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刘宁1,王永永2,刘晴3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刘宁1,王永永2,刘晴3

1.身份证号:37050219850914XXXX;2.身份证号:37052319850109XXXX;3.身份证号:37232819860121XXXX;

摘要: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非常常见,如果没有做好对这些地基的处理工作,就会对施工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需要认真做好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工作。为此,有必要对软土地基自身的特点进行介绍,并在该基础之上,来介绍软土地基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效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本文对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道路桥梁工程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软土地基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地基,其承载能力和稳固性较差,且具有一定的沉降性。在路桥施工前要做好勘察工作,分析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重点提升软土地基的硬度和承载力,做好排水处理工作,严格按照软土地基处理的相关程序和规范进行,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密实度,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1 软土基地的基本特点

(1)渗透能力差。软土地基中由于缺少沙子,所以一般体现出固化程度低、渗透性极差的特点。而且由于软土地基内部颗粒较大,容易造成大量水分的流失,尤其是在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后,会加大水分流失的情况,形成路桥裂缝,对桥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2)抗剪能力较差。由于黏土的抗剪能力非常不足,导致软土地基的抗剪能力不会直接影响到路基的排水能力。针对软土的这种特点,应该认真做好针对性的处理工作,否则,就会对后续的施工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也会因此埋下不少的安全质量隐患。

(3)压缩能力极强。软土地基的压缩系数一般为0.6-11Mpa,其液限和压缩系数之间是成正比的干系,如果液限越大,其压缩系数也就越大。但我们应该注意到,软土当中会存在一定的没有固结的粘土,但是有部分粘土是出完全固结的状态,不仅看起来不一样,土质性能指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两者都具有较强的压缩能力,很多施工中的问题都是由这点产生的。

(4)水分含量高。软土地基在所有地基中含水量属于比较高的种类,软土地基中最高含水量可达百分之七十。正是因为这么高的含水量,软土地基的土层就有了比较高的流动性。在施工加固地基的过程中,流动性越高,加固压实操作的难度就越高,需要耗费的时间和消耗就越高。同时,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越高,如果处理不当,在后期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坍塌问题。

2软土地基处理原则

软土地基主要就是指结合建设部软土地质勘察规范标准,天然水含量不超过液限、符合孔隙比值不超过1.01,然后主要是以灰色为主的细小颗粒土质。在处理路桥工程软土地基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选择符合工程要求的天然材料,杜绝为节约成本选择脆性大、强度标准低且易锈蚀的工业废材。针对软土地基进行夯实加固处理,需让地基结构的安全稳固性满足工程强度的要求,并改善软土层的水渗性、压缩性与紧固性,进而为强化路桥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必要条件。

3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3.1道路桥梁表层排水法

道路桥梁表层排水法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中最常见的技术,适用于含水量较大的情况,适用范围较窄。在使用之前,首先要对表层土壤进行含水量的测定,通过取样分析,确定含水量符合施工标准再开始施工。施工方法主要是通过在软土地基表面进行挖掘沟槽,让软土地基表层水可以通过沟槽直接排走来达到减少土层含水量的目的。表层排水法主要是先排出表层的大量水来创造软土地基深层施工的条件,当完成软土地基深层施工之后,再将水渗透性较强的材料(如沙石、碎石)回填到沟槽中,以利于将来的地基排水。设计施工的时候,要注意沟槽的深度和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沟槽,正常情况下,宽度保持在50dm左右,深度在50dm - lOOdm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置换处理方法

土壤置换法就是用高硬度,高水渗透性的砂岩或硬质粘土取代软土地基的土层。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好,但是工程量远超出其它的施工方法,因此适用于软土地基面积较少的施工 。置换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将软土用优质的土壤置换掉,当路桥施工遇到软土地基时,简单又不失灵活地将软土挖掘出来,这里的开挖方式采用专用的施工机器,随之将挖空的地方用强度超出软土、压缩性能较好的砂石等作为软土代替物。当然,这些软土代替物也需要有较好的水渗透力,从中心向两边填满,填充的厚度大致在15厘米。在完成优质材料代替软土的工序后则需做好压实工作。只有充分挤压,才能把不必要的水分排除出来,顺利把土替换进去。如若是人工压实,还需要加强对土的强度保障,毫不松懈地进行反复测量,避免人工上的疏忽。这种置换处理方法较为简单,在表层的路基上使用较多,适用的深度范围在5米以内,即适用在路基较低的施工中,从而有效控制软土地基的沉降值,实现路桥建筑的稳定。

3.3强夯处理技术

强夯加固技术是指利用专业的夯实加固机械设备提升软土地基中填充材料的密实度,进而增强整体结构承载负荷力。这项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属于比较成熟的技术,在路桥工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经过大量理论探究与实践积累可知,采取软土地基强夯加固处理技术应严格把控如下三方面工作:(1)在强夯作业前,结合施工要求,优选填充材料,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测量放样,准确计算强夯加固作业间距;(2)遵照由两侧向中间延伸的规则执行夯实加固处理,结合整体处理效果,适当调整夯实频率,最大限度地保证夯实质量;(3)在夯实加固处理后,进行专业测量与验收。若夯实加固处理不达标,应根据结构基本特征,反复执行夯实作业工序。

3.4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

该技术主要就是借助钻机通过高压喷射的方式灌注水泥浆液。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在喷射流的作用之下,能够破坏原来的施工土壤,借助离子交换软土所产生的化学和物理反应,能够提升柱体强度和地基承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变形了的问题。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常用的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摆喷技术、定喷技术以及旋喷技术,实践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可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出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的优势和作用,为工程建设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3.5水泥搅拌桩

水泥搅拌桩: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机械搅拌作用将固化剂和软土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优点:无需固结时间,地基强度明显提高,施工工艺成熟,造价低。缺点:水泥搅拌桩处理深度有限,粉喷桩处理深度不宜大于12m,浆喷桩处理深度不宜大于20m。同时由于受桩身强度限制,采用搅拌桩处理软基时填土高度不宜过高,对于填土高度较高的路段,加固后路基复合地基难以满足要求,同时对于软基厚度超过理想处理深度的成桩困难。

3.6加载换填

加载换填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技术人员要合理运用加载换填技术,并且注意不能让换填物在土壤沉降堆积中造成二次破坏。首先要对软土地基内部进行挤压和填充,并在地基底面层加铺沙层,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有助于缩短道路桥梁工期,提高地基施工的效率。

4结语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我国交通建设不断推进,国内交通四通八达,道路和桥梁的数量不断增加,道路桥梁工程在使用功能方面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和多能化的趋势。软土地基在道路桥梁施工中非常常见,一旦处理不当,会对工程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问题上,务必意识到坚固地基是基础的施工理念,积极寻找有效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发挥软土地基对路桥建筑的支撑作用,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路桥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丽霞.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8):107-108.

[2]邹会宗.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203.

论文作者:刘宁1,王永永2,刘晴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刘宁1,王永永2,刘晴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