科学性。

第一,它违背了“把简单易答或被调查者熟悉、感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的原则,而把那些被调查者不熟悉且抽象的问题放在了最前面。例如开卷便问:“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哪个更重要?”“怎样认识死亡”……,使被调查者原有的好奇被难度较大的问题一下子就打消了,畏难情绪猛增,从而提高了拒答率。

第二,相似性问题高度集中,使被调查者产生厌烦、畏难情绪。如前所述,三个矩阵式出现并紧密排在一起,这样的设计欠科学。从实地调查看,大部分被调查者看到这样密集的问题,便做了弃答的准备,不满和不耐烦的心理寓于言表,影响了被调查者的情绪。

其次,实际操作作为社会调查的主要环节,对整个调查的成败无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此次调查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1.随机抽样的理想状态与实际操作不一致问题。毋容置疑,在抽样的过程中我们都采用了严格的随机抽样原则,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在武汉市的7个区中各抽取一个居民村, 并在每个居民村的每一栋样房抽取一部分作为调查对象。这种抽样方法是无可挑剔的。

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又怎么样呢?由于调查是在星期天白天进行的,每栋楼里的大部分中、青年都很少有呆在家里的,而大多数是老年或少年(即非我们的调查对象)。因此实际可行的是偶遇抽样,碰到一家合适就算一家,虽然我们力图避免所抽到的都是同一年龄、性别的对象而努力按男、女、中、青的四个层面进行,但是由于高拒访率的不可避免和留在家中的中、青年公民有偶然性,故得到的样本并非完全是概率性的。

2.调查员赠送礼物的方法问题。在调查进行之前,组织者对礼物的处置没有作具体的要求,因此调查过程中就出现了先送礼物与后送礼物的两种不同情况。现在回顾起来,高拒答率的产生与调查员是否先赠送礼品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在调查中发现:凡是调查进行得比较顺利,任务完成得比较圆满的调查员都采用了先赠礼品的方法。尽管一件小小的礼品值不了什么,甚或有“拿物办事”之闲,但是调查的实际情况证明礼品的发放是极为重要的。礼品是调查的组织者对被调查对象的一种物质奖励,代表着对被调查者的尊重和赏识,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礼品在调查中起一种媒介作用,它缩短了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社会距离,在调查对象中形成了良好的首因效应,从而引起对调查活动的重视,减少了拒访率。

3.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男性更容易接受女性调查者,而女性被调查者也更乐意接受男性的调查要求;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喜欢接受问卷,知识层次高的人比知识层次低的人对调查更感兴趣。前面的性别差别印证了心理学家的研究,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异性是相互吸引的;年龄的差别说明了不同年龄层次上人们的不同性格和态度,知识层次上的差异反应了人们受不同层次教育后素质上的差异。

三、对今后调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综合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今后在问卷调查中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

1.问卷的设计,要遵循为回答者着想的原则。问卷调查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一种社会互动过程,而问卷则是一种作用于被调查者的信息反馈工具。从实际操作看,由于设计问卷时没有从被调查者角度考虑,从而引起回答者各种不良的心理反映,影响到调查的质量。据此,笔者认为问卷设计不能仅把注意力放在编制什么问题上,还要注意调查过程中人的因素,多为回答者着想,多从回答者的角度考虑,认清回答者填答问题中所面临的各种主观障碍和客观障碍。在封面信设计上,要尽可能地消除沟通障碍;在问题提法上,要简单明确,减少和避免专业术语,避免双重含义的问题出现;问题与答案设计要协调一致,为问题准备全面而又恰当的答案;答案设计要求穷尽性、互斥性且应具有实际意义。总之,一份好的问卷应能够既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又要求问题少而精并且含义明确、概念具体、答案恰当、形式简单、通俗易懂、填答方便,从而适应被调查对象,使他们能够看,也愿意看。

2.在随机抽样调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并尽可能多地考虑客观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样方案。“随机”并不是随意,它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则,不按这些要求进行,即使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的抽样,也只能算非随机的偶遇抽样、自然抽样。这些非随机抽样常常会造成较大的误差,且不能估计这些误差,有时甚至连所得样本代表什么样的总体都难以把握。因此,笔者认为主持社会调查的部门应加强对调查程序的审核,对要求随机抽样的调查研究实行严格要求、严格审核。同时,研究人员在随机抽样过程中应实事求是,采取科学的态度认真抽取。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应将调查程序与方法作明确的阐述,尤其是对没有严格按随机抽样进行的调查要予以实事求是的说明。鉴于拒访率的不可避免和实际操作中的不可预测的困难,适当多抽取一些样本以备应急之用,对于保证调查的代表性是大有裨益的。

3.应针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对调查员的培训和指导,使调查人员掌握一些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赠送礼品问题上,应根据调查的实际状况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一般地说,宜采取在发放问卷时赠送礼品,这样效果会较好一些。在调查员分组问题上,应充分考虑到能力、性别的搭配,将调查能力强与调查能力较弱的调查员进行搭配,使各调查组能力较为平均,从而避免两极分化带来资料的不可靠性和调查任务完成的时效性;同时,还应考虑到性别因素,使各调查组男女性别比例相当。(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风笑天教授指导,谨致谢意。)

标签:;  ;  ;  ;  

科学调查需要科学方法_社会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