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邹艳杰论文_邹艳杰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邹艳杰论文_邹艳杰

邹艳杰 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学校

摘要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键词 信息 技术 创新 能力 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目前中学生必需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中学时期是学生思想最活跃,参与意识最强,最富想象力的时期,因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

我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我改变课堂教学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善于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脚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创作、想象。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和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创作、想象。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

我在讲解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章节的时候,在练习中让学生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张精美的“明信片”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的“明信片”形式多样,涌现了不少富有创意的电子作品。有介绍名胜景点的“明信片”,有介绍名人的“明信片”,有介绍动物的“明信片”,甚至还有介绍明星、介绍自己的“明信片”。学生的这个创作过程,不仅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过程。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精选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联想、分析,以提出多种多样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积极的思考。

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发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在讲《形状补间动画》一节时,首先问学生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吗?是不是都知道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下面我就展示了了孙悟空变桃子、圆形、文字的动画,个个都兴致勃勃,学习的欲望被激发了,有几个还没等我布置任务,就嚷着要动手操作了。我把圆形变方形的动画演示了一遍后,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我点拨学生注意观察学生将图形变图片、文字时出现了错误,那么我就图片、文字做形状补间动画时必须首先将图片、文字打形,变成图形后,才能做形状补间动画,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并积极思考问题,学会多方面地设想与分析,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调动学生的探索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引发求知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欲望,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我在讲修饰PowerPoint幻灯片时,设计了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制作自己的个人简介,要求有艺术字标题以及图文混排结构。在制作作品时,学生们的情绪十分高涨,交上来展示的作品各有特色。有的把自己的姓名作为艺术字标题,旁边配有学生本人的相片;有的把自己的各科考试成绩输入到文本框内,用艺术字标题注明是哪一次考试的成绩;有的把自己写的短文作为文本框的内容,短文题目则用艺术字标题制作;甚至有学生用“画图”程序画了自画像当成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然后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文本框内输入。当在全班展示优秀作品时,看到别的学生设计的富有想象、各有特色的个人简介,学生学习制作幻灯片的兴趣更浓了,下了课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要我重新布置学习任务──制作自己的个人简介,他们还向我保证,这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可见,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让学生以自己的能力来创造,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师要善于从旧知识中挖掘新知,从已学知识中提出新问题的方法。

在介绍画图的“工具箱”时,我首先给学生讲解示范了“铅笔”和“橡皮”的使用方法,接着设计的教学任务是:以某个节日为主题,创作一份作品。学生兴趣浓厚,很多学生的作品制作得很美观,而且大部分的学生作品都能清晰地反映主题。有的反映的是中秋节在月下赏月的情景,有的作品反映的是过新年看花市的场面,有的作品呈现的是端午节划龙舟的景象。但其中一些学生创作的作品画面反映的主题比较模糊,看不出作者想围绕画面上的图像表达哪个节日。随后我给学生提出了新问题:怎样在作品的适当位置添加相应的文字说明,解释所画画面上的内容。紧接着我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箱”里的“文字”工具,给自己的作品添加相应的文字说明。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很快,大部分学生学会了有关“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拖动文本框、设置字体、字号、字形、颜色等内容。在他们修改作品的过程中,他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的学生加入横排的文本框,输入横排文本内容,有的学生把文本框里的文本方向改变,配合所画图像的排版,有的学生甚至在文本框里还输入了诗词内容,配合表达的主题。

总之,知识经济的到来,呼唤创造性的人才,未来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在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平时的学习中潜移默化,把创新精神融入生活,把创新能力融入学习中去。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创新能力的21世纪新型人才。

论文作者:邹艳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邹艳杰论文_邹艳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