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演习看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新变化_军事论文

从军事演习看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新变化_军事论文

从军事演习看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新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军事演习论文,美国论文,新变化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演习及其特点

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与东南亚国家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99年,美国与南海周边各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多达14次。2000~2002年,美国与东南亚国家联合举行军事演习共23次。2003年和2004年美国又同东南亚国家陆续举行了“肩并肩”、“金色眼镜蛇”、“对抗虎”和“卡拉特”等多次军事演习。

这些军事演习同90年代中期以前的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参演人数和冷战结束初期相比有大幅回升。冷战结束后,美国曾一度削减了其在东南亚的驻军,缩小了演习规模,而且还一度中断了与东盟某些国家的传统联合军事演习。但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东南亚在其亚太安全战略部署中的地位,逐步恢复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演习,演习规模也有所扩大。在2001年的“肩并肩”系列演习中美菲各派出约2500名官兵,而2004年2月美国先后与泰国、菲律宾举行的“对抗虎2004”和“肩并肩2004”等军事演习不仅时间持续半个月左右,而且投入的人员都超过千人,特别是与菲律宾的军事演习,参演士兵近5000人,演习规模之大可想而知(注:王伟东:《透视“9·11”事件后美国对东南亚的政策》,载《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12期,第28页。)。

(二)军事演习有从双边向多边扩展的趋势。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演习从双边逐渐向多边扩展,特别是美泰“金色眼镜蛇”、美菲“肩并肩”演习扩展成多边军事演习。2002年新加坡加入“金色眼镜蛇”演习,标志着美国的这一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果。2002年的“金色眼镜蛇”演习邀请了更多的观察员国观摩演习,数量从2001年的9个激增到18个,几乎包括了东盟所有国家。中国、越南、俄罗斯三国作为观察员首次参加了该演习。由于只有先成为观察员,才能成为演习的正式成员,因此观察员国数量的陡增标志着美国在东南亚的演习有参与国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注:《泰美新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金色眼镜蛇”出洞》,新华网,2002年5月16日。)。

(三)突出了反恐科目的演练,且带有实战背景。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演习中增加了反恐科目。以打击阿布沙耶夫武装为目的的“肩并肩02—1”演习本身就是反恐演习,而“肩并肩02—2”、“金色眼镜蛇2002”等演习也都增加了反恐科目。如“金色眼镜蛇2002”演习就设想突发炭疽菌事件等,增加了对付生化武器恐怖攻击的训练。例如,过去美泰和美菲军事演习都是以“外敌入侵”为背景,但冷战结束后随着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强敌入侵泰国和菲律宾”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美国开始针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九一一事件前,演习主要围绕“国际维和”进行,目的是提高演习各方在联合国主持实施维和行动时的协同能力,演习的科目包括非战斗人员撤离、医疗救助和工程救援等。2001~2002年的演习显著增加了联合反恐的内容,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确实希望铲除“基地”组织在东南亚的残余势力,但更重要的是,美国为其在东南亚的演习找到了新的很好的借口(注:宋予:《美国在亚太地区联合军事演习成为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载《中国国防报》2003年8月25日。)。

(四)持续时间长,部分演习长达半年以上。从90年代开始,美军与东南亚国家举行了多次联合军事演习,包括“肩并肩”、“双重突击”、“金色眼镜蛇”等。这些演习时间彼此衔接,几乎是一个演习结束另外一个演习就开始准备举行。原先,美国在东南亚的演习持续时间一般为半个月左右,但2002年美国借反恐需要,与菲律宾联合举行了为期半年的“肩并肩02—1”演习。 如此长时间的军事演习是前所未有的。且就在6月底美军撤离期限之前, 菲律宾政府又宣布鉴于反政府武装仍在菲境内进行恐怖活动,菲政府同意美军延长在其境内的时间,继续训练菲律宾部队进行反恐行动。2003年,在刚刚结束与菲律宾的“肩并肩”演习和与泰国联合举行的“金色眼镜蛇03”演习后,美军又于6月初起分别与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为期两个月的例行性“克拉特—03”双边合作海上战备与训练演习。这次军事演习是美国与东南亚国家举行的规模最大、参演国家最多、演练科目最多、涉及区域最广、持续时间较长的一次演习(注:American Navy Times,June 18,2003.)。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演习主要目的是加强与这些国家在作战计划、指挥与控制以及战术领域的协调合作能力。演习的科目有:海上机动、海上通信、指挥与控制、潜水与营救、人道主义救援、海上巡逻、舰队集结、实弹射击、两栖登陆、丛林生存、城市战及反恐演练等。另外,美军在与每个国家举行演习的时候还要专门抽出时间举行研讨会,并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通过军事与民事合作巩固美军与当地人员的关系。

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新变化

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与东南亚国家频频举行军事演习,从中可见美国东南亚政策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恢复和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

东南亚地区扼守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咽喉,对美军部队从西太平洋向印度洋和海湾地区的调遣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从经济上说,东南亚地区一直是美国的重要市场。从1993年到1997年,东南亚地区是美国的重要出口地。尽管亚洲金融危机减少了美国向这一地区的出口,但随着该地区经济逐渐复苏,双方贸易又开始呈现强劲增长的势头。2002年,美国和菲律宾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50.59亿美元,占菲律宾与美洲贸易总额的91.2%(注:《2002年菲律宾进出口贸易综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商务参赞处网页。http://ph.mofcom.gov.cn/article/200305/20030500090658—1.xml);2004年,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印尼成为美国的重要进口来源国,分别排在美国进口来源国的第10、16、19和26位(注:《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2月26日。)。因此,为了维护美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二战后美国先后和菲律宾、泰国等签署了军事同盟条约,并在菲律宾建立了军事基地。但1992年从菲律宾苏比克海军基地完全撤出后,美国在该地区已基本没有永久性军事基地。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出于安全考虑,认为东南亚地区仍是“特别具有挑战性”的地区,从而试图恢复并加强在那里的军事存在。

布什政府上台后,对美国全球军事态势进行了审查。2001年9月美国国防部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指出,美国“海外军事存在集中于西欧和东北亚地区,已经不能适应新战略环境的需求”,美国需要“构建能使美军在世界关键地区有更大行动灵活性的基地体系,重点建设西欧和东北亚以外地区的基地和驻地”。对于所谓的关键地区,美国首次提出了“东亚滨海区”这一概念,即“从日本以南到澳大利亚,再到孟加拉湾这一地区”。东南亚地区显然包括在这一地区之内(注:U.S.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September 30,2001,p.4.)。由于东南亚地区在美国家安全战略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因而美国试图通过频繁与这一地区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逐步加大与其的合作力度,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东南亚战略格局。据报道,2002年美国对菲律宾的军事援助近7220万美元,2003年加上用于联合军事演习的费用超过1亿美元(注:《菲律宾星报》2003年5月7日。)。2003年10月中下旬,布什访问了亚洲五国和澳大利亚,其中有四个东南亚国家(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印尼)。布什在访问期间一再向东南亚国家表示,“将继续同东南亚友好国家进行合作”(注:新华社东京2003年10月19日电。)。

美国目前在亚太地区的驻军有10万人,主要分布在韩国、日本和关岛等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要地。但是,在东南亚地区这一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的常驻部队却不多,不足以应付这一地区可能出现的地区性危机。可以说,美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军事演习是美军在该地区保持军事存在的一种主要形式,因为在亚太地区保持军事存在是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基石。

(二)介入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南海争端

南海被称为“亚洲的火药库”(注:Park Hee Kwon,Maritime Issues and Disputes in Northeast Asia:A Challenge for Cooperati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The Hague,2000,p.89.)。90年代以前,美国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有关南海主权归属争端问题上基本持中立态度,不支持任何一方。但90年代以来,美国为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确保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开始把南沙群岛争端看成亚太地区安全的一种威胁,改变了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的“中立”和“不介入”立场,声称美国在南海有重大战略利益,要在南海争端中发挥“应有”作用,而且明显偏袒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积极介入南海争端。1995年5月10 日美国国务院声明明确表示:美国愿意以有领土要求各方认为有帮助的任何方式给予帮助。美国始终不排除从军事上介入南海争端的可能性,并积极为从军事上介入南海争端做准备。1995年6月美国防部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表示,如果南海发生了军事行动并且妨碍了海上航行自由,美国就准备进行军事护航,以确保航行自由。1995年7月文莱东盟外长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就曾指出南沙群岛争端是美国需要在亚太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原因之一(注:美国兰德公司:《美国与亚洲:探索美国的新战略和兵力态势》,中译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3页。)。

九一一事件后,反恐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也成为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指南。2004年4月,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托马斯·法戈透露, 美军方制订了名为《区域海事安全计划》的反恐新方案。根据这项正在制订中的计划,美国将向马六甲海峡派驻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以防止恐怖分子袭击。这是美国试图介入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南海争端的又一行动。美国也明确表示,其在南海地区具有重要的利益。美国国会通过的《美国海外利益法案》称,南海的航行自由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任何用武力夺取该区域岛屿的行为将引起美国的“严重关注”,并表明了使用一切手段介入该地区事务的意向。美国认为,其在南海地区的利益主要有:第一,确保南海战略航道的畅通,包括马六甲海峡和南海群岛与越南之间航道的安全,以保证美、日等西方国家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第二,保护美国在南海地区400多亿美元的投资和近900亿美元的贸易等经济利益;第三,在南海地区保持一定规模的军事存在(注:《当今世界的“两圈一点”》,搜狐网。http://news.sohu.com/2004/05/31/17/news220331798.shtml)。

因此,美国不仅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频繁派出各型舰船访问东南亚国家,出动飞机赴南海侦巡和航测,还加强了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为美军完善在东南亚的战略部署、加深介入南海问题奠定了基础。今后,美国会进一步将南海问题纳入其防范、制约中国的战略中,南海问题有可能成为中美新的斗争焦点。

(三)将东南亚纳入美国全球反恐体系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反恐体系。东南亚具有多元种族、多元宗教与多元文化特性,穆斯林人口逾两亿,美国认为该地区内的伊斯兰教激进派别多对拉登组织抱同情态度,而且菲律宾南部寻求独立建国的阿布沙耶夫组织与拉登关系密切。在美国眼里,东南亚地区是中东地区之外恐怖主义肆虐的重灾区。因此美国将东南亚视为其全球反恐的另一主要战场,并试图将其纳入美国全球反恐体系。美国在东南亚反恐的首要目标在于打击“基地”组织在东南亚的网络,且清楚定位区域内各种毒贩、人口贩子、洗钱团体等跨国犯罪组织,若这些跨国犯罪组织与“基地”组织有关,或是可能助长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则亦将其列为反恐的对象,以彻底瓦解“基地”等国际恐怖主义组织,避免东南亚出现激进的伊斯兰教政权。为此,美国在与东南亚国家的许多军事演习中都增加了反恐科目,如“肩并肩02—2”、“金色眼镜蛇2002”等演习,而以打击阿布沙耶夫武装为目的的“肩并肩02—1”演习便是一次真正的反恐演习。与此同时,美国强化了与新、菲、泰等东盟主要国家的军事合作,增强了与马、新、菲、印尼的反恐情报交流,以及向印尼、菲、泰提供经援等(注:《“肩并肩”美菲联合军事演习打造新反恐模式》,新华网,2002年1月25日。)。

美国在东南亚的反恐军事行动,主要是藉由松散的双边军事合作协议,而印尼和马来西亚坚决反对美国将反恐战争扩大到本地区。因此美国试图将东南亚纳入美国全球反恐体系的计划难度虽然较大,但在反恐战争的布局下,已增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关系,扩大了在东南亚的反恐战略影响力。

美国东南亚政策新变化的影响

(一)加剧了东南亚国家间的军备竞赛

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演习,促使东南亚国家之间展开了军备竞赛。9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每年军费开支增长率保持在10%~15%,东南亚国家1999~2000财年军费开支总额达到200亿美元,其中用于购买武器装备的费用年平均约为100亿美元。菲律宾1997年推出一项“武装部队现代化计划”,拟在20年的时间内拨出近130亿美元军费专款为其海空军购置先进武器装备。印尼2002年国防开支达3.4万亿印尼盾,2003年增加了18%,制定了“武器采购三年计划”。马来西亚拟定了20年海军防卫计划,准备斥资30亿美元购买新式武器装备。泰国2003年将国防开支中采购军火和信息装备的预算增加了30%,约240亿泰铢(注:《东南亚国家加速装备采购步伐,掀起新一轮军备热潮》。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4/09/01/000855391.shtml)。

为此,东南亚各国纷纷购买先进武器提升自身的军力,采购渠道和项目趋于多元化、系列化。越南继向俄罗斯购买12架苏—30K型战机及“针式”导弹生产线之后,2003年向俄订购了可装备两个营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并达成了引进“闪电”导弹艇生产技术的协议。菲律宾已获得美国提供的C—130、UH—1H直升机、巡逻艇、枪支及军车等大批军备。印尼向美国购买了两架E—2C预警机和警戒雷达, 并与俄签署了高达5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包括购买两架苏—27战斗机和两架苏—30 战斗机,于2004年10月交货。新加坡从法国购入了驱逐舰;进口了20架美制“阿帕奇”直升机,向美国购买了两艘1500吨级潜艇,与美国达成一项价值3.5 亿美元的军用飞机供购合同,含12架F—16战斗机,并已向其交付了5架。马来西亚向美国购买了8架F/A—18DS战斗机、6架海上巡逻机;计划购买俄罗斯、英国和波兰等国总值数亿美元的防空导弹、直升机和坦克;2003年5月宣布斥资9亿美元向俄购买18架苏—30MK多功能战斗机,斥资11亿美元购买至少4架空中预警机, 并寻购适于配备机载警戒与控制系统的飞机。泰国从美国购进18架F—16战斗机、14架C—130运输机、6架侦察机和两艘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还向美订购了6艘坦克登陆舰和1艘综合补给舰。缅甸斥资1.3亿美元向俄订购的10架米格—29战斗机于2003年3月到货并装备部队(注:《美国军事渗透南中国海》。http://www.hotsp.cn/superarmy/special/cnsea/china sea.htm)。这样,东盟各国在注意发展本国国防工业的同时,从国外引进了主要用于进攻作战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如海军侧重采购导弹护卫舰、驱逐舰等大型舰船,空军主要采购新型战斗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等先进机种以及防空雷达网,陆军则重点采购坦克、装甲车、导弹和大口径火炮等重型武器。东南亚地区开始了新的一轮军备竞赛,大大增加了该地区的不稳定性。

(二)加强了东南亚国家与美国之间的军事合作

美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军事演习的继续升温,增加了东南亚地区及周边的不安定性,使美国在该地区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也加强了东盟国家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冷战后,东南亚各国的安全战略虽已从依赖转向借助美国的军事力量,但仍把美国作为维护地区安全的主要保障,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不断加强。菲律宾和新加坡积极支持美国在东南亚驻军。1990年,为解决美军从菲律宾撤军后遇到的困难,新加坡率先与美国签署了关于“允许美国海空军扩大使用新加坡军队设施”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允许美国增派驻新加坡的军事人员,以及美国部署在韩国、日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飞机到新加坡维修保养。1998年美新两国又签署了1990年谅解备忘录的附录,允许美国的海军舰只和航空母舰停靠新加坡即将建成的樟宜海军基地。这是东南亚地区目前惟一能停靠航母的港口。

菲律宾一直是美国在东南亚的重要盟友,虽然1992年美国从克拉克和苏比克基地完全撤出,但菲美两国至今还保持着《共同防御条约》。1999年6月, 菲律宾参议院又通过了《美菲部队到访协议》,为在发生重要事态时美军重返菲律宾提供了法律依据。2003年1月,美国派兵到菲律宾南部巴西兰岛帮助菲军消灭阿布沙耶夫武装,菲律宾国防部又提出了一项《美菲后勤支援协定》草案,要求修建后勤基地为在菲美军提供补给保障。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虽反对美国在东南亚驻军,认为这不符合“东南亚自由、和平和中立区”的思想,但也将美国视为保障东南亚地区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力量,主张以其他形式与美国开展军事合作。马来西亚就美军使用其海军基地问题与美国进行了磋商;泰国在海湾和阿富汗战争中,都允许美军使用其乌塔堡空军基地,为战机加油和补充给养;印尼和文莱也相继向美军提供军事维修、军需物资或设备(注:《从频繁军演看美在东南亚及南亚地区战略意图》,中新网,2003年2月19日。)。

笔者认为,东南亚国家之所以愿意与美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对本地区的跨国犯罪以及民族宗教冲突等问题抱有危机感,希望通过联合军事演习加强本国战备和应变能力。而美国则利用一些东南亚国家的这种想法,乘机密切和扩大与东南亚国家的防务合作,最终筹组以美国为核心的东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体制,进一步增强美国干预东南亚地区事务的能力。

(三)增加了中国妥善处理南海“主权”争端的难度

南海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多次发表严正声明,重申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对于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海问题的争端,中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2002年11月在金边举行的第八届东盟“10+3”峰会上,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规定对南海拥有“主权”的各国维持现状,不得在有争议的南海地区修建新建筑物。中国与东盟的这些举动似乎使人看到了一线曙光(注:《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2年11月5日。http://www.china.org.cn)。

然而,南海一些周边国家为维护在南沙的既得利益,继续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向中国展开政治、外交攻势。笔者认为,美国是挑起南海争端的“幕后人”。因为,南海问题已经成为美国防范、制约中国的整体战略企图中的新的斗争焦点。在美国看来,南海问题是除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之外的亚太地区第三个重大潜在热点,是美国构建亚太安全秩序的又一重要机遇和挑战。正基于此,美国一直试图主导南海问题的解决过程,使之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因此,美国实施了许多积极介入南海争端的行动。首先是不断出动大量飞机和船舶在南海进行侦察活动,以至于2001年发生中美“撞机事件”,这是美国介入南海之争的极端体现。其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一直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而这些演习的主要目的:一是提高这些国家的战备和应付危机的能力;二是增强有效的合作;三是起到限制中国在南海军事行动的战略目标。除了与东南亚国家举行双边或多边的军事演习,美国还单独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2001年8月17日,15000多名海、空军参加了代号“通过演习”(passing exercise)的大规模海上训练。当时美国声称, 参加此次演习的目的是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保证南海的航行自由。但有评论者认为,演习是“炮艇外交”,目标是对准中国(注:Yann-Huei Song,“The Overall Situ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New Millennium:Before and after the September 11 Terrorist Attacks”,Ocean 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Law,Vol.34,No.3—4,2003,pp.237—238.)。再次,除了紧密维持与菲律宾、新加坡等的传统军事合作关系外,美国还特别加强了与已占领南海岛屿较多的国家——越南的军事合作关系。2000年3月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访越,2003年11月越南国防部长范文茶正式访美,这是自1975年越战结束以来,越南高级官员首次访美。据越南媒体报道,范文茶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军事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2003年11月19~22日,美国导弹护卫舰范德格里夫特(Vandegrift)号对越南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越南官方认为,美国军舰此次访越及此前的越南国防部长范文茶访美意义重大,表明越美两国关系特别是两国军事交流与合作明显改善和加强(注:《越战结束二十八年来,美国军舰首访越南》,载《世界日报》2003年11月20日。)。美国在加强与越南军事合作的同时,还准备租借金兰湾基地,重返金兰湾。2002年2月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布莱尔访问越南时,就向越方提出美军使用金兰湾基地的可能性。布莱尔表示,美国希望同越南讨论出一种“确保”美军使用金兰湾海军基地的“灵活安排”,以便美军军舰可随时停靠。有越南媒体分析道:如果能将金兰湾基地租给美国,对美越双方来说是“双赢”,将从根本上改变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注:《美军可能重返越南,控制亚洲霸权》,载《世界日报》2003年11月21日。)。

美国的这种遏制中国的南海政策和种种行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妥善处理南海“主权”争端的难度。这种难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由于美国在南海的军事渗透,南海问题有可能进一步趋向多边化和国际化,这样南海问题始终会处于“争而不议、久拖不决”的僵持状态;其二,美国通过经常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地区举行类似“卡拉特”的军事演习(注:所谓“卡拉特”演习,是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地区举行的系列双边联合军事演习。“卡拉特”是“海上战备与训练合作”演习的简称。“卡拉特”演习设想:“某一地区性大国”派兵占领了南海上有争议的岛礁并封锁了南海上的国际航道,美国应东南亚相关国家的要求,进行军事和人道主义援助,维护地区安全和海上航行自由。卡拉特演习是美军用可见的方式显示其承担着加强亚太地区和平和安全义务的重要手段。2000年6月14日至9月22日,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与东南亚六国军队在南海地区分别进行了“卡拉特2000”年度双边系列演习。参演国家有:美国、菲律宾、泰国、印尼、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其中菲律宾是在美菲签订《部队到访协议》后首次参加这一演习。),提升菲律宾等传统盟友的地位,促进与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大量出售武器给东南亚国家,导致东南亚国家在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从而使南海地区“权力均势”向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倾斜。因此,如果未来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在南海发生军事冲突,美国等西方国家势必会进行干涉,这将给中国维护领土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带来巨大威胁。

标签:;  ;  ;  ;  ;  ;  ;  ;  ;  ;  ;  ;  ;  ;  ;  ;  

从军事演习看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新变化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