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江苏省在校大学生专业认知和就业前景”情况的调查报告论文_李杰娜

关于对“江苏省在校大学生专业认知和就业前景”情况的调查报告论文_李杰娜

李杰娜 南京晓庄学院 211100

摘 要:由于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在增加,每年社会都需要面对成千上万的高校毕业生。然而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前并不能够清晰、理性地了解当前的就业前景,并且对自身的专业素质没有一个透彻的认知,从而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缺乏对专业认知及就业前景认知迷茫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江苏省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找准问题的根源症结所在,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对缓解此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在校大学生 专业认知 就业前景 调查分析

时至今日,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而我们是否有想过为何高校毕业生会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呢?是否和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有关呢?当初他们还在学校接受教育时,是否对自己的专业有清醒的认知、是否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清醒的认识?这都是未知的。

从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具有高学历求职者人数迅速增加,而我们高等教育的学生整体素质却在下降。下文就是针对江苏省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知及就业前景认识的一些现状及分析。

一、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就很盲目

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只有30%左右受调查的同学当初是在自己的兴趣下选择了自己所读的专业,很多同学都是听从父母的选择或者通过观察近几年的热门专业而选择了自己就读的专业。所以大部分同学对自己的专业在选择前就缺乏一定的认知,很多同学甚至不了解自己,从而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专业、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上存在问题

许多学生对于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对自己估计过高,对薪水、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对于收入及福利、个人发展机会、工作稳定程度这三个因素尤为看中。他们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不能清醒地认识自身条件、认清就业形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造成了就业难的问题。

三、学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不够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0%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一般,10%左右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专业技能连一般都达不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并不完全靠学生自主,当然离不开我们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培育。许多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而一些高校在认识到这些问题后,不能够及时提出改革方案,造成学生在专业认知上的缺乏。并且一些老师在课堂教育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造成了更多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缺乏正确有效的认知。

四、高校对学生在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并没有独立的机构部门指导学生就业,或者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学生就业指导的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并且不能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发展得参差不齐,也造成了学生素质发展参差不齐。

五、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为了单位的面子,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而大学生普遍地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还是专业能力和个人的技能,大学生普遍的观念和用人单位是存在着差异的。同时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并不会把时间花在高校毕业生的培训上,总是希望有高质量人才一被聘用后就尽快创造价值。

关于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来以下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应摆正心态,正确认知自己的专业,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专业技能

目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每个领域都需要或多或少的人才。而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不仅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校期间要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改革培养机制

在我们大学生努力的同时,我们的高校也应有一定的机制改革。例如在我们南京的一些高校实行了先大类培养、后专业培养、最后专业分流培养的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这个培养机制也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去选择他们所真正感兴趣且适合的专业,在某一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对专业有进一步的认知。

三、树立社会责任感,规范单位用人机制

同时,我们的各个用人单位应改变自己的人才观,树立社会责任感,不能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高校毕业生一般都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用人单位应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

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们的政府也应做好监督保障,使得人才市场积极向上地发展。

论文作者:李杰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关于对“江苏省在校大学生专业认知和就业前景”情况的调查报告论文_李杰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