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论文_刘淑衡 杨克俊 柳桂香 李金福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论文_刘淑衡 杨克俊 柳桂香 李金福

(山东省诸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62200)

摘要: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与农业发展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极端气候易造成农作物产量的减少,造成农作物严重的病虫害问题;适宜的气候能够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创造条件,推动农业持续发展。基于此,以气候变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为依据,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旨在为气候变化带来的农业发展与农作物管理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

我国人口基数大,农业发展是影响广大老百姓生活的重要问题。气候是农业发展与农作物种植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气候变化会造成农业发展环境与农作物种植所涉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农作物产量与农业发展造成影响。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较大,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促进气候变化情况下农作物种植与管理方法的优化,创造对农作物种植与生长有益的环境,增加农作物产量。

1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

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的常见农业气象灾害包括热/冷害、干旱、洪涝与大风冰雹等,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上述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为农作物种植与农业发展研究提供支持。

1.1低温/高温灾害

低温和高温灾害是两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表现在热量增加与低温灾害,对农作物种植及其生长的影响较大。气候变化引起的气温逐年上升,造成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不断增加,热害这一农业气象灾害日益严重,增加了农作物种植及其生长的风险,农作物产量减少。夏季低温灾害是我国东北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而随着气候的变化,低温灾害的发生有所减少[1-2]。

1.2干旱

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干旱现象越发严重。我国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少雨缺水,干旱面积较大,而气候变化使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缺水问题更加突出,干旱地区的受旱面积不断增加,农作物成活率偏低,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环境相对较差。我国南北地区气候差异明显,南方雨水天气较多,而北方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降水率相对较低。全球气候变暖的逐渐加剧,突出气候极端变化的问题,干旱灾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干旱化趋势明显,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及农业发展。

1.3洪涝

我国长江、黄淮河流地区的洪涝问题较为突出,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全球气候变暖反映出气候的极端变化,部分地区正常气候规律出现异常,洪涝成灾率呈上升趋势。洪水、涝害与渍害等是较为常见的洪涝灾害,易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打击,农田大量积水,排水不通畅,农作物、特别是喜干的作物长时间处于水饱和状态,呈不健康生长状态,严重情况下出现农作物根系腐烂甚至是死亡,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1.4大风冰雹

气候的极端变化造成大风冰雹灾害发生率的逐渐上升,而大风冰雹灾害也是对农业发展与农作物产量有着直接影响的自然灾害。暴雨、大风与冰雹等对农业的影响较大,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危害,农作物减产严重。暴雨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表现为因降水量大造成农作物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而造成根系腐烂,但对水田作物的影响较小,对喜干作物的危害较为严重。大风与冰雹对农作物的影响表现为破坏农作物的结构,造成农作物大面积死亡,农作物产量减少[3]。

针对气候变化对上述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以及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种植与农业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为缓解农业气象灾害重灾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伴随气候变化的加剧,各地区应根据农业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结构作出合理调整,转变传统的农作方式与技术,更新农作物种植与管理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节水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投入,推广农作物种植与管理的新技术,积极研发农作物新品种,增强农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降低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与高温/低温灾害对农作物种植与农业发展的影响,促进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使用,缓解气候极端变化问题,切实解决农业相关问题。

2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

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与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而病虫害防治也是农作物管理中的关键性内容。气候变化所表现出的暖冬气候、气候变暖与地区性气候对病虫害产生重大影响。

2.1暖冬气候的影响

冬季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较轻,主要是因为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无法满足大部分病虫害存活与繁殖对温度和环境的要求,病虫害的活动频率较低。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暖冬气候的出现造成冬季正常气候规律的不正常变化,冬季气候变得温暖,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期提前,温度与环境因暖冬气候发生的改变,产生了适合病虫害存活与繁殖的条件,病虫害的存活与繁殖率呈上升趋势[4]。部分害虫与农作物病害原本在冬季寒冷气候中无法生存,也因暖冬气候的出现而获得生存条件,冬季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加剧,病虫害传播速度因有利的环境与温度而加快,影响到农作物在冬季的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

2.2气候变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情况的加剧,为农作物病害与害虫的生存和繁殖创造出有利条件,影响农作物健康生长的病虫害问题更加严重。气候的极端变化易造成部分农作物病害的畸形变化,原有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与技术无法满足变化后农作物病害的防治需求,导致农作物因严重的病虫害侵蚀而大面积死亡。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害虫繁殖需要有利环境条件予以支持,特别是部分害虫的繁殖与存活对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气候变暖造成部分害虫存活率与繁殖率的提升,害虫与农作物病害的种类不断增加,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难度提升,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加剧,农作物成活率降低。

2.3地区性气候的影响

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作物种植与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南北气候的明显差异,表现在种植农作物种类的区别,体现出地区性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气候变化造成地区性气候的改变,如西北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降水率提升,空气湿度上升,导致西北地区农作物种植出现新的病虫害问题,喜欢潮湿环境的病虫害繁殖率与活跃率呈上升趋势,该地区对这类病虫害问题的防治手段较少,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影响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农作物产量减少[5]。

针对上述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考虑到病虫害对农作物健康生长的严重影响,立足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结合病虫害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存活率与繁殖率上升现象,创新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措施,推动各地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的共享,及时处理新的病虫害问题,减轻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损害,为各地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创造有利环境。

3结语

气候是农业发展应当深层次考虑的问题,而气候极端变化造成的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问题的加剧,表现在干旱、洪涝、高温/低温病害、大风冰雹以及病虫害繁殖率上升与传播速度加快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引起的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现象的改变,研发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与技术,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超,高迎新.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J].农业工程,2016(2):50-51.

[2]薛苗.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J].科技风,2017(26):191.

[3]韩永庄.试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J].农家科技,2015(4):237.

[4]刘星,刘晓维,阮兆兰,等.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2):191.

[5]张新刚.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研究[J].环球市场,2017(22):182

论文作者:刘淑衡 杨克俊 柳桂香 李金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论文_刘淑衡 杨克俊 柳桂香 李金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