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护理分析论文_黄泳梅

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护理分析论文_黄泳梅

黄泳梅 苍梧县人民医院 广西苍梧 543100

摘要:目的:分析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ICU 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4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情况,总结临床病情监测和护理方法。结果:通过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措施,45例ICU重型脑外伤患者病情好转的有44例、死亡患者1例。结论: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能够提高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ICU;重型脑外伤;病情监测;护理方法

重型颅脑外伤指的是由于颅骨骨折、脑干损伤以及颅内血肿等造成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GCS)在3-7分之间,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严重颅脑外伤患者【1】。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复杂、进展快、并发症多以及病死率高的特点,大部分患者需立刻行外科急诊手术,手术后收入重症监护室进行重点监测和护理。本文对我科4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病情监测方法和护理重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ICU 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4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情况。4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为8岁、最大61岁,平均为(41.25±5.69)岁;主要受伤原因有:交通事故伤29例、高空坠落伤10例、打击伤4例、其他伤害2例。根据CT结果发现广泛性脑挫裂伤8例、硬脑膜外血肿患者12例、硬脑膜下血肿患者13例、硬脑膜外与硬脑膜下血肿11例、脑内血肿1例;合并有肋骨骨折患者6例、腹部器官损伤患者3例、四肢骨折患者10例、脊柱或者脊髓损伤患者1例;入院期间GCS评分在8分以下,其中3-5分之间的有30例、6-8分之间的有15例。

1.2方法

急救措施:(1)患者在入院之后立刻办理手续,严密监测病情并予以对症治疗;(2)立刻予以CT检查,密切监测患者颅内压,昏迷患者按照昏迷护理常规进行处理;(3)医护人员立刻对神经系统体征、心率、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4)对其他非颅内因素造成的临床症状进行干预,例如由于呼吸不畅造成的缺氧、胸腔出血导致的早期休克、尿潴留等;此时患者如果由烦躁不安突然转入安静或深睡,则提示病情变化,在确定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行积极手术治疗;护理人员迅速做好手术准备,做好备皮、备血等一系列工作;(5)合并脑疝的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加强对血压、呼吸与脉搏的监测,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体温上升现象,护理人员做好体温检测,采用物理措施予以降温,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呼吸骤停的患者,在降颅压的基础上给予循环支持,同时选择合适的药物干预,快速输注20%的甘露醇以及速尿40mg【2】。

病情监测方法:(1)意识监测:意识状态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判断的重要临床指标,对于判断患者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价值。每天应用GCS评分表对患者的睁眼、语言以及运动状况进行评价,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将患者的意识状况分为5种,分别为清醒、嗜睡、昏睡、浅昏迷以及深度昏迷。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发现异常立刻报告医生。清醒:患者的记忆良好、定向力准确、能够较好的回答护士的问题;嗜睡:患者可唤醒、清醒状况下可回答问题,但是时间较短;昏睡:患者的反应迟钝、不能够配合检查;浅昏迷状态:患者的大部分意识丧失,呼唤无反应,对疼痛产生刺激,瞳孔的光反应、咳嗽反射迟钝;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对疼痛刺激物反应。(2)瞳孔监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会发生瞳孔改变,监测患者瞳孔对于判断病情、发现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密切观测患者双侧瞳孔变化,起病早期每间隔半小时观察1次,若病情非常严重,监测间隔时间还应缩短;(3)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测,重型脑外伤患者通常需要应用甘露醇脱水降压。由于应用甘露醇患者在短时间的血容量增加,很可能加重心脏负荷从而诱发心力衰竭,所以在治疗中应加强尿量与CVP的监测,尿量少且CVP超过15cmH2O的患者在应用甘露醇之前应再次评估,控制好输液速度,预防心力衰竭【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护理方法:(1)专科护理措施:ICU重型脑外伤患者手术后如无禁忌将床头抬高15-30°以促进患者颅内静脉血回流,改善脑水肿症状。采取间断或持续性吸氧,改善缺血缺氧状态。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患者应将床头抬高30-45°,调节好呼吸机参数,防止误吸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呼吸与循环的稳定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基础条件,如果护理观察过程中患者血压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缓慢,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发生脑疝或颅内出血;如果患者血压下降、心跳变慢、脉搏细速,呼吸缓慢且不规则,提示发生脑干功能衰竭;合并枕骨骨折的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减慢,提示有枕骨大孔疝的可能性,如果伴随有深度昏迷还可能出现下丘脑损伤,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加强对生命体征监测,出现心肺功能异常(如中心静脉压异常、尿量过少或心电图异常)、体温异常升高(超过39℃使用物理降温无效应根据医嘱使用降温药物)、意识模糊等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患者的口腔与皮肤清洁护理,定时进行翻身和擦拭,预防压疮的发生。及时将口腔中的分泌物、呕吐物等清除干净,确保呼吸道通畅。对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对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做好气道管理,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出现。(2)生活护理:恢复过程中烦躁不安的患者要做好防护性护理,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固定措施和镇静剂,预防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出现【4】。患者生理机能的恢复需要营养的支持,做好饮食干预非常重要。恢复良好的患者可逐渐恢复常规饮食,对于不能够进食的患者给予胃肠道外营养或鼻饲等方式,确保每天所需的营养充足,促进患者康复。在鼻饲之前应先抽取胃液,胃液残留量超过100ml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状态和体征判断是否行胃肠道减压,从而改善胃潴留症状。行鼻饲喂养,喂养结束之后护士至少在床边观察5min,查看患者是否出现呕吐及食物反流现象,在30min之内不给予患者翻身或其他操作,对于发生呕吐的患者则准备使用吸引装置,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3)康复护理: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很大的损伤,患者或多或少的出现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对日常工作与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昏迷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关炎挛缩和肌肉萎缩,护理人员要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的发生,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应采取康复训练,于手术后48h之内即开始锻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每天进行四肢被动运动、防止关节畸形。【5】(4)心理护理:面对患者的突发情况,患者家属由于过度的担忧和恐惧可能产生不良情绪,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无法与医护人员沟通等现象,不及时予以干预很可能引发医疗纠纷。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要强化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家属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不要使用过度乐观或者悲观的语言,如实向家属说出患者的病情,适当鼓励家属,向其介绍治疗成功、恢复情况好的案例,让家属耐心等待。

2、结果

45例ICU重型脑外伤患者病情好转的有44例、死亡患者1例。通过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等级(GOS)评价结果显示:良好30例、中残11例、重残患者3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为97.78%。

3、讨论

总而言之,重型脑外伤是一种危险性较高、预后较差的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且复杂多变,病死率高的特点,只有及时抢救、精心护理工作配合才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中,对重型脑损伤患者给予积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严密的监测和护理,通过意识监测、瞳孔监测和心肺功能监测等手段以及专科护理、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等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干预,最终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救治率较高。在工作中发现,颅脑外伤患者的救治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护理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之间的严密配合,坚持以患者作为中心的护理,围绕患者的生命健康开展一系列的护理活动,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参考文献:

[1] 许红霞.120例ICU重型脑外伤病情监测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0,01(7):62.

[2] 古崇凤.ICU重型脑外伤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15-116.

[3] 邹琳,韩惠芳,张华等.早期营养支持对儿童重型颅脑外伤患者ICU治疗时间和预后影响的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5):396-398.

[4] 朱艳.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监测和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3,26(2):334-337

[5] 何山,蔡萍.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监测与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2):3912-3914.

论文作者:黄泳梅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护理分析论文_黄泳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