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电力系统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电力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另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及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其应用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中,不仅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电能资源的利用率及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证。而且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电力部门劳动力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避免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电力部门应该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围绕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设计进行团系,以此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设计
一、自动化的电力系统
(一)自动化的变电站
想要实现变电站自动化,需要改变电站运行的传统观念,将自动化的设备应用到变电站中,并保证自动化设备在变电站中的主导地位,从而使变电站能够自动化运行,同时还能够实现对相关工作的监督和控制,为变电站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变电站自动化的建立,需要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合理的利用,并将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更换为自动化的计算机装置,淘汰传统的变电设备,从而使变电站的自动化性能得到良好的提高,实现对相关设备的实时监督。首先,将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同时对相关的数据及网络信息进行使用,进而改变变电站中的二次设备[1]。其次,合理的使用计算机的显示功能,将自动化设备收集的信息及对设备监控的内容通过计算机的显示功能进行监督状态的屏显,与此同时还要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及信息的分析,从而实现变电站工作中数据和信息整理、分析、处理及存储的自动化运行。以此为基础,促进变电站工作效率的提高。这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自动化的电力网络调度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中,还要将自动化的网络调度作为重要的目标,因为该系统的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整体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网络调度而言,其自动化可按地域等级划分,总共可分为五个等级。在我国电网系统中,想要实现电力网络调度的自动化,需要将相关设备及计算机技术作为建设的基础,并根据以上内容实现对电力相关数据的分析,从而对电力运行期间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合理的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完成电力网络的自动化调度。同时,想要使电力网络调度的自动化更加完善,必须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服务器、终端变电站设备和工作站进行合理的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电力网络调度自动化的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然而在电网系统中,自动化电力网络调度系统的建立,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还能够对生产运行的状态进行科学的控制。另外电力网络自动化的形成,还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分析,从而实现电力负荷程度的预测,与此同时还能够实现对自动发电的良好控制。当然,在电力网络调度自动化建设期间,要充分重视市场中的相关数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设计
(一)电力互感器的光电式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也是满足社会用电需求的主要途径,在此项工作中电力互感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电力互感器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对线路中的电压进行合理的控制,实现了对高压电流的有效调和,使其能够符合相关仪表测量的实际标准,从而简化了数据测量的流程,提高了测量效率。然而,该设备的绝缘性能会受到电流的直接影响,电压越高,电力互感器的绝缘性能的发挥就会受到阻碍,与此同时,为了控制好设备的绝缘性能,需要在电力电压增加时,以大体积的电力互感器去应对电压对设备绝缘性能造成的压力。另外,在电力互感器使用的过程中,信号的波动对其使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信号测量方面,信号波动的范围越小,信号测量的难度就会越大,因此,对于信号变化的测量就会失去准确性。此外,在电力互感器实际连接的过程中,与保护设备之间的连接,难以完成两者之间的直接接入。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的运行负担就会逐渐增加,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以上问题,我国加大了电流互感器的研发力度,并经过深入的研发,发明出了光电式电力互感器,同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类新型设备应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还规定了其标准。当前,在新型设备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些许问题,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设备材料的稳定性得不到良好的控制,所以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设备材料有着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就信号的输出而言,光电式互感器的信号输出量较小,而且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会以递减的形式持续弱化,甚至在较长的传输过程中会造成信号的消失,从而导致信号接收设备无法接收到信号,基于此,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修缮,可通过数字化技术的使用,并设置光纤结构,以此来完成信号传输过程的优化,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因此,为了提高互感器的性能,需要在其结构设计方面,将互感器与光电转化和电路电子进行组合使用。
(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将计算机技术合理的使用,并在使用的过程中把计算机中蕴含的视觉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当中,能够实现相关图像信息的获取,而且图像信息还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自动化设备的检测功能,对变电站的设备及运行状态进行建设,完成相关数据及信息的收集,并通过网络传输技术,将检测到的信息传输到终端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终端系统接收的信息进行成像处理,从而实现对变电站的全面检测,该技术还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系统运行的工作图像。另外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实现传感器连接的多元化,还能够与视频信号系统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检测,保证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语:综上所述,完善的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到电力输出的过程,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任何问题就会导致电力系统的运行出现不稳定的状态,甚至电力系统的瘫痪,因此,为了能够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稳定性,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全面且实时的监控,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文小飞,万俊,席世友,康鸿飞,陈平.对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的分析和探讨[J]. 科技展望,2014(17):106.
[2]曹越.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0,19(04):173-174.
论文作者:金平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变电站论文; 电力论文; 计算机技术论文; 互感器论文; 设备论文; 信号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