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酶类及脂类联合检测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杨国丽

新疆巴州尉犁县人民医院 新疆巴州 841500

摘要:目的 研究脂肪肝临床诊断中血脂和肝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7年8月-12月间收治的30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受检者空腹静脉血进行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γ-谷氨酸转移酶(GCT)]检测,并对患者的各项肝功能和血脂血清学指标,进行对比,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脂肪肝组患者ALT、AST、G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通过检测肝功能和血脂血清学等指标,能反映脂肪肝患者的病情,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对临床医师进行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通过检测结果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脂肪肝;血脂;肝功能;诊断;应用价值

肝脏是机体代谢的枢纽,在脂类的消化、吸收、运输、合成及分解等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我国脂肪肝患病人员大幅增加,且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还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病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也构成很大威胁。脂肪肝是肝脏对各种代谢异常改变产生反应引起的肝实质细胞变性,该病的发生会导致脂肪在细胞或者肝脏组织中大量蓄积,进而导致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肝细胞损害和脂肪变性等,临床上将其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的发生可导致多种继发性疾病如肝硬化、肝炎、肝癌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脂肪肝属于可逆性病变,由此,早期发现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脂肪肝的治疗和调理是长期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体各项参数尤其是血脂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定期监测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本次研究笔者将我院2017年8月-12月间收治的30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和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血脂和肝功能检测在脂肪肝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笔者选取我院2017年8月-12月收治的30例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参照中华肝脏病会学会脂肪肝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心电图、B超、X线、CT等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确诊为脂肪肝,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6.58±5.86)岁。同时选择同期体检部检查健康志愿者30为对照,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45.86±6.8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等基线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禁食12h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尽快分离血清(不加抗凝剂),进行血脂和肝功能相关指标检测。血脂检测指标为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其中TC、TG采用过氧化物酶比色法检测,HDL-C和LDL-C采用直接测定法检测;肝功能指标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γ-谷氨酸转移酶(GCT),采用酶学速率法检测,检测过程中使用的试剂盒均由武汉伊爱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所选择的实际均和质量抗旨物配套应用。采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在检测前注意校准相关的仪器设备,并严格遵照仪器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受检者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脂肪肝组患者TC、TG、HD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脂肪肝患者L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脂肪肝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脂肪在肝细胞或组织能大量蓄积所致的疾病,肝脏作为人体代谢的重要环节部位,肝脏是脂肪类物质分解、合成、消化吸收、输送的部位,其内部存在脂质,大部分来源于周围脂肪组织和食用的食物。另外,水解酶能消化食物脂肪,产生乳糜微粒物质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后最先分解为脂肪酸物质以及甘油,一部分脂肪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释放能力,或者发生酯化反应重新形成胆固醇脂、三酰甘油以及磷脂。载体蛋白和大量的三酰甘油结合产生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进入血液循环。表1数据显示,脂肪肝患者TC、TG、HD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脂肪肝患者L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笔者认为脂肪肝的发病原因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生活习惯具有密切关系,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人群极易并发脂肪肝,另外,体质虚弱的患者在发生呼吸道或者胃肠道感染后,脂肪肝病情进展明显加快。表2数据显示,脂肪肝组患者ALT、AST、G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提示脂肪肝可不同程度损伤肝功能,此和病毒性脂肪肝和肝炎型脂肪肝有所区别,提示不能仅仅在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后即可停止治疗,还要积极明确病因,并对因治疗,如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要及时戒酒,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等。

综上所述,脂肪肝和患者血脂、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临床上采用血脂联合肝功能检测在早期诊断脂肪肝,指导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监测治疗效果,评估患者的预后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云霞.脂肪肝诊断中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7):88-89.

[2]张晓红.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0):56-58.

[3]邢敏,杨自力.血脂、血糖、肝功能等生化指标联合超声诊断脂肪肝及评估其预后的价值.肝脏,2016,21(4):327-328.

[4]韩德勇.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应用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53

[5]肖雪云,曾烈华,黄多娣.多种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0).

论文作者:杨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血清酶类及脂类联合检测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杨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