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核心竞争力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核心竞争力

侯胜田[1]2007年在《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世界家具制造业在向中国加速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国。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家具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市最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但是,在国际国内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最近几年,面对家具产业区域集聚日趋明显的趋势,北京家具产业在国内市场的相对竞争优势已经丧失,企业普遍面临着竞争力下降、增长乏力的问题,部分企业甚至陷入生存困境,企业关门、倒闭现象严重。现有流行的企业战略和竞争力分析范式,并不能完全反映现阶段北京家具企业的实际情况,更难以有效地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北京家具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广泛而深入的概念框架和方法体系,以应对产业与环境的复杂关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本论文采用标杆对比分析、案例研究、实地访问、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集成研究方法,在总结以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用新的视角探讨北京家具企业如何获取持久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北京家具企业与国内领先地区深圳的对比分析;北京家具企业竞争的优势和劣势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障碍的根源分析;如何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来提升北京家具企业的竞争力;如何通过构建核心竞争力获得企业持久竞争优势;持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责任竞争力、和谐利益攸关方关系、文化竞争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在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和实现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北京家具企业成熟度分类;不同类型家具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等。结论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制定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培育核心竞争力是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获取持久竞争优势是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软实力是北京家具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责任力、文化力、学习力与创新力是软实力的四大要素,也是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和谐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和鼓励创新是北京家具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加快产业整合,重视产业集聚效应,有利于北京家具企业和区域产业提升竞争力。不同类型的家具企业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应根据企业的成熟度,结合行业成熟度及产业环境的变化,综合进行决策。本论文试图在理论应用上有所创新,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由宏观领域引向微观领域——企业,这一经济基本单位的研究与应用,针对北京家具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家具企业如何培育可持续竞争力、成长型和成熟型家具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等提出了具体对策与措施建议,同时,在分析和论述如何通过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方面提出了新的设想和观点。论文还进一步论述了近年来企业战略理论领域的一些创新性论点,如软实力是持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用企业利益攸关方共同利益最大化取代只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观点;责任也是竞争力;如何兼顾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如何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环境责任的统一;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利益攸关方的关系;处理好利益攸关方的关系,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企业生态,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等。在研究过程中,除用标杆分析法将北京家具企业与国内领先地区深圳对比分析外,还选择“中国家具大王”——天坛家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企业管理人员座谈会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天坛家具的成功原因,实证分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和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途径。在案例研究中,还借鉴试验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在分析企业隐性竞争优势时采用了因果映射法。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用新的视角探讨北京家具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与途径;希望研究的结果不仅能丰富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企业战略理论,而且可以用来指导北京家具企业通过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持久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北京家具企业在中国家具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并进而促进北京家具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北京的宏伟蓝图。

于险波[2]2004年在《我国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所谓高技术企业,就是建立和成长在高技术基础之上的企业。除了表现出其高技术资源含量密集的特点外,它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点:高技术企业的高智力密集性、高组织性、高资本密集性、高竞争性。企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企业不但要维持现有的竞争优势,而且还要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要具有竞争优势。高技术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是巨大的,研究高技术企业发展的持续性无论是对投资者、消费者、还是对企业职工乃至整个社会的意义都是巨大的。 本文对我国高技术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绩: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具有了广泛的产业分布结构;具有了一定的实力和竞争力;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技术倾向。归纳出了存在的不足:实力相对弱小、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支撑、可持续性相对较差、国际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指出,提高我国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其竞争力迫在眉睫。 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因此,本文对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别进行了相关图分析和动态图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我国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最后,论文提出了提高我国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包括:建立基于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体系: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产权制度;建立有利于学习和变化的组织结构: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

权锡鉴[3]2005年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能力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理论将企业诠释为一种能力体系或一系列能力的组合,认为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通过有效获取和配置资源,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并得以保持的能力,包括核心知识技术能力、协调整合能力、生产运营能力、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我们可以从延展性、价值优越性、难以模仿性等方面去评价企业核心能力,并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模型。 企业是有其生命周期的,因而需要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型企业是以不断变革与创新为依托,市场竞争力具有持续提高趋势的企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能力就是通过变革和创新,不断巩固、保持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为“代内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代际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方面,产业的有效扩张、制度创新、核心能力的塑造、市场营销优势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平台。 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叁个方面:能力资源、能力状态、能力环境。能力资源是指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内部资源,主要由一系列分析性的指标构成;能力状态是指由企业内部资源生成并外显的企业能力态势,由一系列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构成;能力环境是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保持和巩固的一些企业外部资源和条件。对这叁个基本要素进行细化分析,得到关于这些基本要素的一系列评价要素;对各个评价要素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得到关于各项评价要素的一系列评价指标,由此建立起一个全面完整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建立起评价模型。

艾志玲[4]2013年在《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管理理论与实务界的肯定与重视,如何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管理学者和实践者一直在探索的前沿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然而,已有研究对于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联机制尚未形成系统统一的观点,从而不利于企业管理工作者有针对性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此,有必要更为深入地探讨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哪些途径与机制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M公司的管理实践,从精神、制度、形象与社会关系四个层面对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渠道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全文由五部分内容构成,首先,基于理论与实践背景提出问题,明确论文目标,设计论文研究思路。其次,对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从结构维度提出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模型和理论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通过企业精神、企业组织制度、企业表象和社会关系四个层面与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控制能力、运营能力和适应能力四个方面建立关联而实现相互作用的,并对这四个层面的作用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提炼企业文化影响核心竞争力的积极因素。第叁部分内容是基于M公司的管理实践,按照论文框架对M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与核心竞争力表现进行梳理和案例解剖,并据此对第二部分内容提出的理论观点进行实践检验。第四部分内容是基于第二、叁部分对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四个层面的联系渠道与作用机制的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提出M公司基于核心竞争力提升目的的企业文化建设优化方案。第五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对本论文的基本观点进行总结,并指出需要继续思考的方向。

熊勇清[5]2008年在《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自主创新是集群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提升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自主创新模式选择关系到集群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性发展。本文选取了持续竞争力的独特视角,系统探讨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及其相关问题,主要研究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论文诠释了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持续竞争力是集群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水平、能够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通过对自主创新的内涵、特征及其内在机理分析,揭示自主创新成为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重要动力源泉的内在关系。进而分析了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影响因素。主要研究了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集群创新系统、创新政策体系等。而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资源整合能力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本文进一步发展了自主创新模式,在学者提出的原发型、集成型、引进型自主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实现全面化、生态化、网络化的自主创新。全面化自主创新强调集群企业全要素、全员、全价值链的自主创新,因而扩展了自主创新的研究视野。生态化自主创新要求构建创新系统的仿生化和共生关系,并面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要求,实现生态创新或绿色创新。网络化自主创新是集群企业必须具有全球理念,整合全球网络资源,构建自主创新的网络化机制,实现跨越时空的自主创新,进而提升集群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其次,构建了集群企业持续型自主创新的空间与知识模型。从空间要素和知识要素两个层面构建了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型。自主创新空间模型揭示了生态化和网络化自主创新模式有利于实现集群企业之间空间距离的缩短或跨时空限制,构建互补共生的合作关系,提升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自主创新知识模型探讨了集群企业基于知识共享的战略联盟创新,要优于单独性或模仿性创新,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式选择能够有效实现集群企业知识共享、资源整合、技术互补的协同创新效应。本文最后探讨了集群企业持续型自主创新机制及其策略。基于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要求,提出了自主创新机制主要包括资源整合机制、动态联盟机制和绿色供应链机制。以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为例,通过对叁一重工和中联重科持续型自主创新模式的实证数据分析,研究了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了集群企业在全面化、生态化、网络化自主创新等层面的主要策略。

朱晓俊[6]2007年在《私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民营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私营企业也在蓬勃的发展,这是另人欣喜的一方面。同时我们发现一部分私营企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甚至成为了一些领域中举足轻重地企业,而一些企业却在创业之后的叁五年之后就销声匿迹了。那么究竟是那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私营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且说明了可持续发展和企业治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本文认为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私营企业的谱系发展过程。在对企业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引出企业治理结构概念,通过对企业治理理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奠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基于企业治理结构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接着我们根据前文的理论框架对私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分析,提出了以治理结构为基础,以技术、管理和文化为外围带的私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并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机理作了分析。第五章,分析了我国私营企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私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私营企业在目前约束条件下叁种可能的演化路径。最后,简要分析了我国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关注的其他问题。第六章对全文做出简要的总结,认为私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私营企业的谱系发展过程。在私营企业的谱系发展过程中,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必然会根据企业内部最重要的剩余控制权的转移而相机调整,同时这种调整会伴随着私营企业的技术、管理和文化的相互协同,相互作用,从而推动私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实现私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综合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由于条件的限制,本文没有做实际调研,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同时,由于受文献资料所限,在分析私营企业的贡献时没有引用最新的资料。鉴于本文的分析框架—基于治理结构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故未对核心竞争力的操作层面作出展开分析,且未对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其他相关问题作出详细的分析。另外,对私营企业的超越—后经理企业部分阐述不足,这也将作为本人未来研究的方向。

杨秋宇[7]2011年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生态文化是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产生的,它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将成为21世纪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导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如何有效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生态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说明了研究背景,指出了论文研究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企业生态文化研究的现状,并阐述了企业生态文化及其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生态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深入剖析了我国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由于企业生态意识薄弱、生态管理制度不健全、生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是严重制约和影响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并从企业内部与外部因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生态文化的必要性,明确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及要求。最后提出企业面向生态文明时代如何创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对策,从而对我国企业生态文化的发展有所启示。

岳明明[8]2008年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本、竞争优势之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始成为企业管理尤其是战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新视角和新范畴。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今管理学、经济学交叉融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日益受到企业管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后一系列的经济变化,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会更加恶化,为迎接挑战,中国企业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在培育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还处于探索和初步阶段,发展历史短暂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则更是如此。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持续健康发展,这给作为其组成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带来了蓬勃的生机。然而,与此同时,无论是外部环境的日新月异还是自身发展的需要都给房地产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香港及国际成熟的房地产企业进入大陆后。因此,房地产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并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就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参阅了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从房地产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外部环境研究的出发,通过对核心竞争力识别的分析,针对J房地产公司的现状,提出了如何培育房地产企业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力。全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原因及方法,国内外研究概况;第二章是核心竞争力基本理论,分为两节:核心竞争力及其特性分析,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评述;第叁章介绍了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第四章讨论了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的概念、特征及其如何界定;第五章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建设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六章是以J房地产公司为实例,讨论了该公司如何建设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力;通过以上分析,最后一章是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部分,那就是,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制定要紧密围绕企业内在和外在的资源,注重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覃睿[9]2002年在《大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探究》文中提出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大企业木身也是全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急剧竞争和变化的环境因素,使得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愈加困难。因此,如何能够实现大企业可持续发展就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本文通过对前人关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研究成果的综述,以及对寿命超过一百年历史的大企业的考察分析,提炼归纳出了现代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具有科学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论文阐述了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根据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维护、再创和发展;进而提出,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和变化的组织结构是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及构建和保持对市场环境相对适应的企业文化是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课题,并初步探究、设计了大企业通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唐庆勇[10]2008年在《AK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变得空前激烈。由于中国的通信市场需求近20年的高速发展,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是很早就对外开放竞争很激烈的产业,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经过近20年的发展壮大,形成了“巨大中华”等以华为、中兴为领跑者的通信制造业巨头,在面对通信运营商的ARPU值降低,国家在通信设备固定投资领域增幅的放缓,国际跨国通信巨头对中国的投入加大,如何提高国内通信企业竞争力,特别是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目前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论文首先主要通过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特性分析说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通过疏理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PEST)分析及简述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及电信业的发展和趋势,揭示一些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兴旺发达衰退原因,进一步说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成功规律。第叁,充分运用波士顿(BCG)矩阵分析AK公司产品结构、波特五种力量竞争模型和SWOT企业分析等战略分析方法,重点深入地研究了AK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面临的国际、国内、行业竞争环境,确定了新形势下的AK公司的优势、机遇、挑战和问题。最后,结合AK公司的行业特点和公司内部结构及运营情况,结合当前设备制造商与运营商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提出了建立AK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路径,使其与跨国公司抗衡;强调AK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略研究[D]. 侯胜田.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2]. 我国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 于险波.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3].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 权锡鉴. 中国海洋大学. 2005

[4].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D]. 艾志玲. 昆明理工大学. 2013

[5].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 熊勇清. 中南大学. 2008

[6]. 私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D]. 朱晓俊. 江西师范大学. 2007

[7].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研究[D]. 杨秋宇. 东北石油大学. 2011

[8].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 岳明明.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9]. 大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探究[D]. 覃睿. 南京理工大学. 2002

[10]. AK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 唐庆勇. 重庆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核心竞争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